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縱使大王在收到糜暘的上書之後,因為大王遠在成都,並不了解本郡真實形勢,所以猶疑之下不會發援軍。”
“在向大王上書之後,縣君可以西城長的名義,向漢中郡的鎮遠將軍及附近的郡縣發出控訴糜暘暴行的文書。
這樣便可擾亂周圍郡縣的想法,令他們無法第一時間配合糜暘,對西城展開合圍之勢。”
在聽完趙勉的建言之後,申儀的臉上流露一絲喜色。
雖然趙勉的辦法無法治本,但總歸能為他爭取一些喘息的時間。
而隻要能為自己爭取到足夠的時間,隻要短時間內西城不陷落,那申儀就可以派信使前去聯絡漢水下遊的曹仁。
隻要曹仁能出兵救援他,那麼事情就還有轉機。
得到了良策的申儀,當即按照趙勤所說的去做。
很快的幾封文書就由他親自寫好,然後派遣親信發往各地。
最後申儀召來一隊族兵,將他那封寫給曹仁的親筆信交到他們手中,申儀叮囑這隊族兵,一定要儘快將這封信送到宛城的曹仁手中。
這是目前申儀唯一的救命稻草了!
西城通往南陽的漢水,雖然已經被張嶷率軍封鎖。
但是漢興郡中河流縱橫且山林密布,西城通往南陽的,供少數人行走的隱秘道路不止漢水一條。
在申儀的沉重囑咐之下,那隊申氏族兵在取過申儀的親筆信箋之後,就急忙跑出了縣府。
看著那隊申氏族兵離去的背影,申儀的心中稍微安定下來。
他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守好西城,靜待曹仁援軍的到來。
...
就在張嶷封鎖漢水後的第二日清晨,一支數千人的水軍船隊開始出現在西城外的漢水之上。
是糜暘率軍趕到了。
在拿下上庸城的第二日清晨,糜暘就留下兩千兵馬給孟達,讓他留守上庸。
而他自己則親自率領著剩餘的五千大軍,朝著西城快速進發。
上庸城初定,人心還不穩,留兩千大軍給孟達,是防止上庸城中出現變故。
在一日一夜的行軍之下,他終於領著大軍來到了西城之外。
在得到糜暘到來的消息之後,張嶷便留下一千大軍給呂乂,而後他自己親率著兩千大軍趕來與糜暘彙合。
漢水上的各處水寨,都被申儀建立在各處險要之處。
所以哪怕是曹仁率大軍猛攻,那麼留給呂乂的一千大軍亦足夠堅守水寨一段時間。
在那段時間當中,西城外的糜暘可分派援軍救援。
掌握了漢水的製水權,在行軍速度這一點上,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在張嶷率領兩千大軍與糜暘彙合後,這時西城之外的糜暘大軍,總兵力達到八千之眾。
而西城之中的申儀族兵,兵力至少在三千以上。
單單看兵力對比,好似糜暘的大軍不占優勢。
畢竟兵法有言: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守之,不若則能避之。
但孫武的這句話並不是像大多數人所理解的那般,一旦攻城就必須要用到十倍的兵力才可以。
孫武的這句話出自《孫子兵法·謀攻》,這句話的意思是提醒統兵大將要知己知彼,審時度勢,采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
例如兵力是對方的十倍,那就想辦法把敵人全部圍殲,如果兵力是對方的五倍,那就可以攻擊敵人了。
在當世攻城戰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攻城與守城之間並不是單單靠兵力多少決定勝負,還有著許多因素的影響,例如軍心、策略、以及城池的城防情況等等。
就例如不久前發生的襄樊之戰,關羽的兵力並不算很多,襄樊兩城中本來的守軍也不算少。
但隻要關羽策略運用的正確,曹仁一樣被打的沒脾氣。
在糜暘的大軍到達西城之後,西城中的申儀很快就得知了這個消息。
看著城外不遠處的戰船上,一隊隊士氣高昂、軍容肅整的糜暘大軍,申儀的心中重新開始湧現出不安。
要是被這些如狼似虎的大軍衝進城中,那他申儀就死定了。
在糜暘大軍的軍容威脅之下,申儀趕緊發出一道道命令,讓城牆上的族兵打起精神,以防糜暘率軍突襲城牆。
而樓船上的糜暘看著不遠處的西城,眼前的這座西城在他眼中,顯得很是簡陋。
無論是城外的護城河,還是城牆的高度,都遠遠不如公安。
這時來到糜暘身邊的張嶷,向糜暘稟報了他之前的一切布置。
聽完張嶷設下的疑兵之計後,糜暘開心地拍著張嶷的肩膀言道:“誕實匍匐,克岐克嶷,誇讚的就是伯岐這樣的人呀!”
誕實匍匐,克岐克嶷這句話出自詩經中的《大雅·生民》。
這句話本來是誇讚後稷少時聰慧的話語,後來漸漸延伸為誇讚一個人聰慧。
而張嶷的名與字當中,正好有岐與嶷兩個字石,所以糜暘對張嶷的誇讚可謂是十分合適。
糜暘的誇讚在張嶷聽來很是悅耳,畢竟這是來自當世名將的肯定。
糜暘對曹仁的判斷,與張嶷相差不多,同時糜暘心中還有著一層推斷。
如今曹丕應該在忙著代漢事宜,在這種情況下,曹丕要的是穩定。
而曹仁身為目前曹氏宗親的第一大將,所以曹丕代漢的心意肯定與曹仁提前通過氣了。
在知道曹丕心意的情況下,除非有必勝的把握,否則曹仁是不會輕易出兵的。
誇讚完張嶷之後,糜暘看著眼前守護西城的漢水岸上的那一道道木欄,糜暘命身旁的丁封喚來鄧艾與丁奉二人。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曆史上阻擋住支援孟達的漢軍援軍的要塞,其中有一處便是這木門塞。
而就在糜暘領軍到達西城外的不久之後,在漢中的魏延率先收到了申儀的文書。
在看到申儀的文書之後,身形雄武的魏延的眉頭深深皺起。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