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財政歲入
康藏戰爭打完的同時,國庫的財政歲入也已統計了出來。
今年全國的歲入相比前幾年,再度得到突破,直接增漲到6100多萬兩白銀。
這個財政歲入,已經達到了曆史上乾隆盛世的巔峰水平。
其中,農業稅的比例從康熙年間的85,已經降低到了70以下。
這個數據已經相當可觀!
舉個例子,康熙年間財政歲入的巔峰也才4700萬兩白銀,並且85都是農業稅中的地丁銀,百姓負擔很重。
而大明新朝進行了新政改革,攤地丁銀進入田畝征稅,並且不允許地主私自漲租,誰敢漲,直接抄家移民。
到了現在,甚至還給百姓們分田,隻要你肯賣力開墾,那土地就是你的了。
甚至一塊地隻要你耕作超過三年,那也能自動變成產權所有人。
當然,每人最多隻能擁有三百畝地,多了就要分家落戶。
這意味著大明新朝的百姓負擔比滿清時期更輕,但卻能貢獻更多的賦稅,並且還有超過30都是屬於商業、海關、海外殖民地的稅收。
這也代表原本中國傳統的小農經濟體係,正在逐漸被打破。
三成的稅收已經占據足夠大的比重了!
當然,商業海關賦稅的大幅增漲,除了大明新朝堅持開海貿易,還在於朝鮮、日本兩國的走私日趨泛濫猖獗。
朝鮮自不必多說,已經被大明的貨幣體係完全侵蝕。
不要小看了金銀這些貴金屬,尤其還是成為了貨幣的等價物,當年的西班牙可是都差點因為這個滅國。
至於日本,自從被大明用火炮撬開了國門以後,雖然江戶幕府很快又以法令,強行把國門又給合攏上了。
但很多時候,這口子一開,再想關上可就難了。
而且這位幕府現任將軍德川吉宗,為了增加幕府的權威,進行了一係列的經濟政治改革,甚至為了集中財政,還廢除了幕府用了好多年的老中輪值製度。
還讓地方大名向幕府捐輸俸米,比例相當高,幾乎高達百分之一,差不多就是地方收入一萬石糧食,就要給幕府捐輸一百石。
而且還搞起了禁止民間土地買賣租賃,本意是為了抵製土地兼並,但卻讓農民反而變得無地可耕,紛紛破產,並最終引爆百姓一揆造反)。
雖然被幕府和各地大名鎮壓了下去,但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地方大名見識到了幕府暗弱,開始愈發不聽號令。
倒是不至於真的來個割據自立,但麵對幕府禁止海貿,閉關鎖國的禁令,這些大名全都不當一回事。
反而看到彆的大名在偷摸走私,為了不甘人後,也跟著一起瘋狂走私,甚至還互相內卷了起來。
就連當初被大明軍隊威逼,割地賠款的薩摩藩,現在也在與中國海商走私,走私的交易地點就設在蓬萊縣。
蓬萊縣令甚至以此為發展綱領,吸引國內漢民、商賈前往定居,還的確頗有效果。
薩摩藩其實也不想跟仇敵中國走私,但他屁股上的債務太多了,還背上了中國的戰爭賠款,就連唯一海外獲取利潤的奄美大島蓬萊島)也被中國割走。
不過,雖然是被逼走私,但薩摩藩也有不少賺頭。並且一開始還是偷偷摸摸,到後來發現幕府壓根不敢去管中國朝廷的事,所幸也就漸漸放開了。
就算幕府問責,他也可以推給中國一方,而且幕府也不會真的跑去中國的蓬萊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