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沒有意外的戰爭
明軍火炮會炸膛,這其實一點都不奇怪。
明軍的遠程重炮雖都是新鑄,還給足了鑄炮銀子,軍器局動手打造出來的良品。
但這炸膛的問題不是出在人工上,純粹是這個時代的鋼鐵就那麼回事,再加上明軍所占地盤也著實搞不到多少優質鋼,用傳統泥模鑄炮鑄造的火炮,不可避免會有許多氣孔。
可以說,這時代不論東西方的火炮,從出廠開始就都有炸膛的隱患。
再加上明軍肆無忌憚的使用糖藥炮彈,嚴重縮短了火炮的使用壽命,能用到現在才炸膛,已經算是天命在明了。
這波突如其來的火炮炸膛,是所有人沒想到的,雖隻炸毀兩門重炮,卻炸死炸傷四十多人,其中過半都是炮兵。
且,炮營的營官蘇偉才可以提前退休了,他被炸成了聾子。
營官聾了,重炮炸膛,雖還有八門炮完好,但明軍儼然是不敢再用了。
沒了重炮,僅靠餘下的那些輕型火炮、虎蹲炮這些,很明顯是不可能再對清軍造成火力優勢了。
明軍這邊火炮炸膛,自然也沒瞞過對麵的清軍,主要是那個明顯不對的爆炸聲,加上沒有炮彈,明軍還出現了一些異動。
清軍這邊也不是傻子,哪還能看不出來。
清軍領兵將官同樣是個綠營下派的參將,見此情形頓時大喜,隨即拔刀高呼道:“天助我也!傳令下去,偽明的妖法失效了,天命在我大清。”
“兒郎們,給我衝,殺光這些反賊!”
一聲令下,戰鼓聲起。
咚!
咚!
咚!
三萬池州清軍動了起來,前鋒部隊開始往對麵的明軍快速靠攏。
楊恭此番來打池州,除去留守和牽製徽州、廣德州的部隊,真正來打池州的也就兩萬大軍。
鄭定瑞這個第二軍軍長則跑去坐鎮旌德縣,預防徽州府清軍北上。
至於南下,徽州多山,以徽州本地人組成的清軍真往大山裡頭一鑽,第二軍這點人馬撒進去怕是都不夠吃的。
兩軍對壘,三萬打兩萬,優勢在大清啊!
楊恭見此情況,臉上隨即現出一絲獰笑。
這是把他當軟柿子了呀!
而且,這幫清狗與我大明也打了不少仗了,居然到現在都還沒明白,我大明真正厲害的從來都不是什麼火炮,更不是啥糖藥彈,這些實際也就是錦上添花,亦或是決定性武器。
明軍真正厲害之處,還是在於當初朱皇帝一手建立的那一整套軍隊操練體係,包括基礎的隊列、紀律訓練,加上後頭的洗腦式練兵。
凡是從樞密院新軍營裡出來的新軍部隊,或許戰場廝殺還是個新兵蛋子,但令行禁止四個字必然是已經深刻進骨子裡了。
“傳令下去,全軍保持陣型,準備迎敵!”楊恭抽刀下令。
雖然剛經曆炸膛的小插曲,但在往日嚴格訓練下,明軍這邊還是迅速調整了狀態。
伴隨著軍中一陣陣戰鼓聲起,還有旗語兵傳達的軍令。
明軍全軍或主動,或跟風,或完全下意識端起了手中兵器,忘卻了心中的慌亂。
火銃兵幾乎是靠著肌肉記憶,在快速上槍藥彈子。
前排的長槍兵速度最快,也就那麼十幾秒的時間,就將長槍依次排好。
兩軍前鋒部隊於戰場上加速朝中間移動接觸。
清軍由於訓練度問題,幾乎沒有陣型可言,就一個大的集團方陣,跑著跑著就走樣了。
明軍這邊則更標準一些,大軍以營為方陣,組成一個個小單位,依次排開後聚成大的軍鎮。
整支大軍足有四個大方鎮,以一二一的構成模式,向前徐徐推進。
事實上,這種超過萬人的大軍團戰,就已經不可能真的每個人都要打。
差不多雙方主要交戰兵力也就隻有前鋒部隊,關鍵性戰役也大多是由前鋒部隊發生。
而中軍和後軍,往往都是收拾殘局,給焦灼的戰局最後推上一把。
當然,若是前軍潰敗,中軍和後軍也是兜底……或者一潰千裡。
雙方前軍部隊距離迅速拉近,很快就到了火炮射程範圍。
明軍這邊的重炮算是廢了,還折了二十幾個有受傷的)經驗豐富的老兵炮手。
明軍炮營失去重炮優勢,僅能使用輕型火炮,而清軍同樣也隻有輕型火炮。
兩邊炮營在火力上變得差不多,雖然明軍炮手經驗更豐富,但輕型火炮要想摧毀敵軍火炮,顯然難度很大。
所以這時雙方的火炮部隊基本也放棄了互相對轟,轉而充當起大軍遠程火力的角色,對敵軍的前鋒部隊進行火力打擊。
兩軍前鋒還未接戰,便在兩軍火炮之下,出現了傷亡。
雙方的火炮為了達到最大殺傷力,不約而同都使用了石頭彈,即霰彈。
明軍雖然全員著甲,但甲子麵對炮彈,基本可以無視。
大炮之下,眾生平等。
嘭!
嘭!
嘭!
戰場之上,炮火轟鳴。
由於發射的是霰彈,不存在準頭的問題,不斷有清軍和明軍的前鋒士兵被炮彈砸傷或者乾脆打死。
清軍陣型出現小規模騷亂,但由於本身就很亂,所以並未受到多少影響。
明軍陣型則完全靠著軍紀和大軍裹挾在控製,便是要亂也亂不起來。
“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