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裡,蕭震把心一橫,對袁崇煥說道:“袁大人,如今建奴受重創,其國內部又是鬥米金價,朝鮮、蒙古各部均是蠢蠢欲動,如今我大明遼東、遼南、遼西均可用兵,袁大人可是要想好了!”
袁崇煥氣咻咻的看著蕭震,說道:“為人臣者當以社稷為重,建奴當剿,然某自有章程,不勞蕭大人掛懷。”
“袁大人要慎思,某欲以三路進軍之策,奪回海蓋,近逼遼陽,建奴必全軍而出,若三路配合得當,當是剿滅建奴的不世之功,袁大人可願立此功勳?”蕭震盯著袁崇煥說道。
袁崇煥沉思片刻,說道:“如今建奴回縮,當該修繕大淩河一線,步步前推,冒然城外浪戰,非是明智之舉,且大明內部亦是不靖,當先安國內,再圖建奴。”
蕭震一聽這個,知道自己的三路進擊計劃算是完犢子了,於是看著袁崇煥說道:“那就祝袁大人守住遼西,保我大明大淩河一線不失,一科同年,某想勸一句,滅建奴非一人之功,若不合力而為,日後史書斑斑自有評說,袁大人慎思之!”
說完蕭震便帶著近衛營走了,蕭震路上一直琢磨袁崇煥是不是真有想借尚方劍收拾自己的想法。蕭震跟袁崇煥是一年的進士,蕭震的名次還比袁崇煥要高,官職又比他高,又都是文官係統的人,袁崇煥應該不敢朝自己下手。
蕭震最大的依仗可不是這些,思維模式有好幾十的代差呢!要是袁崇煥真敢朝自己下手,蕭震覺得自己不介意接手遼西事務,雖然弄掉袁崇煥有些可惜,但不能死了張屠戶,他蕭震就得吃帶毛豬啊!
覺著袁崇煥可能要彈劾自己,蕭震回營後立馬寫了奏疏,將和談和的情況一一細述,並言明準備回遼東半島,收回永寧、複州。並將準備出兵收複蓋州的計劃一並寫在奏折上,走軍中的途徑直接上奏天啟。
在遼西無事的蕭震跟袁崇煥和一眾遼西將官辭彆後,帶著屬於毛文龍的三萬斤遼參,準備乘船回金州。
等回到金州,情報局傳來消息,建奴黃台吉帶著四旗主力聯合喀爾喀蒙古的科爾沁部和紮魯特部對喀爾喀蒙古的巴林、傲漢、奈曼等部落進行征伐。
蕭震此刻也顧不上遼西的袁崇煥了,於是立馬派人告知毛文龍和談的事和建奴征伐蒙古的事,並告知毛文龍金州軍將直接以海船運送兵力,直插蓋州。
同時希望東江軍從連山關出兵,威脅甜水站和鞍山一帶,讓海州到遼陽一帶的建奴不敢大舉南下支援蓋州。
蕭震在金州舉行動員大會,此次陸戰一師和擴編的守備師除守備金州的以外,全部北上收回複州、永寧。動員處和情報局配合,對即將收回的複州、永寧一帶的人進行審查甄彆,清除建奴留下的細作。
馬三和訓練處的溫特帶守備師的六千人,接收複州和永寧,此時建奴應該傳回和談消息,這兩地的建奴主力應該都已經後撤,一旦占領以後,情報處個動員處立刻駐進,進行審查和宣傳動員。
同時從半島丁卯之役的解放區一帶,起碼動員兩萬民夫前往蓋州,準備修築蓋州防線,所有民夫一律采取雇傭製,以糧食支付傭金,蕭震準備用變相的以工代賑來解決新收複的半島遼民缺糧的問題。
雖然金州軍和東江軍在朝鮮之役後,占領半島東側的全部,但這些地帶的遼民本就在建奴的壓榨下勉力存活,而且建奴內部糧價高的沒譜,所有的糧食幾乎被搜刮的差不多了。
蕭震雖然擴建連山關、在金州南邊新建大連城,但還是不能解決全部的遼東難民的生計問題,這次出兵就是準備前邊打後邊修,讓遼民修築工事、防線來發放糧食,解決遼東的饑荒問題。
幸虧蕭震堅持從東番用十二艘千噸的西班牙大帆船組成的船隊堅持不懈的運輸糧食到金州,此時的金州屯有近二十萬石粳米,足夠支持蕭震的遼東防禦工事修建。
蕭震則是帶參謀處領陸戰一師走海運,占連雲島後登陸蓋州。鎮海艦隊的十四艘戰船和運輸艦隊的十二艘千噸級的大帆船,以及十餘艘千料的福船,開始搭載陸戰一師的近兩萬人員裝備。
連雲島位於蓋州衛城西邊十五裡的海上,明初時曾在島上修建墩台,做海防之用。此時的蓋州衛基本還是明製,建奴占了之後一直沒有擴建。
由於前些時日大汗下令從複州和永寧一帶撤出,不少人馬全擠在了蓋州衛城和四周的墩堡之中,讓守衛蓋州的甲喇額真多隆敖煩不勝煩。
多隆敖手裡是滿編的五個牛錄,自打二貝勒阿敏死在朝鮮後,正紅旗的甲喇額真多隆敖就被派來鎮守蓋州。
如今大汗突然讓永寧、複州的守軍撤回,並分散到耀州、海州一線防守,這讓足智多謀的多隆敖嗅出不一樣的味道。
自打建奴起兵以來,很少有這樣成片地域的撤退,聯想到朝鮮沒了的三個旗,多隆敖感覺有些沒底,畢竟永寧一撤,他的蓋州就是前線了,這讓多隆敖頭疼。
知道自己即將成為前線指揮的多隆敖,想留住撤回來的兵力,但手裡的糧食不允許,沒辦法隻能緊閉蓋州衛城的三個城門,讓撤回的兵馬一律在城外的墩堡留宿,並催促他們趕緊向耀州、海州前進。
其實蓋州城裡多隆敖五個牛錄駐紮,蓋州城外的墩堡、墩台大大小小的有近三十多個,駐紮了四千多降軍,駐守墩堡和墩台。
蓋州城建於大明洪武九年,為磚石包砌的城牆,周長七裡,城高三丈五尺,城牆寬一丈八尺,開有東西南三個城門,城外有條不小的護城河,南門和東門甚至建有甕城,城內建有馬道可直達城牆之上,算是整個遼東半島防禦中,設施最完善的一座衛城。
天啟三年,努爾哈赤派德格類和嶽托首次攻占蓋州、海州,後來大明雖然多次試圖反擊奪回蓋州,但都被建奴擊退。
天啟五年,遼東總兵馬世龍同前鋒營總兵魯之甲、中軍錢應選、參將李承先領兵突襲耀州,準備收複耀州、蓋州,但在柳河被努爾哈赤四子湯古代埋伏。
李承先所騎戰馬陷入河灘被殺,魯之甲重傷後擔心被俘,於中軍錢應選赴水殉國,此戰大明損失精銳兩千餘,蓋州扔在建奴手中。毛文龍的東江軍也曾多次偷襲蓋州,但都被建奴的守軍擊退。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