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要興大案
寧波府,鎮海縣。
港口碼頭的一處食肆。
“老規矩,一人三碗米飯,一斤豬下水。”三名苦力模樣的漢子來至食肆外的桌子落座。
說是食肆,實際就隻能算是個攤子,但是生意極好。
三人才坐下沒多久,就有苦力大部隊蜂擁而至,很快就將攤子擠滿。
不少苦力沒地兒坐,隻能就這麼蹲著。
沒片刻,老板端出一大碗熱氣騰騰的豬下水上來,表麵還飄著大片惡心的紅色油花,但聞起來卻是香的很。
最主要的是足夠燙,還足夠辣。現在雖才是九月,但寒冬已至,天是越來越冷了,不弄點又辣又燙的食物,乾活根本沒力氣。
也不知道朱怡炅是運氣好還是運氣差,他現在所處的這個時間段,正好是小冰河期的末支,氣溫雖在逐年回升,卻也會偶爾來個小規模反彈。
作為貫穿元明清三朝的可怕自然災害,它可是間接帶走了兩個王朝元、明)。
要換作四十年前,彆說九月了,六月江南這裡就得大麵積下雪了,甚至於乾隆時期的繁榮,某種程度上也是在於氣溫完全回暖的結果。
或者說,明年以及後麵幾年層出不窮的災荒,可能也跟這有關係。
哦,嘉慶朝小冰河期又臨終前最後觸底反彈了一下,給嘉慶整的很慘。
三個苦力中年紀最長的那人,伸出筷子從一大碗豬下水中撈了一下,夾出一塊不知道是啥的東西,看上去像肉。
一口下去,味道有些偏鹹辣,似乎是為了照顧碼頭苦力們的口味。
作為碼頭附近擺攤的,理論上應該吃不起如此重鹽的東西。純粹是現在新鹽法試行,這鎮海縣作為寧波市舶司開埠港,近水樓台,鹽價這才能壓的下來。
還有其中的辣椒,胡椒在明前到中期屬於奢侈品,但實際上到了明後期,就已經價格大幅縮水,沿海省份亦有大麵積種植。
所謂用胡椒當俸祿發給百官,也都是前期的事,中後期就已經不這麼乾了。
張大人這麼乾,純粹是為了黨爭,把高拱一黨鬥下台,不是胡椒真這麼值錢。
三名苦力先是伴著那一斤下水,風卷殘雲乾完兩碗米飯,說是米飯,其實都是陳糧。
年長苦力端起最後一碗,跟兩個同伴把剩下的鹹辣下水湯分了拌飯,這才問道:“怎麼樣?六子,查清楚沒?”
一名苦力抬頭說道:“頭,差不多弄清楚了,寧波市舶司的黃主事的確與一家商幫有著往來……嘶……辣,爽快!”
一聽居然與商幫有所往來,年長苦力明顯驚了一下:“果然……這幫人怎麼敢的?”
六子邊吃邊說:“誰知道呢?”
另外一名苦力扒了一口飯,問道:“頭,接下來咋辦?繼續在碼頭這兒盯著還是?”
“不用了,既然目標已經確定,那就收網吧!”苦力“頭”片刻猶豫都沒,說著還笑了一下。
六子不知何時已經把飯扒完,隨即長出口氣,說道:“呼,在這乾了這麼久苦力,總算是到頭了。”
“可是頭,我們用什麼名目來抓人?”
“小五,你傻啊!咱們抓人,什麼時候需要名目了?”
……
這天。
寧波市舶司的黃主事剛剛忙活完一天的應酬,帶著渾身酒氣乘著轎子返回府邸。
他的選擇果然是沒錯的,雖然調來這市舶司,品級會降半級,但作為一個新生主管海運關稅的衙門,這油水怎麼說都比原來在禮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