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緬甸消息
就在今年,緬王達寧格內突然病逝,王位傳給了他年輕的長子摩訶陀摩耶娑底波帝。
這對於緬甸而言,並不是什麼好消息,達寧格內留給兒子的不是太平盛世,而是國內烽煙四起。
當然,最關鍵的問題在於,先王突然駕崩,新王登基,權威不足,東籲王朝青黃不接。
原本緬軍對緬甸國內各處的叛軍,就已經有些疲於奔命,現在隨著中樞倉促權力更迭,各地總督緬軍指揮掣肘不靈。
緬甸北部的孟養、木邦等諸土目紛紛厲兵秣馬,並且積極聯絡大明雲南邊軍。而東部的清邁叛王翁坎、南邦叛王提昌,還有南部的白古叛軍鄂達昂,見勢也跟著趁勢而起。
白古叛軍頭子鄂達昂,甚至本身就是緬甸東籲王朝派來的緬人總督。
緬甸東籲王朝大廈將傾了!
這個消息很快通過多方渠道,被雲南昆明的大明前軍都督府知曉。
大都督何向明不敢怠慢,急忙將緬甸消息,寫成軍情急奏,隨即通過驛站加急通道,呈遞南京。
時節入冬,天氣逐漸轉寒。
最為明顯的就是南京街市的煤炭開始漲價了,但漲幅不算太大,隻是較之往年略有超出,市民百姓紛紛開始囤積煤炭準備過冬。
就連碼頭苦力也是變多了起來,因為農閒了,許多百姓閒不住,都跑出來乾活做工,賺些外快。
紫禁城。
內閣大臣的辦公場所,此時也都點起了火爐取暖,畢竟這裡麵有幾個年紀不小。
太子朱伯圻下午來到內閣,先是拜會了幾位閣部。
皇帝對太子還是不錯的,又是為太子尋訪名師教課,又偶爾會帶著太子在身邊觀政。
如今,更是讓其課餘時間無事,可以內閣觀政學習,閱覽閣部的票擬奏章。
不必全聽全信,隻看看內閣平時是如何理政治國的。
朱伯圻就這麼在內閣中閒逛,時不時閱覽翻看內閣已經批閱過的奏章票擬,或是直接在其中一位的身旁坐下,就近旁觀聽講。
幾位閣臣也不嫌麻煩,反而認真為太子講解起來,然後潛移默化灌輸那麼幾句自己的政治理念。
朱伯圻此刻正坐在朱承訓身旁,作為皇帝身邊秘書閣出來的閣臣,而且很長一段時間都執掌樞密院,所以他的治政理念也與皇帝最近似。
自從先前四大都督府設立,朱承訓這個閣部就已經卸任樞密使,要不然樞密院的權責就過大了。
朱承訓一邊提筆書寫,一邊為太子認真講解,他這邊的奏章多是關於邊鎮軍事,民政較少,所以著重的也是簡單粗暴,剛柔並濟。
比如殷洲殖民開拓的亳墟港,東海侯康子斐便上奏:“請求酌情允許西班牙在殷洲殖民區的中國人,暫時可以不用改教立信,優先允許移民亳墟港。”
朱承訓給的票擬建議:“可以準許。但是這些移民後代,要麼改信,要麼不信。不可有失偏頗!”
而檀香群島那裡,內閣的票擬也是優先擴大那裡的駐軍殖民,亳墟港甚至都可以先放一放,檀香群島卻是必須先進行控製。
朱承訓還在與太子講解邊鎮軍事,該如何處理,突然就看到一封來自昆明的加急軍奏:“昆明前軍都督府急奏……”
朱伯圻也連忙湊近去看,奏章的開篇就是緬王駕崩,緬甸國勢驟變。
那位緬王居然死了,大明在雲南屯兵布局好幾年了,光是派遣細作,分化冊封……就耗費大量時間精力,還有錢糧物力,甚至前軍都督府在昆明設置,有那麼一個用途就是為這場征緬之役提前做準備。
現在,這個機會終於來了,還來得這般突然。
朱承訓不敢怠慢,仔細思忖片刻,提筆寫下票擬:“呈交陛下欽定!”
又讓中書舍人將奏章呈交給其他閣臣過目,畢竟這事太大,涉及到朝廷與陛下的戰爭規劃,他就算還是樞密使也不能代表內閣做主。
幾位閣臣輪流過目後,都提筆謹慎跟票“呈交陛下欽定”,一封軍情急奏在內閣相互傳閱,反正陛下肯定要召見他們。
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