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暫時不引起城內各方的恐慌,孫權的這次出宮,顯得很是低調。
不乘天子車輦,不設皇者旌旗,就連護衛亦隻帶了一些。
這與孫權以往前呼後擁的出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正因為如此當一輛普通的車駕行駛在建鄴城內的街道中時,任誰都不會想到,這輛車駕中坐的竟會是他們的帝王孫權。
身形隱於車駕之內的孫權,臉色鐵青。
特彆是孫權掀開車簾,看到街道兩旁高高掛起的大紅燈籠後。
紅色,意味著喜慶。
可那一抹抹大紅色,現在落入孫權的眼中,就全然變了一副味道。
譏諷!
那一抹抹迎風飄揚的大紅色,好似代表著糜暘對他無儘的譏諷。
一想到這,孫權冷峻的話就從車駕中傳出:
“傳令給司隸校尉,讓他將城內的燈籠全部拆除。
一個不留!”
心口的疼痛現在雖減緩了不少,但孫權的口音依然沙啞。
沙啞的口音,無形間加深了幾分殺意,這聽得車外的孫超身體發顫。
孫超身為孫權的侄子,又擔任宮內的羽林軍統領多年,他對孫權太過了解。
孫超知道當下孫權,處於隨時會暴怒殺人的邊緣。
為了不惹怒孫權,孫超連忙應道:“臣遵旨。”
孫超回應完孫權後,他發現車內又陷入了一片詭異的寧靜中。
靜到孫超連孫權的呼吸聲,好似都快聽不見了。
這讓孫超的內心中更加無措。
好在孫權的目的地距離皇宮並不遠,孫超擔驚受怕的時間並不久,他就驅使著孫權的車駕,來到了一座氣派的府邸外。
從這府邸氣派的外觀可以看出,居住在這座府邸內的人,身份定然不同凡響。
事實也是如此。
居住在這座府邸內的人,正是東吳第一重臣張昭。
可當孫超駕車來到張昭的府邸外後,映入他眼中的不止是高大的象征家族底蘊的兩座閥閱,還有一座土堆。
那座土堆正好擋在張府的大門之外,阻擋著府內的人日常進出。
看到那座土堆後,孫超不自覺地想起了,不久前孫權下達的一道詔令。
那一日不知張昭因何觸怒孫權,憤怒的孫權在張昭回府後,便下令給他,讓他率軍用土將張府的大門給封起來。
孫權的這個舉動,意為張昭以後不用再出門了,他也不想再見到張昭。
可謂是十分決絕。
而若想深一點,孫權的這個舉動,不乏有著用皇權羞辱張昭的用意。
張府家大業大,府內仆人眾多,一座土堆尋常情況下,自然擋不住張府的上百號人。
然這座土堆卻是奉孫權的皇命而來,尋常仆人豈敢私自移開?
除非張昭肯向孫權服軟。
但這不可能。
張昭性格剛直,從不會被威勢所逼,這一點孫權是十分了解的。
了解張昭的孫權,知道他設立的土堆,是可以成功將不屈的張昭徹底堵在府內的。
這樣一來,張昭日後還怎麼繼續插手朝政?
當然張府這麼大,除去正門外還有著後門,張府的後門外可沒有土堆。
可孫權亦知道,以張昭在世間的名望,他豈是會走後門小道之人?
要是張昭真的走了,那張昭的名望就會遭受到打擊,到那時張昭還怎麼繼續扶持孫登?
論政治手腕,孫權在當世的確是頂尖的。
他在明麵上並不會去傷害張昭,他可以通過“意氣之舉”,讓張昭頓時陷入兩難的境地中。
你要自身的名望,還是要你對孫策的忠心?
這既是孫權對張昭的逼迫,亦是他對張昭的羞辱。
事實證明,張昭為孫權所設計,成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中。
自從孫權用土堆封住張府的大門後,無法出門的張昭,在朝野間的影響力正逐步下降著。
本來事情若按孫權設想的發展下去,他幾乎可以悄無聲息地解決掉張昭這個大麻煩。
但世事難料呀!
眼下柴桑戰事危急,建鄴城內除去張昭外,無一人可為孫權畫策。
為了國事,之前還放下豪言,與張昭“此生不複相見”的孫權,不得不主動來尋找張昭。
孫權知道他這一來,原本他對張昭的羞辱,就會加倍的回饋到他身上。
而他之前精心謀劃為削弱張昭勢力做出的努力,亦會頃刻間化為烏有。
可孫權沒得選。
當車駕停下的那一刻,孫權放下了一直捂住胸口的手。
就算是飲鴆止渴,張府的這杯酒,他今日也一定要喝!
心念至此的孫權,拋卻了一切想法,他在孫超的攙扶下走下車駕。
當孫權的目光注視在張府門外的那座土堆時,孫超立刻會意,他命令手下人主動上前將那座封堵張府數月的土堆給移開。
不久後當張府的大門前再無一物遮擋後,孫權示意孫超上前叩門。
可讓孫權沒想到的是,孫超足足叩了好一會的門,張府的大門卻遲遲未打開。
孫權不認為張府內的人都是聾子。
孫權意識到,哪怕他願意“垂施恩德”見張昭,然張昭卻並不想見他。
知道張昭的用意後,孫權本就不好看的臉色,變得愈加雪上加霜。
氣憤的孫權,讓孫超派人爬上張府的高牆上,看一看裡麵究竟是怎麼回事。
孫超很快按孫權的命令照做。
而等爬上高牆的護衛回來後,聽到護衛稟報的孫超,臉上流露出震驚之色。
孫權一眼就看到了,孫超臉上的震驚之色。
他連忙問道:“府內究竟是何種情況?”
麵對孫權的詢問,孫超好好組織了一番措辭答道:
“張府的大門,大門內側,亦有著一座土堆堵住了。”
孫超說完這句話後,不敢再直視孫權。
不出孫超所料的是,當孫權聽完他說的話後,眼中幾乎快射出火來了。
孫權被氣的再一次捂住胸口。
“好個張昭,好個張昭!”
孫權這時的語氣中,已然帶上了些許殺意。
正所謂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他可以堵住張府的大門,他亦可以解禁張府的大門。
因為他是帝王可以為所欲為,身為臣子的張昭隻能受著。
沒想到張昭卻全然不顧為臣之道——不用你堵我大門,我自己就將大門堵了,伱不想見我,我更不想見你。
張昭的做法充滿了悖逆的味道,更是無形中顯露出,他打心底裡壓根不懼孫權,或者說是看不起。
這讓孫權如何能忍?
孫權一氣之下,直接下令道:
“火燒張府大門,朕今日倒要看看,他是不是真的不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