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糧草重地
“轟隆”一聲響,寧武關門閘放下。
甕城內的原大順軍軍卒,頓時猶如受驚的兔子一般,驚恐不安,仰頭看著四麵城頭上的守軍軍卒。
崇禎皇帝俯視下麵,自然一眼就看出了他們的不安,當即大聲對他們說道:“爾等放心,朕說話算話,放了兵刃進城,便能活命。爾等身上還有什麼利器,都丟了,一刻鐘後,朕派人核查每個人,而後安置爾等。”
說完之後,他便往內城頭箭樓而去。
周遇吉和其他將領見了,便立刻跟上,隨著皇帝去了箭樓裡。
甕城內的這些人,聽到崇禎皇帝的話之後,一個個目瞪口呆地看著說話之人的身影,一直到看不見為止。
隨後,轟然一聲,幾乎所有人都忍不住開口說話,吵成了一片。
“剛才說話的,真是當今皇帝?”
“不可能吧,皇帝怎麼可能跑來寧武關,而且要是沒看錯的話,剛才的神射手就是他,皇帝有這本事?”
“好像是不可能,但是你沒看到麼,周大帥都跟著走,誰還能在周大帥頭上?”
“剛才我也聽到城頭上的歡呼了,應該就是皇帝吧?不過我有感覺,好像不可能啊!”
“……”
如果從理智上說,種種跡象來看,剛才那人確實是當今皇帝!
但是,從情感上來說,特彆是基於他們的認知,那剛才那人絕對不可能是深居紫禁城的皇帝!
所以,矛盾了,沒人敢百分之百的肯定!
隨後,有人看到跟著進城的那九個拄拐杖的,很自然地,便紛紛問那九個人了。
張二狗聽到他們七嘴八舌地問話,當即大聲喊道:“安靜,安靜,安靜……”
還真彆說,或許是所有人都想聽聽他說什麼,兩千多人,竟然都安靜了下來。
所有人,不管看不看得見他,都是腦袋轉向他這邊,豎著耳朵聽著。
張二狗從未見過這一幕,眾人矚目之下,頭顱都高昂了一分,當即大聲說道:“你們都沒猜錯,剛才說話的,就是我們大明皇帝,當今天子!”
說到這裡,他看到麵前這些人似乎張口要說話,但他還不過癮,這麼多人都在聽他說話呢,就又趕緊喊道:“萬歲爺早就領著大軍到了,隻是萬歲爺仁慈,才讓我們有投降……招安的機會,萬歲爺親口說了的,我們可以回家,也可以從軍,就是以後不要再從賊!”
聽到這話,這些甕城內的大順軍軍卒便再也忍不住,又是轟然一聲,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
“不會吧,原來真的是皇帝來了,我說呢,一看就有王氣!”
“瞎說,剛才你還懷疑呢,其實我早看出來了,皇帝是天子,有那麼厲害的本事,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
從他們的臉色和語氣能看出,大部分人都是很激動的,或許是為了他們能活命,又或許是這輩子竟然見到了皇帝!
張二狗這邊,卻是還沒過癮,看到他們各顧各地在議論,便又大喊了起來道:“安靜,安靜,安靜……”
這一次,他喊得效果沒有之前好,是過了好一會才慢慢安靜下來。所有人再次看向他,不知道他還要說什麼話?
隻聽張二狗大聲說道:“我告訴伱們,我還聽到了一個天大的秘密,你們想知道不?”
一聽這話,似乎有點想吊人胃口的意思,離他近的人就不樂意了,當即喝斥起來,讓他快說。
張二狗討了個沒趣,隻好大聲說道:“我聽說啊,萬歲爺來了之後,還結清了欠餉,以後保證軍餉都會按時發放,真得,當時我聽到他們在說,都驚呆了!兄弟們,欠餉都能結清的啊!”
他這話一說出口,頓時,所有人都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就如同他們剛才不相信皇帝來了一般,紛紛議論了起來。
“這怎麼可能,朝廷拖欠欠餉那麼多年,哪來的錢?”
“是啊,就算發軍餉都是問題,哪來的錢結清欠餉?”
“老子當兵五年,壓根就沒見過軍餉是個啥,連吃都是問題,這才投了賊人,你跟我說朝廷有錢結清欠餉了?”
“……”
不管他們信不信,有皇帝的這個以為不可能的成為可能的先例在,他們最終都變得將信將疑起來。
正當他們在討論的時候,卻見城頭上出現了一隊穿著飛魚服的錦衣衛校尉,為首那人看著底下的人群,大聲喝道:“一刻鐘將至,凡是被搜出利器,以圖謀不軌者處死!”
聽到這話,頓時,甕城內立刻響起了叮呤哐啷的聲音,又是一堆兵刃被扔地上的聲響。
飛魚服的出現,再次證明,剛才那人真的是皇帝。
這些藏有利刃的人,未必是有歹意。隻是剛入甕城時,藏著利刃,多少是想有一點底氣的意思,哪怕他們知道,萬一官軍食言,他們反抗的結果也隻會是個“死”字。
如今看來,皇帝金口玉言,那肯定不會食言,這利刃就沒必要藏了。
很快,內城門開了一邊的門,在眾多全副武裝的軍卒看押下,一隊錦衣衛校尉喊著讓他們排隊,開始搜身了。
仔細搜身後,沒有發現問題的,便向前走動,到了後麵的幾個錦衣衛校尉麵前。
其中有錦衣衛校尉便會問他們一句道:“可有賊軍那邊的軍情稟告,重要軍情可得獎賞!”
大部分原大順軍軍卒,就和張二狗他們一樣是個大頭兵而已,而且還是雜牌軍中的大頭兵,壓根就提供不了什麼軍情。
不過周大彪聽了,立刻便說道:“小人是這支隊伍的頭,太原城的千戶,有重要軍情向陛下稟告!”
為首的錦衣衛校尉一聽,頓時精神一振,立刻喝問道:“是何軍情?”
“小人知道大順軍……賊軍的糧草存放所在,還有賊軍家小營所在!”
那錦衣衛校尉一聽,頓時感覺事關重大,便立刻帶著他上了城頭。
不一會,周大彪便被帶到了皇帝麵前。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