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房門響起敲門聲,隨即門外又有丫鬟喊道:“夫人,老爺該起了。”
隨後屋裡窸窸窣窣聲音響起,過了一會兒,才聽到裡麵一個夫人說道:“知道了。”
此時,魏廣德正睡得香甜,忽然被旁邊玉人推搖,笑聲在他耳邊說道:“老爺,該起了,今兒是冬至,大朝會。”
魏廣德漸漸睜開惺鬆睡眼,往窗外一看,還是漆黑一片。
不過旋即,“大朝會”三個字浮現在他腦海裡,猛然坐起,說道:“叫她們進來,為我更衣,你再睡會兒吧,時辰還早。”
隨著魏廣德在屋裡丫鬟服侍下穿戴洗漱出門,天空依舊灰蒙蒙的,不見一絲亮光。
已經多久沒有這樣了。
雖然兩宮太後對萬曆小皇帝要求嚴格,張居正也安排了繁重的課業,但畢竟是心頭肉。
所以在入冬天涼後,除了已經被免去的常朝,每月初一、十五的朝會也免掉了十五的大朝會,隻是每月初一在皇極門舉行禦門聽政。
不過,大明還有三個特彆重要的大朝會不能免,那就是冬至、正旦和萬壽節。
這三個大朝會,原則上不辦公事,就是向皇帝朝賀用的。
這樣的環境,讓魏廣德已經習慣了“晚起”,隻去內閣“點卯”的人多少有些不習慣。
等魏廣德吃了點早餐,喝了碗肉湯出門上轎,大轎就在微微扇動中被抬往了皇城。
一路上,不斷有車駕、轎子彙入大街,前後燈籠照著,如同一條火龍蜿蜒向著皇城流去。
魏廣德的大轎前後燈籠上有魏府標識,所以接近皇城大門時,許多車轎都已經靠在路邊,但魏廣德的大轎依舊在路中央往前走。
等到了皇城門外,落轎,魏廣德這才從轎子裡出來,手上還抱著個小手爐。
“次輔大人。”
“魏閣老。”
魏廣德甫一露麵,周圍不斷有官員行禮。
魏廣德也是含笑回禮,隻不過手裡抱著手爐,看上去多少有些不倫不類。
還好,天依舊沒亮,昏暗中倒是不怎麼引人注意。
魏廣德去了前麵,在午門外直接就進了“朝房”等候。
“子維先到了。”
進門,魏廣德就看到張四維已經在裡麵,於是打個招呼,又朝另外幾人也是招呼一聲,這才坐在中間的位置休息。
等時辰到了,魏廣德當先帶著文武官員進入午門,過金水橋南按照品級站好隊伍,等待鳴鞭,按次序過橋,直到皇極門丹陛之前,此時文官在左,武官在右,兩隊繼續穿過左右掖門繼續往前,再次映入眼簾的就是黃極殿了。
此時皇極殿外廣場前後樂師開始奏樂,絲竹聲中,魏廣德等朝臣已經走到丹陛之前,站在禦道兩旁,等待皇帝到來。
此時鐘鼓聲消失,隻餘淨鞭之聲響起,隨著皇帝禦駕出現,直接抬到白玉丹陛,小皇帝朱翊鈞下來,站在黃羅傘下看了眼恭候的群臣,這才轉身拾階而上,緩慢走進了皇極殿。
三大殿,平時是不舉行儀式的,也隻有三大朝會時才會在這裡進行。
以往朔望朝會,大多都是在皇極門進行。
因為是三大朝會,在京官員幾乎都到了,包括常不入朝的勳貴,也都穿戴整齊出現在隊伍裡。
皇帝入座後,在鴻臚寺官員合唱“入班”聲中,魏廣德再次帶著文武官員、勳貴緩步走上玉台,進入皇極殿。
四品以上官員才有機會入殿,五、六品官員就已經站滿玉台,剩下的隻能退到玉台下。
這就是大朝會,在京所有文武官員都要參加的重大禮儀,可謂萬眾矚目。
之後,魏廣德都帶班按照流程在做,直到儀式結束,群臣恭送中,魏廣德抬頭看了眼一瘸一拐離開的小皇帝背影,心中陷入思索。
後世都說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看到剛才皇帝升座和下朝,魏廣德腦海裡若有所思。
萬曆皇帝的腿疾,在京城官場不算秘密,不過以前年幼,少年人走路都不顯得穩重,比較活潑,倒是看不出來什麼。
但是隨著選後的完成,朱翊鈞也開始逐漸學習穩重。
但是,今日落入魏廣德眼中的,除了皇帝略顯稚嫩威嚴表現為,走路時的難受也被看的一清二楚。
或許,他想要努力表現出君王該有的氣勢和威嚴,但是在一瘸一拐中卻大大減分。
萬曆皇帝為什麼長期不上朝,隻在宮裡接見官員,看似和嘉靖皇帝一樣,但嘉靖皇帝那是為了在西苑修仙,而萬曆皇帝不是,他依舊居住在宮裡。
退出皇極殿,在皇極門左掖門裡,魏廣德回頭看了眼寬敞的廣場,終於還是決定回去寫一份奏疏,簡化朝會流程。
或許,萬曆皇帝不願意上朝,也和他的腿疾有關係吧。
魏廣德並不知道後世萬曆皇帝為什麼“怠政”,躲在宮裡不出來見人,但從他果斷處置“三大征”這樣重要事件時的舉措看,並非不知輕重之人。
何況,從正德朝開始,常朝其實已經變得可有可無,魏廣德也很習慣現在這樣,除了大朝會,其他朝會一概取消的生活。
退出皇極門,百官都要出宮回各自衙門上值,魏廣德則直接去了內閣。
此時,張居正已經在閣中辦差,他依舊是一身孝服。
魏廣德沒有去和張居正商議,而是直接回值房,叫蘆布研磨,他則是構思這篇奏疏該怎麼寫,該怎麼讓皇帝上朝變得更簡單。
明代上朝時間,“昧爽”時,即天剛剛破曉之時,而為了不遲到,官員們就得天不亮就出門,聚在午門外等候。
魏廣德雖然很想把時間延後,可想想還是算了。
寫上去,怕是引得朝中清流非議。
不過,直接把皇帝禦駕抬到禦座旁卻是非寫不可的,讓皇帝減少下轎後上座所走的路途。
畢竟一瘸一拐的走路,確實有損天家威嚴。
那怕這樣的上朝變動,隻針對萬曆一朝。
很快,魏廣德一篇奏疏寫好,萬曆皇帝上朝不管是“禦門聽政”還是進殿,禦駕直接抬到皇極門上或者黃極殿裡。
這樣,皇帝不用在朝臣的眼光中走到禦座上。
隻不過,以前《大明會典》中不曾有這樣的變動,需要內閣會同九卿商議修改。
魏廣德寫好奏疏,仔細又看了一遍,看筆墨稍乾,這才起身,拿著新鮮出爐的奏疏去了首輔值房。
“叔大兄,今日陛下上朝,雖努力展示天子威嚴,可終歸身有頑疾,所以我才有此奏。”
首輔值房裡,張居正已經看完魏廣德的奏疏,正在沉吟不語。
魏廣德隻好主動開口,打開屋裡沉默的氣氛。
“善貸說的有道理,是我等之前疏忽了。”
良久,張居正終於開口說道。
“禦駕直抵龍座下,倒也不算違製,也可以避免陛下在朝臣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