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索倫人
雍正經過商議,最終決定從西北邊疆抽調3萬邊軍回援。
其中八旗兵12000,車騎營18000。
另外,還從盛京額外調派了8800人的索倫兵。
索倫兵,滿清的王牌部隊。
它並不泛指某個民族,而是包括了鄂倫春、鄂溫克和達斡爾三個民族部落。
與綠營一樣,幾乎是承包了滿清絕大部分軍事戰爭。
而索倫人最初和滿清發生聯係,還是在明朝萬曆年間,那時努爾哈赤剛剛建立後金。
同時期的索倫部也出了個厲害人物,叫博木博果爾。因為黑龍江流域水草資源豐富,森林茂密,所以他率領族人在此開拓。
一邊狩獵,一邊種地放牧,逐漸發展成黑龍江諸部中勢力雄厚的大部落,雅克薩、阿薩金、烏魯蘇等都是他們的城屯。
然後,努爾哈赤死了,皇太極建立滿清,黑龍江諸部懾於皇太極威嚴前來朝貢,當時博木博果爾也去了,但並不恭敬。
這讓皇太極十分不滿,於是乎雙方爆發衝突。兩邊打了半年,博木博果爾靠著雅克薩城據守,但終因寡不敵眾被清兵擊敗,至此索倫部被皇太極征服並編入八旗。
皇太極深知自己能勝,全靠人多勢眾,外加索倫人內部不團結,甚至有言:“盛京之兵,亦不如索倫、達呼斡)爾兵。”
從皇太極開始,滿清為了維持索倫人的野性和戰鬥力,不僅不允許索倫兵與其他兵共居,以免沾染“懶惰惡習”。
農業生產更是不許沾邊,《清實錄》中有明確的記載:“不可使索倫人專習耕作,恐日久本業俱忘,於邊疆無益。”
有清一朝,對待索倫人一直都是打牲貢貂、寓兵於獵。
滿清皇室甚至要求,索倫人必須七八歲就開始練習騎射,十五歲開始就要為滿清朝廷打牲貢貂,而且還是翻越外興安嶺遠走狩獵。
說起來,這裡頭還發生了件有趣的事情,索倫人一開始隻是純粹的冷兵器部落。到了雍正朝,為了對付外敵,雍正開始斥資給索倫人配備火銃,並教他們怎麼玩。
結果,乾隆登基以後,木蘭圍獵,索倫人背著他老爹雍正發的火銃去參加。
乾隆看到直接大怒。
《清高宗純皇帝實錄》記載:“圍獵用弓箭,是從前的舊規,理應勤習,況索倫等皆獵獸之人,自應精於弓箭,故向來於精銳兵丁之內,尤稱手快。伊等如但求易於得獸,久則弓箭舊習必致廢弛。”
隨後,乾隆便以每槍給銀一兩概行收回,收回後嚴禁偷買自造,查出即行治罪。
隻不過,索倫兵雖然在滿清曆史上鼎鼎大名,但現在還是康熙六十一年。
康熙一朝,清廷對索倫人也就那樣。倒不是索倫人戰鬥力不強,而是陝甘戰場的那二十四萬八旗和綠營軍太強。
這時的陝甘戰場,由於長期麵對準噶爾汗國的軍事壓力,甚至時不時還要深入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打仗。
這些長年在西北的八旗、綠營可是非常厲害的,對比之下,索倫人的確更家悍勇,但終究人數太少,所以並未引起康熙太多重視。
真正重視索倫人的是雍正,或許也是為了從年羹堯手裡奪權吧?
直到乾隆朝,準噶爾被徹底滅了以後,最後具備戰鬥力的西北八旗和綠營迅速腐化,索倫人才成了滿清的命根子。
不過現在,朱怡炅卻是似乎可以提前好多年見到這支傳說中,赫赫有名的大清王牌部隊了。
當然,真正要跟朱怡炅的大明發生碰撞,怕是今年都不可能了。
雍正雖說決定從西北調兵,還要從盛京老家調驍勇的索倫兵入關。但如此多的軍隊調動,所需糧草籌措,還有大軍的行程。
本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而且就算真的到了,雍正也得先平叛,把到處禍亂的八卦教和各路叛軍一一削平。
沒有了後顧之憂,才能放心南下。
……
江南。
沒有戰爭爆發的情況下,時間總是過得特彆快。
轉眼間,倆月就過去了。
南京城各處牢房關押的癮君子,陸續戒毒成功。
不可避免,死了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