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cass=”ntentadv”一旁,另一宜昌屬官也跟著說道:“既非反賊,那便是天子,城外來的可都是王師天兵。王師天兵前來收複漢家疆土,我宜昌府合該順應天命,開城以迎王師。”
“此言有理,早聽聞南京明主是真天子,又以建武為號。這是要效仿昔年漢之光武,重振我漢家江山啊!”
“……”
時代確實不一樣了,要換作以前,這些滿清地方官員麵對明軍,但凡有點官職品級的都得自儘。
哪像現在,你一言我一語,就差把南京的朱皇帝給吹成古之聖君了。
阿魯這個荊州將軍的份量確實足夠大,甭管勸降成不成功,但唬人是真唬人。
明軍這邊才勸降不到半個時辰,宜昌知府便帶著宜昌大小官員,帶著官印金冊開城出降了。
宜昌府就這麼未費吹灰之力被明軍拿下了,比前麵拿下荊州府都還要簡單。
明軍拿下宜昌,在留下一支部隊後,隨即主力繼續朝施南恩施)府進兵。
施南府已經與四川重慶接壤,但嶽鐘琪要忙著收拾雲貴,還有防備青海和藏地。
而且他也沒料到明軍會推進的這麼快,所以自然沒在施南府布置什麼重兵,甚至到現在明軍準備對湖北發兵的消息應該才送至成都。
毫無波折,施南府降了!
……
安陸、德安兩府的明軍同樣也沒閒著不動彈。
安陸府的中路明軍兵出荊門,荊門州隻是一介直隸州,當即望風而降。
而德安府的北路明軍同樣沿著隨州向西進軍,進攻襄陽襄樊)府。
襄陽西帶秦蜀,北通汝洛,南遮湖廣,東瞰吳越,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
儘管到了明清,襄陽的重要性越來越低,逐漸被武昌取代。
但襄陽仍舊是南方重鎮,不論是南方政權北伐,還是偏安一隅,襄陽都是必下之地。
對於這等戰略重地,錦衣衛哪可能不派遣細作。尤其隆科多被革職罷官,整個兩湖地區早已被錦衣衛滲透成了篩子。
甚至比篩子還徹底,除去偏遠的施南、宜昌、鄖陽鄖縣)三府,整個湖北幾乎隨處可見錦衣衛細作的蹤影。
襄陽府毫無準備,又在北路明軍與細作裡應外合之下。完全沒發揮出任何天下重鎮的作用,僅僅堅守半天便被攻破。
連襄陽這等軍事重鎮都被破了,穀城、光化、均州三縣隨即望風而降。
襄陽府這座古之重鎮就這麼輕飄飄被北路軍拿下。
說起來,這裡還是武當山的所在地。
拿下了襄陽,再往西上遊便是鄖陽。
鄖陽在古代為麋國,春秋時期為楚國附庸,地多有山。
元朝至正年間,流賊作亂,終元朝一代,竟不能製。
到了明初,老朱命鄧愈以大兵剿除,空其地,禁流民不進入。
然而,地界湖廣、河南、陝西三省,又多有空曠之土地。山穀戹塞,林箐蒙密,中有草木可采掘食。
一旦襄陽、荊州發大災,流民便會湧入鄖陽,然後越聚越多,最終造反。
也因此,即便老朱將鄖陽犁了一遍,整個鄖陽府也還是在終明一朝,造反叛亂此起彼伏。
湖北大局已定,鄖陽府自然不可能螳臂當車,果斷奉表請降。
至此,湖北全境俱下。
累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