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的雍正搞攤丁入畝,也隻能根據實際情況,在部分府縣試點。而且實際上隻是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收入,不僅沒有減輕百姓身上的負擔,反而還更加重了苛捐雜稅。
所以,也彆吹噓什麼雍正是好皇帝了,他唯一的貢獻就是讓清廷的國庫賺到了錢。
divcass=”ntentadv”嗯,僅此而已。
大明新朝的攤丁入畝所以沒出大問題,就在於實行之初地盤太小,所以很快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並做出了政策補充。包括但不限於對地主的佃租進行直接限製,防止地主士紳將矛盾和損失,轉嫁給底層百姓,從而維護攤丁入畝的正常推行。
這也是在於大明新朝剛剛立國,作為開國皇帝,朱怡炅有著無與倫比的權威,想乾嘛便乾嘛。
朝鮮就這麼硬抄,全然沒有任何補充政策,結果自然可想而知,朝鮮的兩班貴族也不會允許李昑就這麼攫他們的根基。
於是乎,在“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的新政改革下,朝鮮國庫的財政收入沒有先增加,倒是底層的百姓終於忍無可忍,起兵造反了。
原本朝鮮百姓就承受著官府的橫征暴斂和苛捐雜稅,這其實也並不能全怪朝鮮的官府與朝廷。
因為大明在平壤的駐軍,天天都在找朝鮮索要軍糧。明明這些駐軍早已不在朝鮮駐紮,而是作為樂浪省的駐軍。但朝鮮王李昑和樸文秀為首的兩班大臣,卻不敢不給。
而且明軍也不是白拿,都是給銀子買糧的,雖然這些銀錢都是從朝鮮的礦山開采,大明隻是在礦山建立了鑄錢廠。新鑄出來的銀子銅錢,當天就被運到了漢城,作為明軍的買糧之資。
朝鮮官府為大明爸爸征集軍糧,也不可能完全白乾,肯定得從中抽取一些辛苦費。
如此一來二去,層層盤剝之下,那攤派到底層百姓頭上,早就是一筆天文數字。
不得不說,從這一點來看,朝鮮倒真與前明末年的官場,頗為類似。
至於這樣會不會餓死百姓,隻是少吃幾頓飯而已,餓死的都是體質差的,何必顧忌?
而且百姓餓死了,那土地也就荒蕪出來,正好可以讓他們去圈占兼並,擴大家業。
後麵的事情就簡單多了,就在去年年末,大明新拓了嶺北府,所以為了加快打通黑龍江都司的驛站水路,就往朝鮮多買了一些糧食作為軍需儲備。
被盤剝過度的朝鮮百姓,先是淪為饑民,衝擊州城要飯,然後被州城的朝鮮官兵強行驅趕鎮壓。
那些州城的大官貴族,一粒糧食都不舍得賑濟。
在遭到了官兵驅趕鎮壓後,饑民們不僅沒有潰亂,反而從中冒出了一個名叫金煥的青年,帶著上千饑民就這麼揭竿而起了。
“種田吃飯,殺進漢城!”
這是饑民起義軍的口號,很樸實無華,吃飯在前,殺進漢城在後。
而那些最開始鎮壓饑民的朝鮮官員,對此反而視若無睹,就這麼坐視饑民南下流竄。
等樂浪省得到消息,這些饑民起義軍已經與朝鮮官兵打過幾場了,而且還是互有勝負。
事實上,樸政這邊剛往南京上疏,朝鮮王李昑便也派人兵分兩路,一路前往平壤搬救兵,還有一路則直接去南京,跟大明爸爸求救。
朱怡炅看到的奏章,其實已經有些消息滯後。
看著奏章思忖片刻,朱怡炅說道:“傳詔內閣、樞密院,即刻前來殿中議事。”
……算了,就這樣吧,感覺好困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