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結盟
皇帝雖然做出決斷,但具體肯定不能說的那麼直白,內閣與鴻臚寺也要進行商酌談判,儘可能爭取最大利益。
這才是國與國之間外交常態。
就算兩宋期間,稱臣交歲幣的同時,也試圖在其它方麵進行利益找補。
南宋初年,就曾經利用過交子這些紙幣,引誘金人女真落入陷阱,從而對其造成財政危機。
當然,我大清天下無敵,肯定不吝如此。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這就是“財大氣粗”的底氣!
經過長達半個多月的談判,大明與英國正式在南京簽訂《天竺條約》:
第一,大明、英國結成戰略盟友,共同對抗抵製一切,第三方殖民天竺的勢力與敵人。
第二,兩國共同壟斷在天竺一切棉紡織業,兩國商人不再互相征收附加稅。
第三,英國在天竺享有的商業貿易特權,大明也必須具有,並且大明、英國也應共同保護兩國商人百姓在天竺的一切權利。
第四,兩國以德乾高原為界,平分在天竺的殖民領地。
第五,英國在孟加拉蘇布的加爾各答、吉大港在內的所有殖民區,全部轉讓大明中國,但不包括蘇拉特與孟買殖民區。
第六,錫蘭不屬於協議劃分的南天竺。
這份協議是英國使節代表簽署,賦予法律效力的則是英國東印度公司。
但英國王室與議會肯定會承認,而且這對英國人來說,也的確有利可圖。
雖然失去了一塊殖民地,還是一塊發展相當不錯的殖民地,但卻換來了大明這個遠東霸主作為戰略盟友。
法國人、荷蘭人都將不算什麼,英國人可以拉著大明中國一起對抗兩國的海軍。
法國人的強勢,可是一直持續到了幾十年後,美國人打響獨立戰爭,英國人海陸並進,愣是被法國人的援軍打的一敗塗地。
彆說美國人的軍隊了,他們差點被英國人乾翻。
英國使節心滿意足的離開了南京,他要趕快回去彙報談判結果,並將條約副本帶回去給公司高層。
加爾各答殖民區的財產與人員轉移已經在進行,不過是一塊殖民地,能換取更大利益,拋了也就拋了。
現在的英國還沒意識到,印度次大陸對於他們到底意味著什麼,也不知道這破地方能有多好打,甚至被視作大敵的法國人也就幾十年的功夫。
法國使節弗蘭克此刻正在南京大街上遊覽觀光,大明中國的皇帝陛下拒絕了與法蘭西王國結盟的建議。
不過對此,弗蘭克並無太大反應,這不僅在於他隻是個商人,還在於法國人的東印度公司與英國人和荷蘭人都不太一樣。
英國人的東印度公司屬於政府扶持,又反向通過經濟操控鉗製了政府,最終形成官商勾結的政治實體。
荷蘭人更不用說,整個國家都是荷蘭商人的玩具。
隻有法國人不一樣,他們的東印度公司純粹是法國國王為了惡心英國人,在印度專門搞出來跟英國人對抗搶生意的。
所以,法國東印度公司沒有政府支持,也無法代表法國國王。
正因為這個重要原因,在印度與英國人的鬥爭中,法國東印度公司很快就頂不住了,而且貿易量也遠遠比不上英國人,在法國崩潰前,這個公司就宣布破產了。
對弗蘭克而言,要不是他們的國王發神經,根本沒人願意來印度這個窮旮旯。而且還要為了政治利益,不惜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跟英國人搶生意,偏偏還搶不過。
早在十年前,這公司就已經因為財政困難宣布破產過,然後又被強行重組。
但沒什麼卵用,直到現在,法國人在印度的貿易額也不到英國人的一半,所以他們才鼓動馬拉塔人去偷襲英國人的孟買殖民區。
順帶一提,法國東印度公司從成立,到與英國人開打的所有戰爭,全都打輸了。
中國皇帝拒絕與法國結盟,弗蘭克的出使任務算是直接失敗,不過他倒是不急著回印度,而是就地在南京觀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