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就算分治了,也是戰略意義大於實際。偏沅巡撫真正與湖北巡撫平級分治還要等到雍正二年,即曆史上的今年。
divcass=”ntentadv”湖南巡撫雖設,但整體治理宜緩不宜急。
那些土著首領已對朱皇帝上表臣服,隻求維持現狀。為了表示誠意,還主動退出州府。
朱怡炅也實在不好著急動他們,而且湘南山地崎嶇難走,糧草也不充裕,明軍沒空在湘南開辟第二個廣西戰場。
永州零陵)瑤人卻是在廣東八排瑤的斡旋遊說下,大部選擇倒戈,並配合朝廷編戶齊民。
餘下小土著頭領見大勢已去,不是窩居山中躲藏,便是主動請降,好歹撈個補償的瑤官做做。
這些躲藏的地方官府也懶得去管,因為他們不可能一直躲著,總得下山采買,就算不與漢人接觸,瑤人自己人也會接觸。
隻要自己人把大明政策一宣揚,早晚會有人耐不住下山。
溫水煮青蛙而已!
永州基本解決,餘下寶慶邵陽)、靖州靖縣)、沅州芷江)、辰州沅陵)、永順則先把州府城鎮治理好,再慢慢潛移默化去管那些土著少民。
……
先前主動起兵舉事,再投奔明軍的書生曾靜現在就在永興縣。
雖然此人沒啥本事,純純嘴強王者,但明軍的確是靠著他的亂來,才在湖南成功打開局麵,並拿下湖南南大門郴州。
曾靜被任命為永興縣令,張熙則被任命永興縣主簿,兩人必須先把因他們破敗的永興縣治理好。
之後再看到底該不該繼續留用這些主動舉義的義士。
明清大戰結束快四個多月。
東南西北,各個方向,不是在賑濟災民,就是在治理少民。反正今年內是抽不出空閒和糧食,來跟滿清打大規模戰爭了。
局部小規模軍事衝突又完全沒有意義。
不僅是朱怡炅不打算打仗,雍正自退往西安後也沒再搞什麼大的軍事動作。
因為他也缺糧,甚至隻有一個四川產糧地的雍正,比遼東的兒皇帝宣統,朱怡炅的大明,山西的大漢乾隆皇帝劉儒漢還要更缺糧。
雍正先是主動與雲貴地方的少民起義軍主動和解,下旨認可了他們的土司世襲職位,以及這些土著首領現有的地盤。
不過雍正也沒有完全妥協,在冊封這些土司的同時,也故意來了個“封賞不均”。
並非真的不均,而是對那些地盤更大,實力更強的封賞更大的土司權位,甚至囊括了那些小土著首領的地盤。
如此,雍正什麼都沒說,隻是幾道冊封旨意,並下令地方官府不要再動兵。
沒用多久,這些土著軍閥便拿著雍正賜予的官職印信,在那裡相互攻伐兼並,打的你來我往。
滿清朝廷直接坐看鷸蚌相爭!
雍正隨即又親率三萬滿洲騎兵,走榆林府出長城,親臨伊克昭盟駐地,會見喇什班珠爾多羅郡王。
不僅未對其斥責,反而對其大為褒獎,並大手一揮,直接冊其為伊克昭汗,合伊克昭諸盟旗為伊克昭汗部。
從伊克昭盟長變為伊克昭大汗,雖然隻是汗部的大汗,卻也等於是升官發財了。
原本還有些搖擺不定的喇什班珠爾瞬間歸附雍正,與其一道歸附的還有歸化城土默特部、阿拉善厄魯特旗、額濟納土爾扈特旗、烏蘭察布盟。
無一例外,全被雍正改封為汗王,並置汗部。
雍正的確是個有魄力的,居然舍得將從皇太極開始,近百年好不容易分化削弱的漠南劄薩克蒙古重新變為獨立狀態。
不過雍正也並非傻子,這些漠南諸盟旗已經分化太久了,就算有他的旨意在,這些新的“大汗”要想重建汗部也沒那麼容易。
漠南蒙古諸部歸附,雍正旋即又向青海羅卜藏丹津、準噶爾策妄阿拉布坦派遣使節,再談議和。
這個議和隻是暫時性的,最遲明年開春,雍正必定出兵,而且要先將青海羅卜藏丹津這根攪屎棍滅掉。
西北一場大戰將要爆發!
放假了放假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