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皇上,該修皇陵了!
大戰結束,天下複歸安寧。
大明需要時間來消化新占地盤,鞏固防線,並重新積蓄力量以圖北伐。
滿清同樣也被連番大敗折騰的元氣大傷,六省總督隆科多終於被罷免,嶽鐘琪開始嶄露頭角。
就是不曉得還來不來得及。
乾清宮廷議,雍正正式任命怡親王允祥為議和主使,全權負責與西北準噶爾議和事宜。
年羹堯還有滿清戍邊西北的二十萬……準確的說是二十一萬大軍要回來了。
原本有二十四萬,有三萬已經被楊恭平在淮水了。
駐兵徐州府的張文煥得到雍正聖旨,開始收縮防線。
徐州府為核心,蕭縣、碭山為屏障。
大運河漕運完全放棄,清軍於邳州河段鐵索橫江,又以巨船填滿砂石沉河,封堵漕運。
幾乎什麼都沒乾,隻搞了搞後勤的原南下大軍副帥覺羅滿保升官了。還是簡拔一級扶正,居中調度十萬直隸大軍,前往鎮壓山河四省境內的叛軍。
就在雍正三路合圍江南的時候,山河四省叛亂死灰複燃。
起因無非四個字,橫征暴斂!
雍正沒有辦法,雖有兩湖錢糧支撐,但到底距離太遠,兩湖的錢糧根本不可能完全支持撐北方消耗。
那就隻能再苦一苦百姓了。
這次叛亂不僅有農民軍,就連地方豪強也有不少加入了。
在他們看來,這天下似乎已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大明能不能再坐江山他們不知道,反正他們得趁著這個機會從中牟利。
而有了地方豪強的加入,叛軍戰力不僅顯著增強,甚至還學會了借勢。
一時間,河南、山東境內的大明總兵、將軍、都督等,雜七雜八的官職多如牛毛。
開個玩笑,單論名義的話,大明已經快收複河南、山東大半了,就連直隸都有大明的影子。
而且,遁逃山西的劉儒漢居然也趁著這個時間跳出來作妖了。
太原府已經失陷。
這並不奇怪,太原清軍全軍覆沒,僅餘太原孤城。
即便太原再如何城高牆厚,也架不住人心渙散啊!
劉儒漢得了太原,便算是根基已立了。接下來隻要不亂來,那一個不倒翁是沒什麼問題的了。
留給雍正的時間已經不多。
……
時間轉眼已至十月。
南京。
皇宮,禦書房。
朱怡炅正在批閱戶部尚書陳濟遞送的,關於此次通州、嘉興等地賑災事宜的詳情奏報。
建武二年,通州、嘉興大饑。
即便大明早早做了預防和準備,但古代就是如此,底層百姓乃至一些小地主、自耕農,對於天災抗性極低。
稍有大災那就是家破人亡,淪為流民。
一個處理不好,那就是殺官造反。
戶部反應很快,第一時間便派遣欽差大臣前往災地。除協助、督促地方官府從速賑濟災民外,那些從暹羅買糧回來的海商同樣也被勒令低價販售手中囤積的暹羅稻米。
非常時期,非常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