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cass=”ntentadv”周大彪隻是看到皇帝的身影,就立刻跪地大呼了起來。
崇禎皇帝看著他,當即說道:“你有什麼消息?”
周大彪聽到皇帝的語氣似乎並沒有那種很生氣的樣子,便抬頭看向皇帝,連忙解釋道:“小人是太原守軍的千戶周大彪,之前實在是無奈才降了賊軍,還請陛下贖罪,小人一定將功贖罪……”
沒有聽到想聽的,周遇吉頓時眉頭一皺,顯然不滿。不過在皇帝麵前,他也不好喝斥,隻能耐著性子等著。
倒是崇禎皇帝,似乎顯得很有耐心,並沒有打斷周大彪的話,隻是聽著他在說,無非是說他迫於無奈之下,並非真心投賊之類。
崇禎皇帝知道,這個周大彪肯定內心惶恐的,照顧下他心理,讓他說出來,能心安的話,說不定能得到更多的消息。
還真彆說,聽周大彪解釋,崇禎皇帝忽然想起了曆史上的情況,有不少明將在李自成大敗之後又都反叛了李自成。他們是基於什麼想法不好說,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他們對於李自成並沒有什麼忠心。
或許是真的見到大勢已去,或許是貪生怕死,或許是想在亂世見風使舵,賣個好價錢,如此等等,或許都有之。
崇禎皇帝想著這些,聽到周大彪自辯完了,然後才說道:“小人打仗不行,但是嘴皮子還可以,因此和賊軍上下的關係比較好,這也是小人所部過了這麼多天之後才會被派來送死的原因。小人有一次聽到賊人在閒聊,不小心就聽到了賊軍的糧草囤積在兩個地方……”
聽到這話,崇禎皇帝身邊的幾個將領頓時就精神起來了。
他們當然知道,糧草對於軍隊的重要性了。曆史上不知道多少次戰事,都和糧草安全有關。不說彆的,就說最近的一次,朝廷和遼東建虜的最後一次大戰,即鬆錦之戰,就是被建虜斷了糧道才崩潰的。
還有發生在去年的戰事,孫督師和李賊大軍的決戰,也是被劉宗敏領騎軍斷了糧道才一敗塗地的。
如此等等,就算知道賊軍的糧草存放地,肯定是重兵把守,可知道在那裡的話,說不定有機會,那也是絕佳的戰機。
因此,他們一個個都是豎著耳朵聽著。
隻聽周大彪繼續說道:“……賊軍的糧草存放,一是在太原,第二個地方便是代州。前陣子還聽賊軍說糧草可能不夠,要從太原再送糧草到代州,供前線大軍之用。”
他一邊說一邊偷看皇帝等人的表情,見他們一個個聽著都很認真,便知道這消息肯定很得皇帝之心,就說得更起勁了:“……小人知道這事重要,便豎著耳朵偷聽了的。據說綿侯……就是賊將袁宗第領兵南下,好像是救援中原那邊去了,因此糧草壓力便輕了一些。但是小人敢肯定,代州的糧草還是有很多的。”
聽到這裡,周大彪停了下,等皇帝的意見。
不過崇禎皇帝沒說話,倒是周遇吉對崇禎皇帝奏道:“代州離寧武關和雁門關皆近,如若賊軍存糧,確實是個合適的地方!”
崇禎皇帝當然看過山西,特彆是寧武關附近的地圖,因此點點頭,然後問周大彪道:“還有麼?”
“還有,還有!”周大彪聽了,連忙回應,然後繼續說道,“小人還聽到,代州那邊,是賊軍頭目李自成的三弟李自敬駐守,另外他的媳婦高氏也在,帶著李賊的家小營。”
說到這裡,他又哭喪著臉說道:“小人的家小怕是也在那裡,如今小人棄暗投明,家小怕是難以活命了!”
周遇吉沒空聽他哭嚎,當即追問道:“代州有多少兵力,步軍多少,騎兵多少?”
周大彪聽了,止住悲傷,麵對嚴厲的周遇吉,有點惶恐地回答道:“小人實在不知,聽到的消息,就這麼多了!”
崇禎皇帝聽了,和緩了語氣開口說道:“賊軍未必知道你棄暗投明,改邪歸正,不一定會對你家小動手。等朕擊敗了李賊大軍,說不定你們還有團聚之日。”
周大彪聽到這話,露出一絲期待,顯然是在意他家小。
崇禎皇帝看到周大彪似乎確實沒什麼說了,便對他說道:“你且先下去好好想想,如果還想起什麼事情就再來稟告。朕說過,以後可從軍,也可回家,但不可再從賊,去吧!”
