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本縣誌,並不是官修縣誌。
這是一本官紳修的縣誌,三百年前的古善本,修了這本縣誌的人是本地“纂王爺廟”的廟祝紀道人。
是紀道人本人收攏了許多本地豪富,一起拿錢,一起修建了這本縣誌。
在序上,上麵也說當時的縣長,宗縣長,也出了大力。
後來在修官修縣誌的時候,當時文化局的同誌們整理資料的時候,這些古代的善本縣誌,都被找了出來,放在了編纂者的桌子上。
對於現在的官修縣誌來說,這無疑是一手資料。
是相當可靠的參考資料。
但是因為修建了這本書的人,是“纂王爺廟”的廟祝,紀道人的緣故,上麵的許多話,都是誇大之語,都將許多事情,強行牽扯上了本地的民俗文化,纂王爺的身上。
所以,其實本地五十年前修建的那本縣誌上,將這本縣誌上麵的諸多故事,都寫進了“奇聞異誌篇”。
這一篇章裡麵,最多出現的就是“纂”。
根據他們的研究。
這個纂王爺,是本地的一位獨屬於本地的神靈。
是特有的民俗文化。
是灶王爺和土地神,城隍的集合。
司掌火、雷、風。
有明顯的道家文化,本地灶王爺文化和土地神文化的縫合現象。
相傳纂王爺是一個年輕的道士形象,額頭上還有一隻眼睛,在他的是一隻手上是鎖鏈,象征著束縛和禁止自由的權力,另外一隻手上是劍,象征著斬斷一切。
就在本地,還有纂王爺的廟宇,被當做古物保存了起來。
多多少少也算是一個景點。
香火也算是不錯。
你說大家信這個纂王爺吧,那自然是不怎麼相信的。
但是大家就喜歡熱鬨,每一年纂王爺的聖誕,就會有熱鬨的廟會,本地人都會去那裡看看,順便上兩注香,求一個心安。
曆代的領導也想要發展一下本地旅遊經濟,第三經濟,多少也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樣子,包裝過纂王爺廟。
不過失敗了。
就在他思考的時候,那邊的電話也有人接通了,韓教授極其客氣的和這位快要退休的老同誌說話,說麻煩您了,那快要退休的老同誌說哪裡哪裡,也算是發揮餘熱了。
他說自己不會用電腦,所以就給韓教授口述了,韓教授想要知道什麼,他實在不行可以通過傳真傳真過去。
韓教授極其客氣的說不用不用,您隻要給我念一下就可以了。
喝了一口濃茶,通了通嗓子,翻閱著這本書籍,他順著這本書的目錄,口述了過去。
這本縣誌,由六部分組成。
最開始的就是序,上麵寫了為什麼要修縣誌,這縣誌有誰施加援手,從這上麵就可以看得出來,主修人是紀道人,年月日,隨後是采輯,分修,校隊者等等。
這些,韓教授都不太在意。
隻是聽了主修人是紀道人之後,就進行到了第二階段。
其二,就是山川風俗,人口地理,生產動植物等信息。
第三點,是圖誌考,曆史考,疆域山川,戶口、田賦等等。
這些,韓教授隻是聽了最前麵的幾段,後頭的,他都是請老同誌略過。
到了第四點,韓教授就開始請老同誌仔細說了。
因為到了這裡,就是祀典誌,是人物誌,風俗誌。
第五點是曆史誌。
到了最後,則是記載,是後記。
說到了祀典誌的時候,韓教授頻頻提問,他對於這裡很感興趣。
老同誌頓時就明白過來。
這位大學裡頭的教授,他的目的在這裡。
好在老同誌彆的不多,就是時間多,彆的不好,就是耐心好。
同樣的話,他可以給韓教授複述幾遍。
也不會有任何的不耐煩。
並且還會加上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