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緬東
毛淡棉的守軍力量,早在白古總督鄂達昂叛亂那會兒,就已經全部抽調去平叛鎮壓了。
整個毛淡棉,隻餘數千臨時征召的民夫兵勇。
緬人的馬都八總督已經完全躺平,根本不管毛淡棉這邊,五萬暹羅大軍隻用了不到兩天,就將毛淡棉攻克。
然後,五萬暹羅軍隊便在城中燒殺搶掠,將毛淡棉洗劫一空。幸虧城裡已經沒多少孟人,孟人早被緬人驅趕到了鄉下僻壤。
波隆摩閣在毛淡棉搶飽了,才將被屠成死城的毛淡棉交給孟人。
孟人接手了一座死城,反而還很開心,因為他們真的收複毛淡棉了,而且還是暹羅王幫他們打下來的。
消息迅速傳播,無數鄉下的孟人紛紛起義,跑過來幫著暹羅軍隊打仗。
再往北,渡過薩爾溫江,就是孟人的舊都馬都八了!
白古的孟人很快得知暹羅大軍也來助戰了,消息都是仰光停靠的明軍戰艦在來回傳遞。孟人不信任暹羅人,但很信服來幫他們的中國人。
白古孟人、暹羅軍隊東西夾擊之下,又有明軍的戰艦封鎖海路港口,緬人的馬都八總督無路可逃。
馬都八城不出意外,被三方聯軍攻下,暹羅軍隊再度洗劫了城市,但總歸收斂了些,沒去騷擾孟人地主。
孟人就此收複白古、馬都八兩“京”之地。
徐以升作為大明駐暹羅使節,跑過來召見孟人、敏家首領,之所以是兩家的首領,而是白古城裡的孟王,那是因為之前的孟王被廢了。
畢竟是緬人王室後裔,在有了中國軍隊撐腰以後,白古的孟人貴族很快廢黜了之前的白古王斯彌陶·佛陀吉帝,轉而擁立了一個叫奈哥的僧侶為王。
不對,不是一個,而是兩個,一部孟人貴族擁護僧侶奈哥做白古王,另一部則擁護孟軍的象兵首領頻耶達拉稱王。
你可以理解為前者算是印度的婆羅門,後者則屬於刹帝利,而且還真有可能是這樣。
畢竟下緬甸受到印度文化影響還是有一些,現在是下緬甸的“婆羅門”與“刹帝利”在爭奪王位和話語權。
沒有大明軍隊的另一時空,先是“婆羅門”獲勝,隨後“刹帝利”靠軍權反撲了。
徐以升頗為無語,但也沒去多管孟人的雜事:“你們擁護誰做孟王都無妨,我大明皇帝已經下旨,會支持你們孟人在下緬甸複國。屆時,馬都八、白古都是伱們的地盤,你們願意遷都馬都八也可,繼續定都白古也沒關係。暹羅不會侵擾孟人,若是他們爭搶孟人的土地,孟人可以直接與大明皇帝告狀。”
孟人得到中國的承諾,暫時擱置了誰來做白古王的問題,先是糾結白古、馬都八的孟人軍隊,又在徐以升的斡旋與催促下,與敏家“漢人”、暹羅軍隊組成聯軍。
三方聯軍已經接近十萬,而且孟人提供後勤糧道支持,立刻揮師北上,殺赴東籲城。
東籲的緬軍驚惶失措,也不去管緬王的軍令了,全力抽調緬人民兵,龜縮回防東籲城。
十萬孟人、敏家、暹羅聯軍,被堵在了東籲城外。這座城市在中國軍隊眼裡,隻能算一般城池,但對於這些東南亞小國而言,就有些太過堅固了,一時難以攻克。
緬甸東部。
暹羅王波隆摩閣派遣使者,跟隨徐以升一起,前往對清邁、南邦施壓,要求他們立刻出兵,配合明軍攻打孟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