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震想突襲蓋州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如今建奴一半兵力隨著黃台吉去了喀爾喀蒙古,留下的四旗肯定不敢主動出擊,自己趁機奪了蓋州,並依托蓋州的墩堡改建成炮台棱堡,等黃台吉打完蒙古回來,蓋州絕對會成為建奴的噩夢。
蕭震這次的進攻路線是後世孔友德(現在叫毛永詩)叛明降金的路線,以連雲島為依托,登陸蓋州,當時孔友德是一萬五千餘軍民,帶著不少大炮火器投降了大金國。
現在蕭震一萬九千人帶著火器大炮,也是占據了連雲島,然後準備在對岸登岸。
連雲島上本來建有埔堡,但大金國懶得去弄水師來回,於是拆了埔堡,專心防守海岸。
鎮海艦隊的炮艦先是炮擊的岸上的皋井等六個沿海墩堡,蕭震秉承的是富則火力覆蓋的原則,炮艦的側舷依次齊射和甲班火箭炮的犀利哨聲,是這個時代最強火力的完美展現。
六個沿海墩堡都不用點狼煙,像是六個大號的火炬昭示著大明的怒吼,收到警訊的甲喇額真多隆敖帶著四個牛錄的旗丁出蓋州直奔海岸。
但密集的火力讓這個白山黑水走出來的漢子心膽欲裂,如果說當年袁崇煥在寧遠城頭的火炮是火堆,炙烤的建奴上下難受,那眼前的轟鳴的火炮就像是漫天的流星火雨,讓人不敢直視。
多隆敖和麾下安撫著受驚的戰馬,看著硝煙彌漫的海麵和熊熊燃燒的墩堡,無奈的歎息之後便不甘的調轉馬頭,朝著蓋州衛城撤去。
蕭震用望遠鏡看了皋井堡的情況和回撤的建奴騎兵後,立刻命令全軍依次登岸。
這個時代的登陸戰難的不是灘頭敵軍的阻擊,沒人能在火炮覆蓋下有效的阻攔登陸。
真正難的是己方軍隊裝備的上岸,尤其是二十四磅以上重炮的轉運,堪比強攻一個小墩堡,太他媽費力了。
蕭震甚至隻能先讓騎兵登岸,恢複後在遊騎巡防,阻斷建奴哨騎的偵查,然後火槍兵和重甲斧槍兵依次登岸,清理皋井堡並依托組建防線。
最慘的是各工兵營,登陸後要拆除皋井堡,用皋井堡的石頭在海邊深水區建造簡易碼頭,準備重炮的卸載轉運。
一連三天晝夜不息的登岸,蕭震的陸戰一師除卻重炮外,算是全員登岸。
簡易碼頭建設已經接近尾聲,就是從岸邊向艦船的停靠的水域修築一條堤壩樣式的簡易靠船碼頭,搭建起滑輪吊裝架子,將重炮轉運到碼頭,再上挽馬拖拽。
好在皋井堡南北都有河流入海的河口,沙石不缺,遼東此時也不缺巨木,碼頭施工順利。
蕭震建造了專門運載馬匹的馬船,短途運輸更是沒什麼損失,上岸就能投入戰鬥。
趙良棟麾下的哨騎回來上報,一萬多偽軍在蓋州衛城西門一裡地的社稷壇和崇業寺開始組建防線,蓋州衛城有滿編的九個牛錄建奴旗丁,近三千人把守蓋州衛城。
蓋州衛城北側從娘娘廟到關王廟一線至少還有十多個依山而建的墩堡,東側山區的各個山口也有十餘個墩堡,不過原來建奴防守方向是南側,北側和東側的墩堡幾乎沒有駐兵。
等重炮相繼登岸之後,蕭震集結陸戰一師,開始向蓋州城西側的白狼山行軍,在午時末抵達白狼山東側,兩個騎兵團在趙良棟的指揮下擊潰了試圖阻截的偽軍三個騎兵的千總部。
一師所屬的四個工兵營開始依托白狼山構築大營,蕭震同時抽調兩個火槍兵營和一個重甲斧槍兵營加一個騎兵營一個野戰炮營,共兩千五百人由劉孔昭率領,穿過親家山山口,占領北側的八角堡和中山堡,監視北側耀州可能來援的建奴。
坐鎮盛京沈陽的豪格、代善、多鐸算是傻眼了,蕭震的金州軍不講究,還沒移交完換俘的複州、永寧,這個驢日的竟然走海路繞襲蓋州,這是明擺著欺負大金國沒有水師。
而且連山關最近也躥出不少東江鎮的明軍,擺明車馬一副要攻下甜水站,朝遼陽下手的架勢,更是讓三個留守的貝勒頭大。
能做主的黃台吉帶人收拾喀爾喀蒙古去了,留下的豪格身份尊貴,但就是個嘴上沒毛的剛十八的孩子,多鐸還不滿十四歲,兩個貝勒盯著代善,這讓做二大爺和哥哥的代善壓力山大。
代善琢磨了一下,說道:“兩位小貝勒,咱們手裡是新建的四旗,要是跟金州軍和東江軍開戰,怕是兵力緊張,我看還是守住遼陽和海州再說。”
豪格雖然年紀不大,但也是久經戰陣的大將,多少有些不懈的瞥了一眼自己的二大爺,然後說道:“我看蓋州還是要守,即便守不住也要死守耀州,要是耀州失守,明狗的關寧軍和金州軍就能在三岔河一帶連成一片,到時候大汗回來,誰都討不到好!”
多鐸雖然年紀小,但讀書不少,按年齡來算,是個有謀略的。但老奴酋努爾哈赤死前對他太好,導致黃台吉父子對他多有提防,如今黃台吉不在,就豪格一個喜歡砍人頭的熱血少年,雖然豪格按輩分改叫自己小叔叔,但多鐸不敢招惹這個大侄子,但又不能一言不發。
於是多鐸說道:“蓋州有永寧和複州撤回的旗丁近三千人,漢軍也有萬餘,蓋州城依山而建,城高牆深,甲喇額真多隆敖又是大貝勒正紅旗旗下的悍將,據城而守應該問題不大,我看還是集中兵力防守耀州、海州、遼陽為上。”
十幾歲就鬼精的多鐸,算是既給了豪格麵子又顧及了代善的顏麵,而豪格和代善也實在是沒什麼好招,當然也是為了有人背鍋,一致認為多鐸的計策是上上,便開始部署耀州、海州和遼陽的防務。
至於蓋州的多隆敖,三位貝勒派出信使,帶去了八旗的光榮和悍勇,讓他務必死守蓋州,等大汗回軍後,內外夾擊蕭震的金州軍。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