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楊恭又發瘋了
九江城外,楊恭騎著高頭大馬不要糾結馬的肩高了,這個時代一米四已經不錯了)緩緩入城。
曾經下令阻擊沒打成)明軍水師穿過彭蠡口入鄱陽湖的九江知府朱儼,此刻正卑躬屈膝,滿臉恭敬的在那裡跪迎大明王師進城。
南昌都沒了,南康府也跟著降了,他還能怎麼辦。
就靠武寧營的那不到五百兵,要守住這偌大的九江城,簡直開玩笑。
當然,他也可以直接坐船過江逃走,但隻要他敢腳底抹油,那皇上就敢砍他的腦袋,抄他的家。
既然如此,那也沒啥好說的。
朱儼不久前也曾想過死守九江,做個殉國忠臣。然後,他就被武寧營把總蔣洪帶隊給綁了。
再往後就是現在這樣,尤其見到楊恭的馬行過來,跪的比蔣洪這個帶隊獻城的都要快,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他主導的投降獻城呢。
楊恭本來就隻是看到九江這個戰略要衝沒能傳檄而定,便打算親自率領大軍速戰速決。
南昌城則交給了第四軍分兵協防。
卻不想,自己前腳剛帶著大軍過來,後腳九江的城門就開了。
這就降了,早乾嘛去了?
偏偏楊恭還不能動怒,因為人家確實降了,哪怕是攻城前一秒降的,那也得按照正常降官的流程處理。
這是樞密院那邊定下的章程,朱皇帝也首肯了。
朱承訓的考量很簡單,就是單純給那些偽清的官吏們始終留有一線希望。
就算沒法迫降,也可以讓敵軍出工不出力,且,就算這些偽清的官員不願降,那下麵的小吏差役難道就甘願給上頭的老爺們陪葬。
下克上也不是不能操作一下,現在的九江城不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隻不過,這樣一來,勢必也會讓明廷的行政係統裡混進許多的老鼠屎,但誰說降了以後就不能殺的?
當然,殺人也得講究一下,朱怡靈先前刻意敲打吳外,要其興大案。除了覺得錦衣衛太過沒有存在感外,也是故意借題發揮,準備學下老朱家的傳統——卸磨殺驢。
降官終究是舊的偽清官僚體係,自己用的不放心啊!
而且一個蘿卜一個坑,朱皇帝手下那麼多年輕士子,還有馬上秋闈以及來年的春闈將要誕生的新科進士,也都是要官職來填空的。
不過,要真是個人才,或者本身地位特殊的話,朱皇帝也不介意破格一用。
某位姓嚴的曾經說過:“隻要用對了人,就能乾成大事。”
九江府城臨陣投降,楊恭這趟雖然白來了,但按流程還是得將詳細情況寫成戰報送往南京。
其實也沒啥好寫的,仗都沒打成,直接就投了,也就寫一下是誰獻的城,然後有哪些偽清官員投降了。
九江一下,整個贛北再無一寸土地屬於清廷,剩下的贛中、南贛也隻是時間問題。
畢竟,整個江西的精華都在以南昌為中心的鄱陽湖平原,江西五大河、梅關古道、浙贛走廊全在贛北。
南贛隻是難打,論起經濟實力還有戰爭潛力,都遠遠不如贛北。
明軍這次南下江西,雖是做足了準備,還三路進兵,結果像樣的仗愣是沒打成幾次。
打的最慘烈的一場仗,還是第二軍攻打饒州城,李君賢決死抵抗,與明軍打巷戰居然愣是給明軍帶來了小三百人的傷亡。
……
九江府,知府衙門。
楊恭在這裡已經逗留三天了,雖然他是個武夫將領,但作為第一軍軍長,又在九江這個戰略要衝。
這九江城一應軍政要事,自然得來跟他彙報,直到九江正式進入正軌。
這一日。
一封緊急軍報送達九江知府衙門。
“什麼?清軍渡江來攻?”
楊恭臉色大驚,連忙搶過對方手裡的軍報一看。
這封軍報並非池州傅運生送出,而是由東流縣令發過來的。裡頭的內容也很籠統,隻說清軍兵力逾萬,是在黃石磯渡的江。
目前似乎已經北上,看樣子可能是去打池州了,請求前線明軍火速回援。
楊恭盯著軍報沉默半晌。
“來人!”
“在!”
馬上就有親兵拱手進來。
楊恭說:“傳我軍令,即刻召集軍中諸將,還有水師的唐軍長來衙門這裡議事。”
“是!”
親兵迅速退下。
沒消片刻,九江城中的明軍高級將領全都騎馬趕來了知府衙門。
攏共也沒幾人,就兩個鎮指揮使,水師軍長唐同江。加上楊恭在內,也就四個人,圍著一張桌案,案上擺著一副極為抽象的堪輿圖反正他們看的懂就行)。
“大帥,清狗居然敢渡江來送死,末將以為當即刻率軍回援,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楊恭麾下第一鎮指揮使楊世海提拔的)開口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