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湖北下
隆跑跑一如既往,又跑了。
不過這次倒是真不怪他,雍正剝奪了他的六省總督權位。他現在除了那五千嫡係八旗軍外,在整個兩湖連一兵一卒也難調動。
隆科多倒是也能理解雍正,畢竟自他南下以來,幾乎可以算是一場勝仗沒打過。
其他滿清諸將,張文煥雖然也輸了,但人家好歹平了淮北的八卦教餘孽。
覺羅滿保同樣也在河南、山東四處救火,不至於一場沒贏過。
新任五省總督嶽鐘琪,更是戰功赫赫。
雍正把他擼掉有十足的理由,朝堂並非是皇帝的一言堂,隆科多一直吃敗仗,就算滿清諸公也會有意見。
不過理解歸理解,該怨懟還是要怨懟,尤其這荊州丟的這般兒戲。
隆科多肯定是不會造反的,甚至也不可能去投朱怡炅。但冷眼旁觀,坐看皇上英明神武的決定,致使兩湖葬送還是可以的。
鄭定瑞拿下荊州府,隨即繼續溯江而上,還帶上了荊州將軍阿魯前往叫門。
連荊州府都丟了,又有阿魯這個荊州將軍勸降。
後麵沿江的鬆滋、枝江、宜都三縣沒有絲毫負擔,當即先後易幟請降。
說起來,這時代的枝江縣與後世的枝江市其實並不在同一地方。
滿清的枝江就在宜都下麵,長江以南,後世的枝江則在百裡洲對岸,鬆滋上麵,長江以北。
宜都一下,再往上遊走,就是有名的楚之西塞“荊門虎牙要塞”。
即荊門山和虎牙山,分彆位於長江兩岸,控扼長江水道,古時還曾在荊門山上建了荊門城。
曆史上,這裡可是爆發過夷陵大戰的,就是那場江湖人稱劉知兵,被火燒連營七百裡的大敗仗。
鄭定瑞自是知道這個典故,畢竟我滿清以《三國演義》為兵書還是有些說法的),明廷這邊將領也搞幾本《三國演義》來看看很正常。
不片刻,鄭定瑞才發現自己錯了。
荊門、虎牙二山彆說是布置重兵把守了,就連基本的在長江拉個鐵索橫江都沒有。
明軍戰船沒有遇到任何阻礙,不費吹灰之力就突破了傳說中的西塞要地。
過了荊門虎牙,走水路用不到半天,往後就是宜昌府。
宜昌府這邊甚至一開始都沒反應過來,隻是遠遠發現江麵有大批船隻行來。
待戰船靠近,看到上麵統一懸掛的日月旗後,這才驚覺是明軍打過來了。
明軍戰船從靠岸到登陸,沒有遇到半個清兵,就連宜昌城的江防大炮都未發一炮。
鄭定瑞說:“帶著這個狗韃子去勸降!”
負責押送的明軍士兵輕車熟路,帶著荊州將軍阿魯來至宜昌城下。
這阿魯連續勸降了幾個縣,早已從開始的半遷半就,至現在的破罐子破摔。
“我是荊州將軍阿魯,城外乃是大明王師天兵。爾等還不速速開門投降,歸順王師天兵。如若不然,待城破之時,爾等悔之晚矣!”
聽到城外勸降聲,宜昌城頭的清兵先是大驚,隨即連忙跑去稟報宜昌知府及城裡的那一眾官老爺們。
宜昌府衙。
宜昌知府不顧身份場合,大聲喝罵道:“阿魯那個蠢貨、匹夫,居然就這麼把荊州城給丟了。”
東湖縣令臉色焦急:“府台大人,眼下偽明賊軍已經兵臨城下,就連荊州都被他們打下了,我等該如何是好啊?”
然而,聽到他的話,宜昌知府卻是忽地嗬斥道:“無理,那明主既已稱帝,又奉行我漢家正統,豈可以賊軍相辱之。”
“……”
東湖縣令被無端斥責,不僅心中不惱,反而眼前一亮,說道:“對對對,大人所言極是,大明天子順天應命,又承襲我漢家正統,怎可以反賊相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