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源天師張林?”
這個人在原著中隻是驚鴻一現,卻給李道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源術亦能成道,隻是這條路太過偏頗,常人難以深入,源地師就已經是儘頭。至於源天師,已經是到達源術的另外一重天地了,需要極高的悟性,曆經漫長歲月才能誕生一位。
荒古以及荒古之前的年代已經不可考據,後荒古時代十萬年,也不過出現了五位,故此很是神秘。每一代源天師都極為驚才絕豔,留下了許多不可磨滅的事跡,為世人傳頌。
張林——第五代源天師,一萬年前的人物,論風華絕代不弱白衣神王。
其驚才絕豔,雖然未在修行上大放異彩,卻另辟蹊徑,於源術道路上走出去很遠,李道清還記得原著中驚鴻一現的風采,掌握源天神術神乎其神,抬手間就可拘禁一條條龍脈,布下源天禁忌大陣,擁有毀天滅地的威力,甚至可以煉化遠古聖人。
原著中張林受製於源天一脈的晚年不祥,變成了人不人鬼不鬼的紅毛怪物,一直渾渾噩噩遊蕩至今,後來被無始鐘波喚醒後,短暫的恢複了神智,得知古族出世,強勢威壓,且人族形勢嚴峻之後,一人獨戰神靈穀三大祖王,強勢滅殺了這一大王族,震懾住了太古萬族,在人族眾聖未出之前,以一己之力為人族取得了一段和平。
李道清一邊回憶著張林的事跡,一邊視線上移,瀏覽起張林留下的石刻。
“餘匆匆而經此地,略覺此處有異,或有奇物,隻是無力他顧,不能深究,故留此圖,以待後來——張林。”
能被張林認定是奇石,肯定不凡,多半有什麼了不得的神物。
李道清將石刻位置記下,準備沿圖一探。
根據張林遺留下來的地圖,李道清大致摸清了此處地脈的走向,沿著地圖繼續深入,遇到一個岩洞,在這裡張林有所標記,乃是龍脈的一處節點。
九條巨大的龍脈拱衛紫山,隻為蘊養這顆明珠,這條龍脈雖然仍是拱衛明珠的走向,卻與其他龍脈有所不同,在這處節點之上有一道分流,深入地底,圖中奇石所指的方向,就是在這裡。
此處已經深入龍脈數十裡,寂靜無聲,漆黑一片,非常的幽森。
李道清將黑龍聖鼎祭起,走進岩洞。岩洞石壁光滑,不似斧鑿劈砍而成,而是自然形成,洞口幽幽不知通向何方。
聖鼎上淡淡的光芒成了此地唯一的光源,對比之下黑暗更加深邃。
踏入岩洞,在外麵還不覺,整個岩洞裡麵始終有陰冷之意縈繞,越是深入,寒意越發刺骨,最終近乎化成了有形之質溢出。
這處岩洞仿佛連接著幽冥之地,越往裡走,陰氣越重,當他順著岩洞來到最深處那片開闊地帶,陰氣幾乎化作實質,其中有無數鬼影在遊蕩,令人頭皮發麻。
那是一隻隻的陰靈,唯有在大凶之地才會出現,需要曆經漫長歲月才能誕生一隻,而這裡幾乎無窮無儘。
感應到活人的氣息,陰靈頓時躁動起來。黑龍聖鼎有淡淡的流光閃過,鼎身輕輕一震,一道無上氣機升騰而起,有若攜一方天宇橫掃,磅礴之力如同天威,不可抵禦,無數陰靈被這道聖威一掃而空。
李道清以黑龍聖鼎開路,走到岩洞儘頭,這裡是一片極為開闊的地域,原本有無數陰靈密布,而今在黑龍聖鼎聖威橫掃之下,僅剩下零零散散的幾隻,在遠方陰影中瑟瑟發抖,近乎消散。
張林留下的地圖,最終之地也正指此處。李道清神念一掃,這裡已經一覽無餘,除了石頭之外,空無一物。
