不過陳衛星本人在不太正式的公開場合,透過隻言片語表達了對萬裡出行的不屑,認為他們隻是運氣好撿到了這次補貼大戰的便宜。
嘟嘟則不太一樣了,雖然沒有公開回應這個消息,但是很快網上出現了另外一份調查報告,其結果顯示嘟嘟仍然保持著全國打車行業的領先地位。
無聲勝有聲,顯然程惟並沒有承認萬裡出行自稱第一的說法。
於是好事的媒體又像是聞到腥味的貓趕了過來,要求兩家公司評論這兩份報告互相矛盾的說法。
林一本來是不想親自出麵掰扯這些東西的,說實話他都不太喜歡麵對鏡頭,之前在籌備萬裡出行的時候特意炒作過自己,隻是形勢所需的權宜之計。
不過劉簡妮堅持要由他來傳遞這個信號。
因為作為萬裡出行的創始人、ceo,外界眼中最能夠代表萬裡出行這家公司的人,或者說本身就是它人格化的象征,這是他不可推卸的責任。
林一尊重了這個意見,所以由公司的團隊負責起草了回複之後,他出麵接受了采訪:
“我明白的調查機構會采用不同的方法,何況抽樣的方式總是會存在一定的誤差,這不代表雙方的結果是不科學的。”
體麵人吵架也是要講究優雅的,他的語氣並沒有太咄咄逼人,稍微為各自挽尊了一下才表示:
“不過我對於萬裡出行打車行業第一名的位置是非常有自信的,其實如果嘟嘟打車願意的話,根本用不到什麼第三方的調查報告,隻要我們各自拿出自己的後台數據來比一下就知道了。”
這下就算是正麵回應了,於是他們又拿這話去找到嘟嘟打車,意料之中的是嘟嘟並未接招。
總之,這種打嘴仗的事情林一跟程惟都不會太當真,事實也不會因為某人的嘴硬而有所改變。
對林一來說,這件事最重要的意義還不在於此。
之所以這個調查要由萬裡出行和熊廠一起作為委托人,是因為去年的10月份拿熊廠投資的時候,雙方曾經有一個業績承諾的對賭。
如果說萬裡出行沒有達成市場份額的要求的話,熊廠會拿走其40的股權,這樣的話離林一他們失去控製權也不太遠了。
當時約定的是以半年為期限,如今已是2014年的4月,半年之期已到,所以需要來檢驗結果了。
所以說,那份報告的結果並不是林一充值的體現,畢竟在熊廠的監督之下,基本上還是能夠真實地反饋市場情況的。
所幸熊廠並不像嘟嘟打車似的有麵子上的負擔不願意承認事實,李羅賓很爽快並且高興地接受了這個結果。
哦對了,自從李羅賓告訴了林一他的下一步計劃之後,現在熊廠的外賣業務已經上線了。
跟團購業務一樣,熊廠外賣得到了李羅賓大量的資金支持,給每團、點評以及餓了嗎等對手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所以短期而言,他的主要精力可能會放在那些業務方向上。
總之在一片祥和的氛圍中,雙方以補充協議的方式對業績承諾的達成進行了確認,這樣一來萬裡出行目前的股權結構已經穩定了下來。
這意味著,它可以為下一輪融資做準備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