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宗篇9 平康時代_漢世祖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漢世祖 > 康宗篇9 平康時代

康宗篇9 平康時代(1 / 2)

“輔政時代”磕磕絆絆,難得消停地度過了三年,到平康四年春二月,一場激烈的政治鬥爭,再度爆發在大漢帝國權力中樞,鬥爭雙方主要為皇帝劉文澎以及魯王劉曖,衝突圍繞著折(太皇)太妃的喪禮而展開。

折太妃,這個幾乎陪伴了世祖皇帝一生,又見證了輝煌繁榮的太宗時代,在個人道德與節操上無可指摘的一代奇女子,在人生的第七十八個年頭,終於走到儘頭,薨於洛陽福慶宮。

折太妃一代賢妃,這是毋庸置疑的,連世祖皇帝都深為敬重,名聲也早已傳遍內外。而即便那些過眼雲煙般的名聲與尊望,就衝她趙、魯二王生母的身份,就可知她在大漢帝國的地位了。

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世祖皇帝在政治上的痕跡越來越淺,但他被當世之人越來越“神聖化”也是不爭的事實,而作為世祖駕崩前最信重的後妃之一,折太妃的薨逝對朝廷造成重大影響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驕矜如慕容太後,也不敢在折太妃後事上逞驕耍橫,否則趙、魯二王,以及南洋的齊、梁二脈,都不會答應,就這四王形成的威懾,每人敢輕易去挑戰。

跳脫如皇帝劉文澎,也極其嚴肅地對待,降詔廢朝七日,靈前也得大禮拜祭,並且讓大臣議身後尊榮,也正是在身後名的問題上,皇帝與魯王起了矛盾。

作為折太妃之子,劉曖對母親帶有極高的崇敬心理,自然想在後事上給予母親最高尊榮,而再沒有追封皇後,以後之禮下葬,更為尊崇的待遇了。

並且,劉曖堅定地認為,自己母親值得上一尊後位。要知道,當年高貴妃薨逝時,世祖皇帝都追封為後,而高、折二妃可是同級彆的存在,可以做肯定推論的是,倘若折妃薨於世祖時代,也必然以“後禮”處置後事。

何況,高貴妃還是個再嫁之身,而折妃出身清白,生兒育女,侍候世祖,在地位與待遇上怎能比高貴妃差。(基於此等含義的言論傳到南邊的臨海國後,臨海王劉文海大罵劉曖等人,並且在後來上表嚴詞反對給折太妃上皇後尊號事宜。)

當然了,魯王推動此事,除了出於給母親正位的孝心之外,不可避免地抱有政治目的。至少,折太妃若變成“折皇後”,作為她的兒子,劉曖這個“攝政王”身上就能再添一道光環,與“親王+輔相”結合起來,把持朝政也更能讓人信服。

魯王要推,那皇帝自然要阻!過去的一年多,劉文澎一直在想方設法地收回權力,但一直飽受掣肘,並且隨著公卿大臣對他這個皇帝看的越來越清晰,來自各方麵的阻力反而加強了。

而比起他那娘親慕容太後,劉文澎的手段也並不能高明到哪裡去,喜怒好惡形於色,直來直去的性格與作風,也讓滿朝公卿極難適應。像“倒呂事件”那樣的機會,可不是那麼容易就遇到的,因此更多時候,劉文澎隻能在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上拉鋸。

平心而論,劉文澎對於折太妃是沒有什麼意見的,考慮到她的出身與經曆,若在尋常時候,追封上尊號也沒什麼。但與朝中局勢結合起來,考慮到帝國皇權與臣權之間的鬥爭,那就不能顧及臉麵乃至孝道了。

劉文澎正愁沒法把魯王劉曖趕下台,劉曖又出這麼一招,而劉文澎也能看到“太妃追尊”可能給他帶來的威脅,怎會允許,自然隻有堅決反對、反擊。

於是,魯王劉曖上奏,皇帝劉文澎詔議此事。而這一議,便是大議,同時這種帶有明顯政治鬥爭色彩的議論,往往是議不出什麼統一結果的,關鍵在於雙方實力、勢力的比拚,最終的結果也往往以實力強弱論成敗。

而事實證明,在當前大漢帝國體製下,在世祖、太宗兩代帝王精心構建的那套體係依舊正常運轉的情況下,即便一個不那麼善於發揮的皇帝,若是堅定用力,也能掀起無邊巨浪,吞噬前行路上的對手。

魯王劉曖,終究不是那種真正權傾朝野的權臣,“太宗遺命”到了平康四年,效力也大打折扣,而對眾輔臣把持朝政不滿的人與聲音也更加大了,幾乎沸騰。畢竟,期盼著“一朝天子一朝臣”,尋求進步升遷的人,是一抓一大把。

而劉文澎,即便再肆意任性,那也是皇帝,名正言順,根正苗紅的大漢皇帝。

於是,在大議之初,有魯王、折氏家族發力已,及相關人等討好逢迎,積極參與,支持請命的人很多,聲勢鬨得很大。

然而,等一個個坐觀局勢的人紛紛下場,投機份子賣力搖旗呐喊,反對聲也慢慢高漲起來。

至少,在追封折太妃的事情上,劉曖能夠借助的力量是有個上限的,而皇帝這邊,支持者的力量卻幾乎是無限疊加。到最後,朝廷內部,除了魯王一係的人還在苦苦堅持之外,餘者儘是反對之音,甚至於連折氏家族眼見事情不妙,都偃旗息鼓了。


最新小说: 末世嬌嬌挺孕肚,被大佬們團寵 我在海拔三千米的高原開漁場 極品小村霸 美利堅廚神,從荒野獨居開始 仙逆:我,王家老祖,收徒李慕婉 鬥破:開局綁定小醫仙,十倍反饋 攝政王彆急,太子妃要帶崽嫁你了 追光的霧 影視世界逆襲的炮灰 祖國分配對象後躺贏了[七零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