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cass=”ntentadv”賞賜給各國的錢財,那都可以是用來跟北元打仗的軍費啊!
再說另一點,自元末開始,中國沿海便有倭寇屢屢侵擾,朱元璋稱帝後詔諭四方,然而仍有倭寇“乘中國未定,寇掠沿海”。
與此同時,還有元末張士誠、方國珍的殘部逃亡於海上,時常與倭寇勾結劫掠貨船和襲擾沿海地區,可以說朱元璋對倭國,從一開始就沒有任何好感。
洪武二年三月,朱元璋派楊載出使倭國,國書中明確提到,“宜朝則來廷,不則修兵自固。倘必為寇盜,即命將徂征耳,王其圖之”。
然而,由於當時倭國正處於南北朝時期,收到國書的乃是南朝征西將軍懷良親王,他不僅沒有懼怕大明兒臣服,反而將使團中五人殺害,又將楊載扣留了三個月之後才將其放回,而倭寇則仍然橫行於浙江、福建等地。
由於當時大明對倭國的局勢不明,以為懷良便是倭國國王,因此眼見倭寇鬨的不停,明朝又於洪武三年三月派萊州同知趙秩前往倭國,奉旨譴責“國王懷良”。
迫於倭國國內混亂的局勢,懷良親王此次並未太過為難趙秩等人,並派遣了僧人前往大明奉表稱臣,送來了貢馬和特產,此外還釋放了此前劫掠的七十餘人。
到了洪武四年十月,懷良親王的使者抵達京城,朱元璋大悅,設宴犒勞使臣。
在得知倭國民間崇信佛教後,朱元璋還命僧人祖闡、克勤等八人與倭國使者一同回國,又給“國王懷良”送去了《大統曆》和文綺、紗羅等。
洪武四年的來往,雖然使大明和倭國雙方關係緩和了很多,但懷良親王於洪武五年便由於戰敗而退隱。
而此後與大明往來的倭國使團,完全就是在大明不知內情下,假借著“倭國國王懷良”的名義,非但沒能禁止倭寇對大明沿岸的襲擾,就連前往倭國的祖闡等人也被拘留了兩年才被放回。
這下朱元璋就動了真火了,倭國不過是一彈丸小國,竟敢不尊大明天朝!
然而還是那個原因,彼時死而不心不死的北元牽扯了大明太多精力。
朱元璋沒有功夫去跟倭國掰扯,索性一氣之下,同在洪武四年頒布了“片板不得入海”的《禁海令》!
一刀切!
這個不是辦法的辦法,卻對當時的大明有許多好處。
最緊要的,就是杜絕了海外各國來大明再占便宜,為大明省下一大筆支出。
但禁海令禁的是大明子民,倭寇依舊大行其道,時常會侵擾大明沿岸地區,對此大明隻能增派沿岸的防守力量,然而終究治標不治本。
像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區,每年都被倭寇屢屢侵襲,百姓們有苦難言,當官的是煩不勝煩。
道衍給出的方法,就是去沿海的福建等地,當當地被倭寇侵襲慘狀帶到朝堂上去,請求朱元璋為了沿海的大明子民重新開海,組建海軍征討倭寇。
這個法子是道衍和朱棣於七日前敲定的,當天道衍便帶著朱棣的燕王令啟程,前往福建。
此時此刻。
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衙門。
右布政使範謙正在整理福建各地的土地變更檔案。
忽然有下來前來通報。
“大人,門外有一名僧人求見。”
“僧人?”範謙抬起頭,“給他些齋飯,讓他走吧,”說完,又低下了腦袋。
顯然,範謙以為外麵得是四處遊曆的普通僧人,他沒有時間也沒興趣去見一個和尚。
“大人,那僧人指名要見你,還說……”下人欲言又止。
“說什麼?”範謙皺起了眉頭。
“他說是奉燕王之命,有事要與大人一同相商。”
“燕王?”範謙放下手中冊子,哈哈大笑起來。
“招搖撞騙撞到我這裡來了,倒是也乏了,去把他帶來,我瞧一瞧。”
“諾!”
下人領命而去。
片刻之後,下人折返回來,身後跟著一名黑衣僧人。
範謙上下大量了一番眼前的僧人,卻發現對方不似尋常人,心中有些詫異。
“就是你要見本官?還說燕王派伱來的?”範謙撫了撫頜下的胡須,問道。
“正是,貧僧法號道衍,見過大人。”僧人朝著範謙行了一禮,禮數倒是無可挑剔。
“哼!你敢打著燕王的旗號招搖撞騙,就不怕本官把你捆起來送到燕王麵前治罪?”範謙瞪起眼睛,給了僧人一個下馬威。
卻見那三角眼的僧人從袖中取出一塊令牌,範謙看了那令牌,頓時變了臉色。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