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借兵狼族
昌平君收到了來自趙地的軍事戰報和來自燕國的秘密信件。
趙地戰局發展至今他早就有了心理準備。
一個國家的上層權貴發生分裂內戰,哪裡還能維持的住一場規模浩大的對外戰爭呢。
平靜的將戰報放在一邊,熊啟又打開燕丹托人送來的密信。
這份信件送來時間與戰報送來時間是同一天,密信還要更快幾個時辰。
即便考慮到墨家機關獸擁有快速傳信能力,但薊城位置比秦軍趙地營地可遠多了。
何況信上的文字還十分冷靜清晰,條理有序,甚至開頭還有大量無意義的禮節性句子。
此信恐怕很早之前燕丹就寫好了,一直就放在趙地,一等到燕軍有潰敗跡象、立刻送來鹹陽給自己。
看完文字,抬手將之在燭火上銷毀。
自己的盟友雖然將燕國現在搞的混亂不堪,但行事多備預案以及其堅定的反秦心思是值得誇讚的。
昌平君叫來死士,但久久沒有下達命令。
修長手指緩而堅定的敲著桌案,他的視線中燭火倒影在無風自擺.
燕趙很快就要倒下,看起來,這天下大勢已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倘若還剩下一絲希望,那便是自己的故鄉,楚國。
為了在楚地上的謀劃不會提前因為風險暴露,他理智上應該果斷放棄燕地布局,繼續不露破綻的當好這兩年的秦國右相國。
越是重大之事,布局的環節就要越少,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持隱蔽。
現在自己多做他事,一旦哪個環節失誤,說不準提前就要滿盤皆輸.
‘已是大劣之相,不可不兵行險招!’
敲擊桌案的聲音驟然一停,昌平君瞳孔中火燭倒影的火焰又上漲三分。
他提筆流暢寫滿一封布帛:“送去給流沙!”
死士雙手接過,身影快速消失於這空蕩蕩書房之中。
熊啟緊接著又寥寥寫下幾個字,交由另一名死士回複給薊城。
但凡能以積累大勢穩贏的局,昌平君從來不願意去玩以小博大的賭博。
可事到如今,大勢在敵不在己,他必須要去賭上一次了
燕丹的反秦立場與其背後的墨家勢力,值得去搖下這枚骰子.
待看結果!
陸緯人在壽春,收到趙地戰報的時間晚了好幾天。
趙地情況基本符合他的預期在走、沒有讓堂主大人很意外。
但燕地農家弟子遭受了一波額外損失令他眉頭一皺。
陸緯在燕地運營多年,撤退時哪怕帶走了很多精銳弟子去大澤山,可更多普通弟子和一部分不願意離開家鄉的精銳,還是散在了民間任其自行行動。
而當秦軍打入了燕地以後,這些弟子原本能依仗的安全農家身份變成無意義笑話,他們有的被秦軍抓走、有的被燕軍強征。
露秋閣現在主事的計然家和陸山以前親信,根本鎮不住場子,露秋閣薊城產業被各方勢力搶劫多次。
薊城內大多布局損失慘重。
基本是廢了。
幸好陸山掌燕後期將露秋閣力量向其他小城小鎮乃至村落中都展開了分散,農家在燕國的力量呈現星星之火之勢、悄然還在發展。
不管怎麼說,這次是堂主大人勢力第一次遭受如此打擊,但又絕不會是最後一次。
趙國地界其實已經被打擊了一次,但那裡投入不多,損失也就可以接受。
理性上,陸緯對此有過心理準備:農家十數萬弟子,總會在這天下戰亂裡損失一部分。
將來秦國統一後會馬上征召民夫開展各大工程,還要南征百越、運輸糧草也是一大民力損耗。
農家弟子不可能全部躲避征召,將不可避免失去一個驚人數字的人數。
大澤山可以保護的弟子終究有限
可有準備歸有準備,現在真的發生了,陸緯心底還是誕生了一絲絲不舒服。
自己的力量還是不足,還是弱小。
將心底那股不舒適撇開在做出判斷的思維以外,陸緯需要加緊對魏地共工堂弟子做出更穩妥安排。
僅僅撤出大梁城是不夠的。
加強了與阿雨、阿葉的溝通,魏地布局加速進行著。
在項伯府中待了一個月後,陸緯終於在一個偶然機會見到楚國大將軍項燕。
作為山東五國裡、李牧退隱後的最後一個名將,這位項燕帶給人的第一感覺是貴氣與傲氣。
項氏一族的人幾乎都這樣,即便是現在與陸堂主交好的項伯,第一次見麵時兩人相處的也不是很愉快。
但項氏傲,自然有著他們傲的底氣。也許正是這份傲,才能從小培育出項軍嫡係的勇猛作風。
凡事有得必有失,項氏一族又會因此失去什麼呢
與項伯一起騎馬在偏僻的山林中彎弓射向逃竄獵物,有意無意間望向主營那邊群星包圍的項燕與其懷中項羽,陸緯不動聲色的收回視線。
這場大型狩獵活動他是來陪項伯玩樂的,順便認識些項軍將領。
比如除了季布外、雷豹軍團的統帥英布,以及隻比小項羽大幾歲的騰龍軍團少將軍龍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