李道清從張林刻字的“無力他顧”推斷,當時的張林應該是處於晚年不祥的狀態。
雖然自身出了狀況,但是那時的張林源術造詣應該越發精深才是,他既然察覺到這裡有奇物,肯定不會無的放矢。
此地乃是一處極陰地,漫長歲月中孕育了無數陰靈,數目之多便是絕頂聖主來了也要飲恨,常人根本難以接近,幾乎不存在被人捷足先登這個可能。
李道清判斷張林提到的奇物仍在此地,不過神物自晦,所以難以發現。一些神物已然通靈,可以趨吉避凶,甚至能夠自主隱遁,來保全自己。
是以李道清第一時間就祭出黑龍聖鼎,將此處空間鎮封,防止奇物遁逃。
黑龍聖鼎並不像掃除陰靈那樣,隻是動用一點氣機,這次李道清直接勾動神祇,使黑龍聖鼎處於即將複蘇的狀態,赫赫聖威內斂,並未外露。
即便如此,整個岩洞內也能感覺到來自靈魂上的戰栗,幸存下來的陰靈直接散化,無儘的陰氣都被壓製到極點,近乎消散。
這裡其實距離紫山已經很近了,李道清估算了一下距離。他已經深入龍脈接近二十裡,而後在節點一路向下,這算下來距離紫山曲曲折折差不多不到百裡。
這樣的距離對於大能來說,都是轉瞬及至,更不要說是更強大的古族生物了,即便紫山內的古族沉睡的再深,聖兵超然的氣機流露,也足以讓他們驚醒。
但是現在的情形足以證明此地存在著神珍奇物,寶物動人心,李道清仍是選擇祭出聖兵。
不過這件聖兵也是李道清最大的底氣,除了它本身乃是一件無缺的大聖兵,來曆更是極為特殊,與搖光聖地中的無上帝器龍紋黑金鼎有關。不僅可以承載極道帝威,神祇也可以隨時自主複蘇。
以他現在的修為,憑借這件聖兵就能與聖人匹敵,肯定是妄談。但是據李道清推演,以此鼎複蘇神祇,打出極道神威,在普通聖人乃至聖王手中自保還是可以做到的。
至於大聖,那已經是另外一個層次了,這樣的人物即便是放到古皇大帝在世的年代,也算是舉足輕重了,可以主宰一方星宇。每一個大聖的出現都是難能可貴的,不僅僅需要天資,還需要走出自己的路,開創出自己的法,這樣的差距難以用外物去彌補。
不過李道清知道真正的八部神將高手在無始大帝入主紫山後,已經隨著不死天後前往了宇宙深處,這裡沉眠的隻是八部神將的後裔,祖王可能會有,卻不會出現大聖。
李道清不知道神物出世,會引起多大的動靜,現在也隻是以防萬一而已。
做好布置,李道清開始探查,他沒有放過任何角落,幾乎是一寸一寸的翻查,始終無所獲。
李道清眉頭緊皺,最終並未放棄,而是靜靜思索。
他雖然不通源術,卻知道奇物孕育之所,必有端倪。
哪怕是源天師有種種神鬼莫測的手段,也不可能一眼斷儘萬千變化。都要觀望天地山川,推演日月星辰,從宇宙運轉中得窺一點靈機變化。
修行,亦是如此,五大秘境看似玄之又玄,卻與人體、天地密切相合,修道法門萬千,最初也離不開陰陽、五行……諸如之變,這些都在天地之間,存在於萬物之中。
這是常理,也是根基,不管是源術還是修行,都是從常理開始,從根基著手。
隨著境界的提高,可以從常理推陳出新,融會貫通從而隨心所欲,乃至真正超越常理,逆轉常理,或者再造常理。
但是超脫之基,卻離不開常理。
李道清試著從這個方麵入手,並不再逐寸尋找,而是俯瞰整個岩洞,乃至整條龍脈走向,尋找出蘊藏在其中的不同,而後逐一比較分析。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