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含章殿下方的數萬漢軍,殿台上的劉備及一眾漢臣,心中不由得生出一股豪氣。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當年漢太祖劉邦在登上帝位後,曾有一次回到沛縣故鄉。
在招待沛縣故舊的酒宴上,劉邦趁著酒興做出了這一首大風歌。
或許那時在劉邦的心中,國家初定,急需勇猛之士為他守護國家。
可如今在劉備及一眾漢臣的心中,他們的心中卻沒有著這個煩惱。
安得猛士?
下方的數萬勁卒不就是嗎?
豪氣頓生的劉備,大笑著率領眾臣踏著台階一步步朝著下方走去。
當劉備踏上第一層台階之時,下方的數萬赤甲猛士便在糜暘的率領下,齊齊朝著高處的劉備一拜。
與此同時,一陣陣響亮的呐喊聲響徹在廣闊的含章殿外。
“大漢威武!
大漢威武!”
數萬赤色甲士發自內心的呐喊,宛若冬日裡的九天玄雷,震的天空流雲儘散,亦震的大漢君臣臉露驕傲。
在走下最後一層台階後,一旁早就等待的內侍,就攙扶著劉備登上了六馬為驅的禦輦。
待劉備的身形進入禦輦中後,大漢丞相諸葛亮就立即高呼道:
“啟程!”
於諸葛亮的高呼之下,先是糜暘親率上千身姿壯碩的羽林精騎在前方開道,而後劉備的禦輦才行駛起來。
等劉備的禦輦一動,在劉備禦輦後方的眾多漢臣,便齊齊跨上身旁的馬匹。
數百匹神駿的馬匹,帶著大漢的一眾功臣,緩慢地跟在劉備的禦輦身後行進起來。
而跟在那數百漢臣後方的,正是挺直身體,手持長槍的數萬甲士。
數萬人的行進隊伍,不可謂聲勢不浩大。
還未等先行的糜暘跨出宮城,在宮城外的百姓們就察覺到了不同尋常的動靜。
他們感覺到腳下的土地,似乎在隱隱震動著。
難道是地龍又要翻身了嗎?
儘管在上個月,劉備就將他要在元旦告祭長陵的事以露布的形式公布了出去。
可長安城內的大多數百姓並不識字,忙於生計的他們,也很難會將注意力放在這件事上。
隻是就算之前不知道,但隨後看到的一幕,還是讓他們感到震驚不已。
在陽光的照耀下,上千身穿鐵甲的羽林精騎,緩緩地從高大的宮城內走出。
愈來愈耀眼的日光映照在上千羽林精騎身上的鐵甲時,將他們每個人都照的熠熠生輝的。
在尋常百姓的眼中,他們覺得這上千羽林精騎不似凡間的軍士,反而像是上天派來拯救大漢的天兵一般。
而就在大多數百姓,還被眼中的這一幕所震撼之時,劉備的禦輦也出現在了他們的眼中。
六匹高大的駿馬,昂首嘶鳴。
它們通體雪白,渾身上下不帶一絲雜質。
在宮廷禦者的驅使下,這六匹宛若祥瑞的白馬,正整齊劃一的拉著身後的那輛禦輦。
劉備所乘坐的禦輦高一丈有餘,寬達數丈,體型如此巨大的車輦,眾多百姓還是第一次見到。
劉備所乘坐的禦輦不僅體型巨大,它的車身還鑲嵌有金銀玉器,寶石珍珠;
在那些金銀寶石的間隙中,有著世上技藝最高明的工匠雕刻的龍鳳圖案。
隨著禦輦的一步步前進,禦輦車身上的龍鳳在百姓的眼中變得栩栩如生,好似下一刻就要騰雲翱翔於天際。
更彆說在禦輦後方跟著的,數萬精神抖擻,渾身散發著血勇之氣的漢軍了。
如此禦輦,如此氣派,儘顯華夏正朔威儀!
自從大漢收複長安後,長安城內就多了許多各方的探子。
那些探子如今正隱藏在宮牆外的百姓中,若說尋常百姓看到這一幕,心中除去震驚外,有的是自豪。
那麼那些探子,則是心中除去震驚外,還有的是敬畏!
不知他們來日會給各自的主君,如何彙報今日所看到的這一幕。
但當下他們的思緒卻全被那正在行進的禦輦所牽扯著。
不知不覺中,那些探子的身體就不受控製的,跟隨在數萬漢軍的身後朝著長安城外走去。
而有這番表現的,難道就那些敵人派來的探子嗎?
不。
就連敵人派來的探子都尚且如此,更彆說大漢治下的子民了。
內心的自豪,如茁壯成長的春苗一般,在數之不儘的漢家百姓心中升起。
“漢”之國號,本就是華夏民族的驕傲。
現在劉備及他的臣子,隻是將這份驕傲還給了大漢子民而已。
除去內心的自豪感之外,長安城內的百姓,對著劉備還有著濃烈的感恩戴德之心。
漢軍雖然收複長安不久,可在劉備入主長安的第一日,就下達了許多利於百姓的詔令。
輕徭薄賦,赦免無辜在牢之人,嚴懲長安城內的不法豪族......
一條條詔令,俱是劉備站在百姓的出發點而發出。
“立誌還百姓一個安穩的生活”,劉備從未忘記過他的初心。
許多百姓雖大字不識幾個,但他們的眼睛是雪亮的。
劉備對他們好不好,這兩個月以來,早就通過方方麵麵的改變在驗證著。
百姓是淳樸的,他們也是懂得感恩的。
劉備對他們好,那他們就會將劉備當做自己的父親一樣敬愛。
在內心自豪感及對劉備敬愛情感的影響下,許多本來忙碌於生計的百姓,都不免忘記了他今日要做的事。
農夫,士人、商人、工匠,穿著各式衣服,代表著當世不同階層的百姓,他們自發地跟在數萬漢軍的身後,往著長陵的方向走去。
而今日正好是元旦佳節。
許多百姓手中拿著剛剛采辦的爆竹紅聯,他們本來要將這些代表喜慶的物件帶回家中。
但不知怎麼的,許多百姓的心中都不由得浮現了一個想法——或許手中的這些物件,在今日會有著更好的用處。
單單長安城內,就居住著至少二十萬以上的百姓。
而要是加上今日從周圍各鄉落趕來長安采辦年貨的百姓,當下長安城內的百姓,至少有著三十萬。
三十萬的百姓,一開始並不都聚集在未央宮外。
可在口口相傳之下,離未央宮近的百姓,也正不斷地朝著此處湧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