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三娘這樣的百姓在暗中期盼,但樓前那些權貴們卻都驚疑不定。
他們已經知道,皇帝沒來。
這一次來的鑾駕,隻有太後的,太後身後跟著的不是皇帝鑾駕,而是親王的!
何其荒唐!
除了極少數知道內情的人,大部分貴人都在驚疑不定:這等公開慣例的場合,明明應該來的是太後和皇帝,來個親王是怎麼回事?
皇帝呢?
皇帝哪裡去了?
就算有事不能來,也應該事先知會大夥一聲,不聲不響的不來算怎麼回事?會引起物議紛紛的。
雖然心中震驚,但大部分貴人官員還是恭敬行禮:“臣等拜見皇太後。”在場的人沒有敢挑頭出幺蛾子的,都尊重太後的權威,京城的權貴早就被國師調教服服帖帖,而進京的諸侯剛剛被國師調教的服服帖帖。
所以看到這種奇怪的場景,場麵一時鴉雀無聲。
太後掃視跪拜的眾人,明知他們心中各懷鬼胎,少說有一萬個心眼,卻不動聲色,反而滿麵笑容,和藹的像瑤池聖母,心中也有幾分緊張:今日是關鍵時刻,不容有失。
她暗自吸了一口氣,並沒有如往日一般說眾卿平身,反而說了一句:“下來吧。興王。”
興王?
在眾人心中升起問號的時候,從太後車上下來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這少年穿著華麗的親王服飾,臉色微微發白,看樣子比一般的同齡少年還要瘦弱幾分。
這正是當今皇帝的三弟,也是最小的弟弟,興王元盛宇。
這個興王,生母寒微,當初先皇殯天的時候才一歲,一直養在深宮,甚至沒有出閣讀書。一直到皇帝親政之後才封了王,因為年幼還不曾分府,各種場合也不見他人影,簡直就是個透明人。一時出現在眾人麵前,若非太後叫了他的封號,眾人可能能認出他的人連一隻手都不到。
那麼這種場合太後突然帶了興王來,還是和太後同車而來又是什麼意思呢?
太後這才讓眾人免禮平身,並未上樓,而是拉住了興王――這個動作讓這少年很緊張,臉色更白了,卻不敢拒卻:“今天皇帝本來要來,但是偶然身體不適。哀家本隻讓他安心休息,皇後也在宮中照顧他。他卻還惦記著這邊煙火會,惦記著與民同樂的慣例,不肯叫萬民失望。因此他派了興王代替他前來。興王自然也有他的車駕,但哀家想,就這麼一段路,我們娘兒倆何必還分兩輛車?正好一個車上說說家常話,因此就同車前來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