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其實早該南下了,隻不過北京城區受災範圍太大。這才留下來幫著賑災,就這麼一直忙活到了十二月。
divcass=”ntentadv”……
南京。
朱怡炅看著手中名單,名單上都是此番隨官船從北京南返的偽清降官。
梅瑴成、樊守義排在首位,往下還有一連串人名,不過人數並不多,粗略一數,不過一手之數。
滿清中樞漢官雖不多,但肯定不止這麼少。隻不過大部分都是小官,已經被留在北京,就地負責北京城善後重建。
眼下這些是被滿清兩位皇帝拋下,又運氣好沒被餓死,以及未被饑民殺害的高級漢官。
其中還有兩個是“熟人”,分彆為孫嘉淦、李紱。
這兩位可都是貫穿康雍乾三朝的名臣,其中的李紱還是與田文鏡齊名,就是兩人的關係不太好。
那位乾隆緋聞親爹陳元龍,在廣西巡撫任期內與一眾屬官共計貪汙824700餘兩白銀的陳年大案,便是李紱任廣西巡撫期間揪出來的。
陳元龍一個人就直接吞了四分之一,所以也彆說這位老兄任期內也興修水利,乾了多少實事。
老爺我貪八十萬,拿出十萬修橋鋪路,就能是好人了?
李紱一生嫉惡如仇、清正廉潔,就連雍正想殺他都揪不出他貪汙的證據,隻能將其釋放。
至於為啥雍正要殺他這個清官,原因就在於李紱不僅與田文鏡交惡,還極為敵視雍正的新政。
換言之,田文鏡是酷吏,是雍正執行新政,對士紳階級割肉的那把刀。
李紱雖清正廉潔,但其代表的卻是士紳階級的利益。
曆史上,田文鏡任河南總管期間,因為對當地用嚴刑酷法,李紱斥其:“身任封疆,有意蹂踐讀書人。”
這個時間線,田文鏡做的是河南巡撫,但本質做法沒變。
然後,李紱忍不住了,結果嘛……直接被雍正一擼到底。
若非朱怡炅在南邊鬨得挺大,雍正要顧及影響,李紱就要提前上菜市口了。
說起來,朱怡炅還是這李紱的恩人。
而且這李紱的性格也有很大缺陷,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沽名釣譽。
雍正都幾番敲打暗示,李紱為了聲名,還是始終跟田文鏡對著乾。鬨得三次入獄,兩次上菜市口。
他的聲名倒是成就了,就是把子孫害慘了。
另一個孫嘉淦,跟這家夥也差不多,雍正登基時就公然上奏,勸其“親近兄弟、停止納捐、西北收兵”。
這操作,直接搞得雍正下不來台,最後給他升官國子監司業。
終雍正一朝,這家夥始終得不到重用,基本就在國子監裡頭打轉,當的最高的官職就是工部侍郎。
直到乾隆登基,才開始嶄露頭角。
當然,朱怡炅看這個孫嘉淦不在他的敢言直諫愣頭青),而在於這家夥的治水水平。
這個孫嘉淦與另一個顧琮都是治水的好手,他先是提出疏浚永定河,使河道恢複,並親自勘察天津河道水文,隨後上奏:“南北運河與澱河彙合後入海之重地,建議在靜海縣獨流鎮開挖引水河,以防止年久淤墊,這是下遊治水的關鍵。”
隻可惜,另外一個顧琮是滿人,出自伊爾根覺羅家,隸屬滿洲鑲黃旗。
胤禩跑路的時候,跟著一塊跑路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