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隆科多:攻守易勢了
池州城。
隆科多已經兵臨城下。
三萬清軍圍三缺一,將池州城團團包圍。
這算是攻城戰中的慣用伎倆了,圍三缺一,專門空出一條通路。既是故意讓守軍逃跑,也是在瓦解守軍的抵抗意誌。
便是明軍先前的多次攻城戰裡也都這麼做過,要不然戴坤、隆科多這兩人當初哪有機會從處州、從南京逃走。
“傳令,攻城!”
隆科多一聲令下,池州攻防戰正式開始了。
攻城部隊理所當然由安慶練軍先上,新軍綠營負責押陣。而隆科多手裡的五千八旗步軍則在後方策應,居中調度,防備前線部隊潰散。
“戴總鎮,大帥有令,命你部即刻攻城!”隆科多的傳令兵策馬奔至前線,對著戴坤這個外委總兵相當於雇傭官)傳達了軍令。
“回隆大帥,就說末將得令。”戴坤拱手說道。
說罷,便一臉肅容的轉身對著麾下各部下達攻城命令。
很快,前鋒的練軍部隊便在上級命令下,扛著折疊壕橋往池州城的護城河快速靠攏過去。
護城河上原本有護城橋,但都被及時發覺的池州明軍迅速給拆了。
雖然實際用處不大,因為清軍肯定會修壕橋用於攻城,但要是不去搗毀,那清軍便連架壕橋的時間都省了。
“開炮!”
池州城頭,負責駐防的第一軍第五鎮指揮使傅運生冷靜的下達了命令。
清軍攻城部隊都是蒙著牛皮木板的,畢竟是隆科多練出來的精銳,裝備肯定不缺。
箭矢沒用了,便是常規口徑的火銃這個距離下去也夠嗆,隻能用炮。
傅運生,在加入明軍前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自耕農家庭,且與鄉裡的地主的傅老爺還算有些沾親帶故。
平素遇上困難也能得到這位傅老爺略微幫襯一下,日子總體也能過得下去。
不要覺得這很奇怪,這在古代實際是很正常的事件,那種地主橫征暴斂非要把手下農戶百姓往死裡逼的情況終究是少數。
不是說地主就不盤剝了,實際上還是盤剝,且盤剝也算不上低。但總會留些餘地,不至於讓農戶真的全餓死。
災年也會通過借貸方式,讓農戶活下去,換取名望的同時,也與下麵的農戶深度綁定。
竭澤而漁的道理,這些傳承了幾代的地主士紳不會不懂。
賺一波快錢,還容易有民亂造反的風險,那為何不安安穩穩搞可持續性發展。
且,要是下麵有沾親帶故的自耕農,不少地主還會為了聲名和本姓的凝聚力,故意在逢年過節給這些沾親帶故的小自耕農送些糧食什麼的。
左右不過一些錢財,卻能換來這些人的支持,讓他家的富貴持續傳承下去,何來而不為?
與之相同的,還有許多地方上如同地頭蛇一樣紮根下來的胥吏集團。
“轟轟轟!”
城牆上,一輪火炮齊射。
現在明軍火炮裡頭糖藥的裝藥量比之先前亂來時已然好了許多,且非特殊情況,不再高強度打炮。
在炸膛風險解決或者降低之前,隻能這樣儘可能降低火炮的勞損。
其實還是不保險。
炮彈打下去,並無多大效果。
重炮都被攻城部隊帶走了,剩下來的都是些輕型炮和傳統的虎蹲炮。
威力不能說是堪憂,至少破壞那巨型折疊壕橋是夠嗆。
第一輪齊射,愣是全打空了。
炮手迅速清理藥渣,重新裝填炮彈,然後再度點火開炮。
“轟轟轟!”
這次終於破壞一輛壕橋,還不是直接破壞,而是炮彈打壞了一個輪子,那些清兵推不動了隻能放棄。
麵對城頭明軍的火力輸出,清軍這邊自然不可能乾看著。數門紅衣大炮被清兵炮手給推上炮台,炮口對準了池州城頭方向。
仔細一看,這些大炮居然還是新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