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地百姓按名下所有田地征稅,無地百姓就不用繳稅,是為有田產者多交,無田產者不交。
“是哪家的田地,居然能指使朕的科道為他們說話。”
火耗歸公在一條鞭法沒有出台前,自然是不存在的,不過未來十幾二十年以後,問題才會逐漸顯露出來,至於攤丁入畝和士紳一體當差納糧卻不在當今官員們的考慮中。
但是魏廣德知道,後世清朝的雍正皇帝是強行推廣了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和士紳一體當差納糧這些改革。
因為這麼多的田地,絕不可能是幾十上百家百姓的田地,而是成千上萬戶人家。
“據說是華亭縣徐家,也就是致仕老臣徐階徐閣老家族的田地。”
“臣不知。”
何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魏廣德把當初說過的話又說了一遍。
皇帝,或許是不想看到他任命的官員被下麵人聯手鬥倒。
“一條鞭法有利於百姓,不過卻會讓豪強害怕,難怪此法之前會數度更替,葛守禮會直言此法誤國,要求停罷。”
沒看到隆慶皇帝這會兒因為魏廣德提出的“攤丁入畝”已經在思索起其中的優弊。
隆慶皇帝卻是忽然說了句貌似不相關但又很相關的問題,顯然皇帝已經有了該有的思想,知道看問題不看對錯,而是先考慮天下,一切都是以天下穩定放在第一位上。
魏廣德也不知道徐家在鬆江府怎麼搜刮的土地,但是想來其中除了為躲避賦役,要不乏被強要的土地。
“其實,陛下也不必因此就直接否定一條鞭法,須知百姓對於徭役是非常抵觸的,不是他們不願意為國出力,而是徭役的一些製度過於苛刻,特彆是對於長途跋涉的徭役,在他們看來幾乎就是要命的活計。
“他們是強取豪奪?”
隆慶皇帝顯然對這個數字極為敏感,田地投獻的事兒當初他也聽老師高拱說過,不過他並沒有當回事。
而今中原各省,幾乎已經很難找到可以安置藩王的大府,時移世易。”
而且,這筆錢還不是小錢,想想雜稅數倍於正稅就能知道,地方官員也會在這個過程中上下其手,賺得盆滿缽滿。
魏廣德之前已經按照後世知道的模式寫了一份,不過送進宮裡後隆慶皇帝一直都沒有明確的態度。
比如徐家收到兩塊大地,之間聯接的小塊田地,若田地主人不願意投獻或者賣出,就不排除被強索。
因為高拱告訴他的是,百姓擔心被過多攤派徭役,所以選擇向地方豪強投獻以換取庇護,有了這層關係,地方裡長、甲長就不好胡亂攤派,實為鄉民自保的一種手段。
隻是皇帝問話,魏廣德也必須要回答的,於好在一切都隻是在心裡想,臉上並未有分毫顯露。
此稅單獨編冊直入大內,而這部分收入,陛下可做為對宗室的饋贈,再分給宗藩末支。”
而在西方,雖然他們也想,但乾不出來,或者說個彆人乾出來了,可是一旦被發現就要承受很嚴重的法律後果。
“你是說收宗室稅,然後朕用這個稅補貼宗室祿米不足?”
對這些無田產者,陛下就可以雇其為礦工,為陛下開礦,所賺銀錢也能滿足衣食所需,如此則天下太平。”
做了這麼久的官,喜怒不形於色還是能做到的,於是強作鎮定說道:“陛下,據臣聽說,好像是海巡撫在應天十府推行一條鞭法後,許多之前失地百姓沐浴天恩,又因海青天之名,紛紛狀告地方豪強,想要拿回失地和身契。”
不過從目前情況知道的就是,徐家在鬆江府及周邊擁有龐大田地是不爭的事實,來源也未必合法。
隻不過在大明朝所推行的一條鞭法,隻考慮賦役合並分攤在田畝上,而並未調整丁稅的打算。
“那為何北地,特彆是山東等地,就曾因此法而發生民亂?”
看似無心的一句話,卻在魏廣德心裡泛起滔天巨浪,他不確定隆慶皇帝是否知道他們的算計。
剛說到這裡,魏廣德就敏銳的注意到隆慶皇帝嘴巴張開,似要說話,於是急忙加快語速搶先道:“不僅宗室,陛下的皇莊也繳稅。
猛然間聽到魏廣德忽然又扯到宗室藩王上,隆慶皇帝收回思緒,雙眼看了過來。
魏廣德答道,直接把官宦的鍋甩給白蓮教,而真實的原因其實是北地土地兼並更加厲害,百姓大多是佃戶,自己的土地很少。
看看魏廣德,再低頭沉思片刻,再抬頭是似是已經明白其中原由。
稍有人煽動,本就窮困的百姓就隻能揭竿而起。
隆慶皇帝仿佛抓住了重點,追問道。
一條鞭法對於徭役運行百姓用銀錢抵役,地方上用錢就近雇傭力夫乾活,百姓既不用擔心服徭役的危險,力夫也有了活計,是為一舉兩得。”
divcass=”ntentadv”魏廣德接著說道。
至於什麼鼓勵大工坊吸納閒散百姓,這些話其實都不用說,江南能夠維持穩定就是因為有這些手工作坊存在,吸收大量無業百姓工作的緣故。
隆慶皇帝做了這麼多年皇帝,對朝政接觸多了,自然也知道狠多事兒,在魏廣德說出這話時馬上就反問道。
隆慶皇帝依舊好像是自言自語的說話,不過聽在魏廣德耳中,他已然明白隆慶皇帝的心思。
於是,魏廣德就把最近京城流傳的消息一五一十說了一遍,他相信此事隆慶皇帝肯定是從廠衛那裡知道了情況,而召自己就是想確定真實性。
“江南適合,江北隻能徐徐圖之。”
至於現在嘛,魏廣德還沒有要說的意思。
隆慶皇帝顯然就是明知故問,因為他不經意間說話的語氣很是輕佻。
“若徐階真有這麼多田地,那天下間這樣的士紳大族還有多少,他們又擁有多少田地?”
如今的宗藩已經沒有護衛朝廷的能力,反而不斷從朝廷吸血,但他們其實什麼也沒做。
天下百姓有供養帝王的責任,難道宗藩就沒有,就因為他們是宗室嗎?
宗室本就享受百姓供養,可他們也有責任供養帝王。
該收的稅要收,該送的也要送,不然時間長了他們就忘記還有陛下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