周大彪聽了,千恩萬謝,然後被錦衣衛校尉領走了。
就這段時間,外麵有錦衣衛校尉候著,此時又進來稟告收集到的消息,都不及周大彪說到的消息重要,但是也有個彆消息,能佐證周大彪所說消息的正確性。
綜合來說,通過這次的俘虜,了解到李自成大軍那邊的消息是,李自成兵力不到二十萬了,前線作戰的糧草囤積在代州,並且連賊軍家小營也在那邊,駐軍賊將是李自成的三弟李自敬和李自成的媳婦高氏,兵力不詳。
隻見周遇吉第一個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末將願領軍前往代州一戰,如能搗毀賊軍糧草囤積之所,則賊軍必亂,就算不能擊敗賊軍,賊軍也必退!”
說到這裡,他怕皇帝不同意,便又連忙補充道:“末將熟悉代州,領兵從雁門關出戰,隻要動作快些,搶在寧武關前李賊大軍反應過來之前,當有機會的。就算打不下來,也能嚇住李賊大軍,使其再不敢恣意妄為,也利於官軍之士氣,打擊賊軍之士氣!”
賀讚一聽,便也立刻抱拳請戰道:“陛下,末將所部乃是騎軍,行動迅疾,更能搶在李賊大軍反應過來之前攻打代州,就算不成,也能及時撤回雁門關!”
有個絕好的戰機在眼前,隻要是有進取心的將領,肯定都不想錯過的,就聽另外一員騎軍營總兵賀珍也奏道:“陛下,雁門關大捷,算算時間,賊軍也快要得到消息,定然會想到我軍出雁門關會威脅到代州,因此,騎軍出擊,方能搶些時間的,末將願往!”
一時之間,幾個總兵都搶著要出戰。
可誰知,崇禎皇帝聽他們說完之後,卻是沉思一會之後,對他們說道:“代州之戰,朕領騎軍走一趟!”
一聽這話,幾個將領都是一震,就連一直不說話的方正化也緊張了起來。
代州之戰,可不是好打的。畢竟那可是城池,騎軍攻打城池,能打下的可能性很小,並且還要防著寧武關這邊的賊軍增援,因此也有很大的危險性。
皇帝在寧武關守城,因為寧武關地勢險峻,賊軍打下的可能性小,是比較安全的。可要是去了代州,那危險性很高,萬一皇帝出事怎麼辦?誰能擔得起這個責任?
因此,崇禎皇帝這麼一說之後,周遇吉等人,包括方正化在內,頓時全都勸諫反對。
哪怕崇禎皇帝已經表現出了他的戰場技藝,贏得了他們的認可。可領軍出戰代州之戰,絕對非同小可,他們還是不敢讓皇帝出戰。
不過,崇禎皇帝顯然不是意氣用事,看到他的臣子反對,隻是冷靜地對他們說道:“近兩年,特彆是近年來李賊大軍極其順利,朝廷官軍聞風而降,看似利於李賊,其實也是一個禍患。”
聽到他說話,其他人便隻好先聽著了。
隻聽崇禎皇帝繼續對他們分析道:“朕知道,確實有好些朝廷的文官武將因為失去了對朝廷的希望,覺得李賊勢大不可敵,因此降於李賊。但是,他們這降賊,未必是真心,隻是迫於無奈。因此,朕領軍親戰代州,不管是否成功,隻要傳出去之後,必然引發這些文武官員投降李賊的疑慮。另外,也能讓李賊對這些文官武將不再信任。因此,朕領軍出戰,其意重大,非一城之得失可比,對於以後剿賊有大利!”
方正化聽了,身為崇禎皇帝的心腹宦官,還是擔心皇帝的安危,又勸諫道:“萬歲爺坐鎮寧武關,一樣會讓賊人知道萬歲爺的威武,進而也有此等效果,不冒險為好啊!”
周遇吉等人聽了,皆是點頭,還是不願皇帝冒險。
崇禎皇帝聽了,決然問道:“朕坐鎮這寧武關和朕領軍親戰代州,哪個消息能讓天下人更會對朝廷多一份信心?朕意已決,雖險亦往!”
如果說,他隻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原本皇帝,那他肯定不可能冒險跑去代州。
如今他自認為有自保之力,跑去代州一趟,其實風險不大,但是就收益來說,特彆是之前被敗壞掉的皇帝聲譽,那絕對是有非常重大的影響。
試想一下,一個能上馬征戰天下的勇武皇帝,在這亂世之中,能得多少人心,當是不言而喻的!
看到崇禎皇帝態度堅決,且又說得在理,周遇吉沉默了一會之後,便開口說道:“既如此,末將最熟代州,願陪陛下出戰,一擊不中,速回雁門關,如此可好?”
崇禎皇帝聽了,看著他點點頭說道:“如此,可也!”
最終決定,崇禎皇帝領兩個騎兵營並他直屬標營的一千多騎軍,共計七千多騎軍,趕赴雁門關,從雁門關前去攻打代州!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