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接兵
這才是春末初夏,離秋收還早呢,就沒有糧食的話,有點難以想象。
保定的地方官也是好奇,如果這個點都有饑荒,那太原那邊今年就有難以想象的大饑荒了!
賀珍聽了,露出一點憤怒之色說道:“據那信使交代,似乎是李賊大軍離開太原的時候,把太原的糧草都帶走了!”
李自成的軍隊,每控製一個地方,都會追贓助餉,哪怕是投降的那些地方,也是會追贓助餉,區彆最多是強度的大小。
如此一來,本來當地富戶肯定有存糧,但是追贓助餉之下,糧食財富都會被李自成軍隊搜刮。如果再分之與民,那沒什麼好說的,可如果把這些都帶走的話,可想而知,就等於是把地方上刮乾搜淨,地方上的人鐵定會遭受饑荒!
震驚之下,崇禎皇帝當即下旨帶信使,親自審問。
結果這一問之下,基本上就把事情給還原了。
原來這裡麵是好大一個陷阱,等著他去踩。結果沒想到,他惦記先打敗李自成的偏師,就回師北直隸而沒有南下,幸運地躲過了這個陷阱。
留守太原那邊的李自成軍隊,已經幾次派信使求援,但是都沒有音訊,似乎是不理不睬。
聽到這個真相,邵宗元等人都是大驚失色,隨後轉為憤怒,紛紛痛罵李自成的殘忍無道。
崇禎皇帝聽了,當即震怒道:“傳旨天下,公告此事,朕可赦其他被逼無奈而造反的賊人,獨不赦如此喪儘天良之賊首!”
這是一個好機會,他當然不會錯過。
因此,王永吉聽了,便立刻詢問道:“如何不可?何以不可?”
他至今還震驚於大明皇帝的神力,可以說,大明皇帝是他最為佩服的人了。
想著這些,王永吉有點意動了。
他們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劉芳亮軍中的雜牌軍,是劉芳亮從太原一路進攻北直隸的路上收編的朝廷官軍。也是如此,他們才會在見勢不妙時就選擇放下武器投降。
吳甘來看向他,馬上解釋道:“前些日有錦衣衛校尉經過居庸關,是從山海關那邊返回的。算算時間,山海關那邊該是知道陛下在晉地征討賊人,可如今賊人卻到了京師而又不見陛下,下官怕山海關那邊會被騙!”
他在滿清那邊有很多認識的人,多次收到清國皇帝還有他的那些親朋給他的信,早就知道清國對關內其實是有野心的。
對此,崇禎皇帝不由得也是感慨,做事還須堂堂正正為好,否則一旦陰謀敗露,則必會反噬。
這邊無奈,便派出信使,急赴京師問情況。
至於劉芳亮的嫡係老賊,大都是有強烈的抵抗意願而被殺,又或者見機不妙不願投降,便跟著劉芳亮逃跑。因此,三萬俘虜中的老賊不說沒有,肯定是很少的。
而這一次,李自成怕謠言被揭穿,就給了很短的期限,不讓他們有慢慢核實的機會,這就讓他們都著急了。
兩天之後,一切準備妥當,吳三桂正要領軍出發時,卻突然得到夜不收報回去的消息,說圍攻京師的流賊退了!
這一下,他們就有點傻眼了!
族人都在宣府巡撫手下過活,莫日根雖然不以為意,還是接過了書信,日夜兼程趕往薊鎮。
特彆是當今皇帝把糧食分給他們作為對比,更是顯出來當今皇帝的仁慈,以及賊首的冷血。
吳甘來在末尾也署了名,然後用印章在封泥上用印。
朱敏泰一聽,有些吃驚,當即問道:“怎麼講?”
宋獻策聽了,搖搖頭說道:“明國皇帝很可能是沒去太原,過平型關,出紫荊關,便到了保定府的。”
莫日根這新歸化的五百騎兵,都是騎射了得,因此被吳甘來暫時當夜不收來用,刺探軍情,打聽消息。
所有人都看著童逵行,就聽他大聲說道:“以下官之見,可效仿唐時向回紇借兵平定安史之亂的先例,派人向大清國求援,借兵剿賊,解京師之圍!”
divcass=”ntentadv”王永吉一聽,頓時有點猶豫道:“清國乃是虎狼之國,這麼做怕是請神容易送神難啊!”
一聽這話,朱敏泰頓時臉色也變了。
皇帝真以為領兵打仗是鬨著玩的麼?竟然真得領兵出京師去打流賊!
那麼多的名將名臣,打流賊打到後來怎麼樣了?基本上都是一個結局!
隻聽王永吉表情沉重地說道:“大順國的使者就在後衙等消息,諸位同僚,國事如此,敢問如何應對?”
崇禎皇帝想著這個,當即北望京師方向。保定戰敗的消息,估計明天會傳到他那邊,太原陰謀的敗露,他也遲早會知道,到時候,不知道他會是個什麼想法?
隻是這麼一想,崇禎皇帝又下旨,全軍儘快完成休整,定於明日一早出發,趕往接應周遇吉那邊,實施關鍵的第二步作戰計劃。
皇帝那邊,臨出發前,有給他旨意,處置逃走的晉商,安置歸化的這些蒙古人等等,因此他是最清楚前線情況的。
他們不知道,李自成一開始是真心想打京師的。但是,就在他準備了兩日,準備得差不多,想要攻打京師的時候,保定這邊有一部分敗卒是往北逃的,把消息帶到了京師城下。
王永吉有點惱羞成怒,因為他覺得了解當今皇帝,就憑他去領兵打仗這事本身就不靠譜,吃敗仗傷亡是很正常的事情,因此最是相信流賊謠言,並把流賊使者帶來山海關開了這個會的。
“你是說,他奪回太原之後,不管太原那邊的事,又追殺過來了?”李自成聽了,有點不理解,道,“就算如此,固關可不好打,孤事先怎麼沒收到一點消息?”
一人雙騎,蒙古人的天賦還能在馬背上睡覺,就這送信趕路的差事,對他們來說沒有一點難度。
不過,流賊的追贓助餉之策,他們同樣有耳聞,專門和當官的過不去,抄家都是家常便飯。投降流賊,萬一流賊不認賬了怎麼辦?
當然,他們也考慮過,萬一皇帝沒死呢?畢竟眼下還隻是流賊在說,又沒有信物,雖然流賊主力從晉地跑來圍攻京師,大概率是打敗了皇帝的軍隊才會跑來。但是,皇帝真死沒有,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這麼想著,也就沒理他,王永吉和黎玉田分彆拿了各自的信看了起來。
這一次,李自成算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這個消息,首先在保定城傳開,一時之間,群情激奮。
眾人聞聲一看,發現是寧遠總兵吳三桂。
最終,他便站了出來,說出了這麼一番話。
一聽有人開口,王永吉便立刻追問道:“那以你之見呢?”
兩個文官聽到他的話,壓根沒理他,自顧自地很快寫了兩封差不多內容的信。
就連那些被吸納進京營的原流賊,也是震驚。
………………
如今他手中兵力最為雄厚,哪怕他是武將,他的意見也是舉重若輕的。
次日臨近中午時分,山海關內的遼東巡撫府大堂,主位上坐著的不是遼東巡撫黎玉田,而是薊遼總督王永吉,滿堂的文武官員,都在聽他說話。
雖然他們猜測,皇帝大概率是駕崩了,可萬一,確實如吳三桂所言,沒駕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