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如水,月光如鏡,一片清輝皎潔。
李漁就著月光,打開卷軸。
約莫數息,卷軸忽生光亮,似月兒影印其上。
下一瞬,光亮裹向李漁。時空流轉,周遭已然變了模樣。
他坐在官道旁的一棵大楊樹下,眼前不遠,是一處村落。
小橋流水,桑榆人家。
時至夕食,炊煙嫋嫋。
李漁環顧四周,有牧童坐牛背、農夫荷鋤歸,好一派悠然的田園風光。
令人心生向往,欲從之而不返。
“[係統]:居‘[盧生]界’時限:2天23時59分。”
僅限三日?
李漁本有些放鬆的心情,立馬緊張起來。
他對[月光卷軸·盧生]早有判斷。
[卷軸]的描述——“蝶入枕,亦或誤作莊叟”,有莊周夢蝶、一枕黃粱的即視感。再聯係那“盧生”二字,李漁確定[盧生]便是《枕中記》的故事世界。
《枕中記》,說的是一位盧生,在甘阝單阝客店遇道士呂翁,自歎窮困。呂翁取青瓷枕讓盧生睡覺,這時店主正在煮飯。盧生在夢中享儘榮華富貴,一覺醒來,店家的飯還沒熟。
李漁來到這方世界,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尋找盧生。
《枕中記》的故事,發生在甘阝單阝城,盧生是城中過客。眼下去甘阝單阝城,大概率是找不到人。
而[卷軸]將他丟在此處,非甘阝單阝城,應該是有一番計較的。
李漁起身,準備去前麵村落裡打聽一下消息。
才邁出一步,就停了下來。
他這一頭短發,若是直接走過去,怕是會被誤認為逃跑的囚犯。
李漁轉過身子,躲到樹後,從[細碎方壺]中取出“青銅卷刀”,將自己的毛寸頭亂割一氣。然後又拿出漱口用的磚粉擦口唇,使之發白泛青。
最後朝地上一滾,泥汙、草屑粘了一身。
就這他還不滿意,抓土擦起手臂、腳踝,還拍了拍臉。
待指甲蓋裡都塞了黑泥,李漁這才滿意,起身收起銅刀、磚粉,亂步走向村子。
《枕中記》的故事發生在唐朝開元七年,唐玄宗在位時期。
唐玄宗也就是戲文裡常說的唐明皇,開元七年,即是公元719年。
正值著名的“開元盛世”,乃是唐朝的鼎盛時期,“救時之相”姚崇與“金筷表直”的宋璟同治於世,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百姓安樂、路不拾遺。
當然,此時也不是太平年景。
開元五年七月,隴右節度使郭知運大破吐蕃。
同月,置天兵軍於太原,集兵八萬,以防鐵勒作亂。
開元六年二月,詔移蔚州橫野軍於太行山北,屯兵三萬,以防突厥。
國事如此,民生也難得真正的“忻樂太平”。
李漁走近村子。
他那一副落魄潦倒的模樣,很快就引起了鄉民們的注意。
有幾人擁著一位長者迎上來,打問情況。
李漁說他是一個屢試不第的窮酸秀才,自京城返家時遭了賊災。錢物全被搶去不說,人還被羞辱,削冠剃發、如遭髡刑。
他無顏回鄉,便在荒天野地裡流蕩。今日饑腸轆轆,實在難捱,才來村中乞食。
長者正是此地村長,聽李漁敘說遭遇,也覺可憐。看他雖然狼狽,但皮細肉嫩不似江湖草莽。
又問些話,回答也是有章有據,是個有才學的。
村長放下心來,帶李漁回村,先沐浴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