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粵東失控
大清康熙六十一年一月下,廣東省潮州府。
明賊兩萬主力南下程鄉的消息很快傳至府城,整個潮州上下為之大震。
“這怎麼可能?明賊數萬主力南下,為何我們這邊半點動靜都無?”潮州鎮總兵侯瀠滿臉不可置信。
從戰略角度來說,若是明賊當真要南下,也該先打掉潮州府才對。這打程鄉縣是個什麼路數,明賊難道就不怕後勤糧道被斷,陷入重圍嗎?
“侯總鎮,眼下問題非是明賊為何而來,而是我等該如何應對。”
“還能如何應對,明賊既來,我等便去!”
“可那是上萬真賊啊!直接打過去是否有些過於冒進?”
“有何懼哉,我們有三萬經製之師,難道還怕他區區過萬流賊不成?”
一眾穿著補子的文官武將隨即喋喋不休,有人覺得應該穩一手,也有人覺得應該直接打過去,如此方顯大清天威。
這些人來回爭論個半天,也沒商量出個所以然來,被楊琳派過來親自坐鎮潮州前線的廣東提督馮毅這時忽然開口說道:“咳咳,列位大人所言皆有道理,但不論如何,程鄉五縣被破,明賊氣焰囂張至斯。我等若是仍舊按兵不動,豈非是讓我大清朝廷威嚴掃地,又讓聖上顏麵何存?”
三言兩語,扯到了聖上,那位極度愛惜身前身後名的千古一帝康麻子。
那這還有什麼可爭的,不打也得打了。
這卻是馮毅故意為之,算起來,這馮家祖孫三代也算得上是大清鐵杆了,從其祖父馮有功開始就是跟著順治一起入關的漢軍旗。
而馮有功這廝實際沒甚名氣,一生拿得出手的戰績就那麼兩樣,一是以紅衣大炮攻破太原,二是於湖廣擊潰南明馬進忠部。
馮毅與其父馮國相一樣,皆是托著馮有功留下的餘蔭,這才在廣東勉強混到個提督位子。
而今這個本就不多的祖蔭也快用儘了,從他馮毅垂垂老矣才當到廣東提督就能看得出。
就這還是看在他兢兢業業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所以,在聽到明賊南下廣東以後馮毅便起了心思。
自己是不指望再繼續升官了,升了也做不了幾年,但他得給兒子鋪路啊!
“督台大人所言有理,下官末將)受教了!”堂下眾人不知馮毅心思,隻齊聲附和道。
馮毅點頭:“嗯,侯總鎮。”
侯瀠連忙出列:“末將在!”
馮毅大手一揮,說道:“本督命你為大軍前鋒,以本部七千大軍北上大埔,務必截斷明賊後路之鎮平縣。”
“末將遵令!”
“本督亦會親率大軍北上,直取程鄉明賊,屆時南北夾攻,斷絕後路,定要將這等膽大妄為的明賊,斬於廣東!”
話音一落。
潮州知府帶頭捧哏:“督台大人英明!”
“督台大人英明!”
在場眾人跟著齊聲高呼。
有何英明的,無非就是很粗淺的鉗形攻勢加上繞後打團,圍而殲之。
一月二十三,侯瀠所部七千軍自潮州府出發,沿韓江北上大埔,準備截斷鎮平縣,堵死明賊後路。
馮毅亦是沒有耽擱,親率五千督標,會同本地募兵勇營,共計兩萬四千大軍北上,直取程鄉縣。
大軍行至半日,抵達宮嶺關,這裡早已被林俊所得。
馮毅沒有遲疑,當即下令攻關,宮嶺關中似乎賊兵不多,一見清軍來了兩萬大軍頓時嚇得倉皇逃竄,清軍未費一兵一卒便拿下宮嶺關。
此戰贏得輕鬆,眼見明賊戰力如此名不符實,誌得意滿自覺寶刀未老的馮毅當即不顧原定計劃還有士卒奔襲勞累,直接下令急行軍。
理由便是要趁著明賊未及反應,打他一個措手不及。
那些清軍將領同樣也都高喊著要與明賊決一死戰,畢竟明賊原來這麼弱,那這可是白撿的功勞啊!
至於士卒們累不累,乾他們屁事。
清軍僅在宮嶺關留駐五百勇營,主力兩萬大軍迅速北上,終於在天黑前抵達銅鼓嶂。
馮毅騎著馬,看了眼天色,總算沒有要求繼續行軍,說道:“傳令下去,讓士卒們就地紮營,待到明日再搜羅船隻渡江,一舉滅了這股明賊!”
有將領一臉諂媚道:“督台大人愛兵如子,真乃……”
馬屁話還沒拍完,轟的一聲,是火炮的聲音。
炮營走火了?
馮毅及身邊將領未及反應,就聽震天的喊殺聲,銅鼓嶂周圍的山林中直接竄出大批身著紅衣的明賊大軍。
隻從人數上看,幾乎不比自己麾下兩萬四千大軍少了。
不好,有埋伏!
馮毅驚呼:“有埋伏,快,快迎戰!”
然而,已然是遲了。
戰場之勢瞬息萬變,這波林俊不惜以程鄉縣為賭注,親率一萬五千本部大軍在此埋伏,就為了突襲馮毅這位廣東提督。
清軍本就連日行軍,早已筋疲力竭,又是倉促應戰,還被火炮先轟了一輪,哪怕隻是輕型陸戰火炮,卻也是軍心大亂。
短短片刻間,清軍便已兵敗如山倒,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馮毅目眥欲裂,口中不停大呼:“不準退,都不準退,給我頂住,殺賊!殺賊!”
然而,不論他怎麼喊,輸了便是輸了,原本的夾擊戰就因為他急功近利,輕敵冒進中了埋伏。
這時馮毅身邊的親兵開口急聲說道:“大人,快走吧!再不走就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