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很幸運,朕一生遇上了許多忠義之輩,沒有他們,朕沒辦法重開大漢基業。
你也很幸運,將來你也會有不少忠義之士輔佐你。
但人可稱忠義,他們身後所代表的派係呢?”
“朕之所以能登上帝位,主要得到了元從、荊州、東州三方勢力的支持。
時至今日,大漢還是主要靠這三方勢力所支撐。”
在旁人麵前,劉備從不會談有關大漢派係的事,但在自己的繼承人麵前,劉備卻不介意將他心中最真實的想法說出來。
“身為帝王,若一味相信大臣皆是忠臣,那是愚蠢,因為自古以來,人大多是利欲熏心之輩,如孔明、子晟之輩終究是稀少的。
但哪怕是孔明,子晟這般的忠臣,由於他們的地位,由於他們的威望,他們的身邊勢必會漸漸聚集起一批心腹,這是他們能夠發揮才能的關鍵,同樣也是不可避免的。
而身為帝王,若隻是一味的厭惡,或者想憑借一己之力清除這種現狀,那更是蠢上加蠢。
帝王為紫微星,他或許可以不是夜空中最耀眼的那顆星,但一定要是最中間的那顆星星。
帝王要做的便是居中持重,善於平衡各方勢力,從而保證自己的獨尊。
在大漢的三大勢力中,孔明為荊州係的領袖,益德為元從係的領袖,唯有子晟目前尚未明確的勢力在後支持他。”
說到這點,劉備心中也有些無奈。
之所以糜暘身後尚無堅定的勢力支持他,不是糜暘的地位、威望不夠,實在是糜暘的身份不好界限。
從家世而言,糜暘是板上釘釘的元從人員,可若從師傳這方麵來說,糜暘又可以算的上荊州係與東州係的人。
不過凡事有利皆有弊,糜暘身份的模糊性反而給糜暘帶來了一個極大的好處,那便是他可以作為將來在大漢政治格局中的緩衝地帶。
要知道哪怕是相處多年,張飛雖說敬佩諸葛亮的品德與才能,但以張飛的性格,是不可能完全甘心居於諸葛亮之下的。
以前張飛會甘心聽從諸葛亮的調令,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在劉備的麵子上,可劉備終有一日會離大漢而去。
一旦那一日到來,劉備很難保證張飛與諸葛亮的相處,會充滿著融洽。
畢竟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而哪怕這種事隻有一絲可能,劉備也必須提早做好防範。
也正是心中有著這點擔憂,將糜暘加入輔政大臣的行列,可以說是一種必然。
在理清了心中的顧慮之後,劉備接著說道:
“孔明、益德、子晟三人將來會是你的輔政大臣,你的大臣也隻會是這三位。
朕擔心在朕百年之後,孔明與益德會有摩擦產生,一旦到那時你必須求助於子晟。
而若單單一味給予子晟權位,不去加強他背後的勢力的話,子晟縱使將來有心勸阻孔明與益德二人,恐怕也難有成效。
他畢竟是晚輩。
三位輔政大臣的同心同德不是大漢穩定的關鍵,唯有三方勢力的相互製衡,才是維持大漢穩定的最佳保障!”
在說這句話時,劉備著重加重了語氣,因為這一句話攸關著大漢的將來。
劉備沒有給劉禪思考的時間,他知道劉禪也思考不出什麼,他今日要做的就是讓劉禪死記硬背下今日他說的話。
劉備很快又說道:“自孝直死後,東州係一直群龍無首,正方倒是一直想繼承孝直在東州係中的地位,但他的地位與威望皆不匹配。
唯有子晟,他既是孝直之徒,若他繼承孝直在東州係中的地位,天然就容易讓人接受。
同時他自身的威望與地位也足以匹配。
所以近些年來,朕一直有意的將東州係的臣子派往子晟身邊。”
聽劉備說到此,劉禪想起目前糜暘身旁的那些心腹,他頓時有恍然大悟之感。
孟達,呂乂、法邈等人,不都是東州的中堅人物嗎?
在想到這一點後,劉禪心中對劉備不禁佩服的五體投地,原來在這麼早以前,劉備就已經在開始下著一盤大棋了。
這副眼光,這副格局,恐怕他一輩子也難達到了。
劉備不知道劉禪心中的想法,他隻是繼續說道:
“或許之前朕的那些布置隻是在為子晟鋪路,可一旦子晟來日真的成為大將軍,那麼憑借著開府治事之權,他成為東州係的領袖也就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了。
到那時候,三方勢力在大漢互相製衡的格局,將會變得牢不可破,你的這個帝位也就會坐得十分安穩了。”
當講完內心中所有的想法之後,劉備不禁歎了一口氣。
若是劉禪能有糜暘一半的優秀,他又何必要如此謀劃呢?
唯有弱勢的帝王才需要以製衡平衡朝局的方式來穩固自身地位,有強大威望在身的帝王,又何必顧忌這些呢?
在多次的失望之下,劉備對劉禪的要求已然極低。
他現在隻希望劉禪能好好記下他今日的這番話,如此而已。
劉禪再笨也明白劉備的苦心,見劉備沒有新的話語要教導他之後,劉禪連忙感動地對著劉備深深一拜。
“臣兒,必不會忘記父親今日的教導!”
劉備今日對他講的話,充分體現了劉備一個好帝王,及好父親的形象。
不需要血腥殺戮,便可將大漢的未來安排的明明白白,這樣的手段,當世還有幾人能夠擁有。
劉禪誠心受教的表現,讓劉備在歎氣之餘,也浮現了一些欣慰。
劉禪最大的優點便是在於聽話。
當教導完劉禪之後,劉備見天色已然不早,他心中便動了回宮的消息。
今日他與劉禪的對話,將來不會記載在史書之上,更不會被第三人知道。
等劉備回到皇宮之後,一道剛到的軍令,直接讓他打消了想休息的念頭。
“南中急報:丞相大軍為南中叛軍所圍,恐有傾覆之危!”
當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劉備一下子氣血攻心,差點暈了過去。
可他還是很快讓自己鎮定下來,他連忙看著前來報信的渾身帶血的斥候,口中焦急地問道:
“之前不是還說丞相大軍正在與敵軍拉鋸嗎?
怎麼情勢會突然變得如此危急!”
劉備的言語中充滿了急切。
劉備從未忘記當下大漢正在麵臨著兩麵作戰的局勢,但由於之前南中的戰爭陷入了拉鋸階段,他便將目光都聚焦在北方。
可沒想到他再次收到來自南中的軍情,卻是這樣一個噩耗。
孔明,孔明!
(本章完)
.yeian.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