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斷彙聚之下,跟在劉備禦輦後的百姓,從一開始的上萬增加為數萬,最後更是朝著十萬大關逼去。
萬人空巷,隻會存在史書之中嗎?
不,以德召之即可。
上萬人的行進可稱為人潮,那麼數萬人的行進呢?
這應該被稱為人海,一片浩蕩無際的人海。
得虧在之前諸葛亮就曾預料到今日的盛況,故而他早就安排好了一切。
數萬漢軍不僅承擔著保衛漢室君臣的任務,亦承擔著穩定秩序的職責。
在眾多訓練有素的漢軍約束下,浩瀚的人海雖看起來令人心驚,但卻終究並未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故。
數萬百姓的自發跟隨,自然瞞不過坐在禦輦中的劉備。
或許對曹操與孫權這樣疑心深重的帝王來說,他們在得知這件事後,心中會擔憂數萬百姓中隱藏著許多危險因素。
但對將“以人為本”作為處世之本的劉備來說,他卻樂於見到這樣的場麵。
危難之計,他都願帶著十數萬的百姓一同逃離敵人的屠刀。
更何況在今日呢?
想起往事後,劉備為了照顧到數萬百姓的腳力,他示意大軍的行進速度放緩一些。
漢軍放緩行進速度後,與身後百姓隊伍距離正在不斷拉近。
在糜暘走出城門的那一刻,數萬漢軍與數萬百姓的隊伍,已經連在了一起。
城門之外,還有著從周圍各鄉落源源不斷趕來的百姓。
他們在來到城門外後,就看到了此生讓他們難以忘懷的一幕。
一支一眼望不到頭的隊伍,正不斷地從著長安城的城門湧出。
長安城的城門寬達十數米,但就是如此寬闊的城門,竟也被那支正在行進的隊伍塞得滿滿當當的。
看到這一幕後,許多城外的百姓下意識地驚呼起來。
他們一輩子都沒見到如此多的人,他們更是無法想象,是何人能有這樣的號召力。
而城外剛剛打獵回來的士人在看到這一幕後,饒是自詡見多識廣的他們,也不免被眼中的這一幕所驚嚇到。
驚嚇之餘,許多士人不免回想起他們曾經聽說的一件事。
聽聞當年在荊州時,劉備曾攜十數萬百姓一同渡江逃避戰亂。
當時聽聞這件事時,他們隻覺得這件事好似天方夜譚。
古往今來,有何人能如此得民心乎!
又有何人能如此仁義乎!
但今日所見,卻讓他們意識到,以往的他們真是坐井觀天。
何人?
那人正是劉玄德也!
其德昭昭,其行烈烈!
劉邦安息的長陵,位於渭水北岸,離長安城有著三十多裡的距離。
在走出長安城後,糜暘便變成了龍首,帶領著身後好似可碾碎長安城的碩大龍身朝著長陵的方向繼續行進。
碩大龍身蜿蜒前行之處,就像有著巨大的魔力一般,會不斷吸引著路上的百姓加入。
當漢軍的隊伍越來越接近渭水之時,與漢軍隊伍合為一體的百姓隊伍,亦正式突破了十萬大關。
或許今日若不是元旦這樣一個重大的節日,跟隨漢軍前行的百姓人數不會如此眾多。
但不管如何,今日劉備的出行還是不可避免的為後世留下了一個佳話。
並無提前號召,更無詔令安排,卻能自發引得十數萬百姓跟隨,讓長安城幾乎為之一空。
如此盛況,古往今來又有幾位帝王做的到呢?
隻是再大的盛況,亦有落幕的時候。
對於訓練有素的士卒來說,隻要不是攜帶大量的輜重,三十多裡的距離並不算遠。
可對於大部分百姓來說,這卻是一件頗為吃力的事。
在龐大的隊伍行至渭水南岸後,許多百姓都已經累得氣喘籲籲,甚至有不少百姓早已遠遠地落在後方。
體力的不支,讓許多百姓隻能呆呆地望著漢軍不斷地渡過浮橋,他們卻再難以邁動沉重的步伐。
可難道百姓表達對大漢,對劉備的敬愛,隻能通過跟隨一個方式嗎?
有位中年士子,在氣喘籲籲的同時,下意識地拿起了手中的爆竹。
在當世火藥尚未得到一定的開發,故而當世人在佳節時通常是通過燃燒竹子引發爆炸響聲的方式來慶祝。
手中的爆竹,是他剛剛在長安城內采辦的,為的就是今晚的元旦佳節。
可現在這位中年士子,腦海中卻有了一個彆樣的想法。
中年士子快速地將手中的紅布纏繞在竹身上,然後於身旁兒子詫異的目光中,掏出懷中的起火物,將放置在地上的紅竹給點燃。
當乾燥的竹身遇上火焰之後,登時就發出一陣霹靂的爆炸聲。
突然響起的爆炸聲,讓這位中年士子周圍的百姓紛紛將目光投來。
對於後世被管控的人來說,爆竹引發的霹靂聲可能會讓人不喜,乃至於有一些害怕。
可在當世,這種聲音卻是每位百姓都願意聽到的。
因為這種聲音代表著當世間最誠摯的祝福。
中年士子的行為,亦是代表著他要將最誠摯的祝福送給劉備,送給大漢。
而中年士子的行為,很快引起了周圍百姓的效仿。
他們也願意將自己最美好的祝福,送給庇佑他們的劉備及大漢。
不久之後,越來越多的百姓仿效中年士子的行為,將手中的爆竹纏繞上紅布,然後於地上點燃起來。
渭水兩岸,風聲呼嘯。
一兩聲的爆竹聲,不足以引起已經渡過渭水的漢軍的注意。
可要是數萬聲呢?
隨著越來越多的爆竹聲響起,數萬聲響亮的爆竹聲瞬間連成一片,以絕對的優勢壓製住了喧囂的風聲。
一時間,渭水南岸儘是代表喜慶與祝福的爆竹聲。
無比響亮的爆竹聲,終於引起了北岸的眾多漢臣的注意。
當糜暘轉身朝著南岸看去時,映入他眼中的是散落於天際的萬家煙火,浸入他耳中的是蕩漾於心間的美好祝願。
這一望,讓糜暘及諸位漢臣不由得暢聲大笑起來。
如此大漢,正是他們心中所願!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