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庵公,來的挺早。”
大明皇城門前,江治下轎就看見早到一步抵達的禮部尚書馬自強,當即馬上拱手問好道。
“舜卿,你也到了,我也是剛下轎。”
馬自強笑著回禮,嘴上謙遜道。
最近,朝中一些官員已經商量著補閣臣的事兒,其中支持最多的就是他馬自強。
這次“奪情”事件中,馬自強堅持禮法,得到了諸多朝臣的信服,之後也曾多次前往張居正府上請求他出麵為吳中行、鄒元標等人求情。
可以說,這次“奪情”事件,張居正徹底失去了“民心”。
而魏廣德隻知道“避嫌”,一味回避守製之事,反倒讓一些官員看輕,都認為他隻是做做樣子而已。
所以,應該說這次事件,馬自強是最受益的人之一。
之所以說隻是之一,那就是那幾個官場倒楣蛋了,雖然他們是去了官身或者是被發配到了邊遠之地,但是名聲卻是也打起來了。
是的,大明的廷杖就是有這麼奇葩。
朱元璋定下來的廷杖,本意是教訓那些不聽話的官員,但誰能想到發展到現在,廷杖反而成了說為敢言敢諫者的標誌。
也難怪終明一朝,許多低品級官員都以挨廷杖為榮,借此刷名聲。
仕途沒法可走,可不就隻能拐著彎變著法刷刷聲望了。
“乾庵公,可知此次內閣這麼著急召我們來,是為了何事?”
江治走在馬自強身邊,表現出對他的恭敬,然後小聲問道。
馬自強吃驚的看了眼江治,驚訝問道:“舜卿難道也不知道?”
“我怎麼會知道?”
江治被問的一愣,旋即反應過來,此次召見的條子是魏廣德所寫,以他們的關係,怕是被其他人誤以為他們都知道吧。
“之前善貸沒和你們說起過?”
說實話,馬自強有些不信,但看江治的反應,貌似是真不知道。
高官們演戲,其實大多就是嘴上說說,你要說他們有多好的演技,那也不見得。
隻不過,大家都不會互相拆台而已。
總之就是你說什麼,大家就“信”什麼。
說不定下次,演戲的就變成自己了。
所以,馬自強很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江治看樣子真不知道。
“走吧,進去就知道怎麼回事兒了。”
於是,馬自強小聲笑道。
“乾庵公請。”
剛才說話,兩人都停下腳步,現在江治就禮貌的謙讓一聲。
“一起。”
馬自強也不托大,而是抬手也做出“請”的動作,嘴上說道。
大明皇城,文淵閣正堂此時大門打開,魏廣德和張四維坐在裡麵。
隻不過和上次不同,魏廣德直接坐在左邊,而張四維坐在右邊。
之所以如此,還是宮裡昨日有旨意,魏廣德暫攝首輔之權一個月,等張居正守製辦差才終止。
雖然沒有張四維的事兒,但順位他也可以做到次輔位置上。
此時,下麵坐著戶部侍郎李幼滋,他提早來,就是把做好的一個賬冊交到魏廣德手裡。
之前收到張居正的條子,讓他全力配合,雖不知道此舉有什麼目的,但是李幼滋正處於關鍵時期,自然對張居正的命令是言聽計從,全部接受。
按照魏廣德條子上的要求,清點了絲綢等高價值物品,至於低價的物品,還是算了,真沒必要盤點出來。
其實就算如此,也隻是一份很簡略的物資清單。
不過,上麵的東西,李幼滋都讓人在寫上去的時候打了折扣,他也擔心萬一地方府庫上物資有問題,拿不出來可就麻煩了。
有了緩衝,至少就好解決許多。
隻能說,大明地方上的問題,朝廷其實多多少少都知道,隻是平時沒人管。
“才折銀一百多萬兩,少了點。”
魏廣德看完清單,隻是淡淡說了句,隨後就把清單遞給了張四維。
這次下西洋有些倉促,魏廣德回來後寫完條子,就把張四維交到值房和他商議了一番。
可以說,此時除了宮裡和張居正,也就是他和張四維才知道今日商議的事務到底是什麼事兒。
張四維很快看完清單,他就是商賈出身,對此自然輕車熟路。
“是少了點。”
張四維看完也是點頭附和。
“魏閣老,張閣老,這些都是府庫裡價值比較高的貨物,其實其他貨物還是有不少的。”
李幼滋不明就裡,但還是馬上說道。
大明的府庫,一般都不會有足額的賬麵物資,多是七、八成。
交給內閣的清單,是在賬麵物資基礎上打五折的數字,肯定有富餘,隻是李幼滋現在還不好說。
“我記得,江南好像有一批官造織品,大約也有四、五十萬兩銀子。
那批布料,可比對外出售的強了許多,隻是略次於禦用之物。”
張四維忽然開口說道。
官造織品和禦用織品不同,也和普通織品不同,要求不如宮裡多,但是也比普通織品好一些,是朝廷發放給官員福利的一種,一般每年都會按品級發放。
這個,並不包含在宮中年底賞賜裡,是單獨的福利,相當於朝廷直接向紡織工坊訂貨。
這些布匹,官員們大多會拿來製作官服和後宅家眷服飾等用途。
“好辦法。”
魏廣德撫掌笑道:“記賬的時候,這批布料價值翻倍,朝廷也可以用這筆賺的銀子,繼續訂購一批布料,也算是給大家的一個福利。”
聽到張四維的話,魏廣德就明白他的意思,當即大笑道。
“嗯,最多就是發放的時間往後推遲兩三個月,想來大家也不會等著布料急用。”
張四維笑道。
大家都是商人思維,自然一點就通。
不過話落在李幼滋耳朵裡就更覺得古怪,那批布料已經快要完成交貨,聽兩位閣老的意思,好像是要把這批布料高價賣掉。
若真高價賣掉,那賺的銀子不該是給戶部嗎?
怎麼還是訂布料,還說都發了做福利。
好吧,雖然不明白,但是李幼滋知道一點,那就是今年的布料可能會晚點才能發放,但是數量比平時多一倍。
貌似,也不是壞事兒。
“元樹兄來得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