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儘可能利用金價低收攏黃金,難度真等到土財主們把金銀窖藏起來才後悔,那就遲了。
“十兩?”
聽到魏廣德的話,張居正輕輕搖頭。
他現在已經不是個什麼都不懂的人,對金融知識有了初步概念。
魏廣德當初和他分析金銀價格的時候,那會兒才真叫開了眼界。
畢竟在此以前,商品價格在他們看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兒,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隻不過,農業歉收,糧食價格就高點,桑樹遇災,絲綢價格就高點,最基本的供求關係他們還是能理解。
可是魏廣德說的那套理論可就不是這樣,海外白銀不管是什麼方式湧入大明,大明那怕什麼也不做,就因為市場上白銀多了,商品價格就會水漲船高。
雖然一開始張居正還不怎麼認同,可隨後的觀察,他也漸漸理解了魏廣德話中的道理。
就好像當下的四九城物價,雞鴨鵝和豬肉是京城重要的商品,這兩年這些東西的價格都明顯上漲。
你要說是因為老百姓工錢漲了,所以買的人多了推高價格?
那未必,因為老百姓手裡雖然錢多了,可各種商品的價格也漲了,總體來看前幾年能買多少,現在貌似還是隻能買多少。
但是,商品價格是真真實實的漲起來了。
這就不得不考慮魏廣德說的,物價漲起來那是因為民間的銀錢多了造成的。
現在是白銀流入,百姓工錢增加,物價上漲,大家還能維持現有水平,可真如果出現白銀流入減少甚至斷絕,亦或者出現最糟糕的情況,那就是外流,市場又會如何?
沒遇到,張居正不敢確定。
這就是世界從封閉走向開放後,所有國家都遭遇的情況。
應對的好,或者占了各種優勢的國家,就在這次變革裡快速發展起來。
而大明呢,因為內部內憂外患,完全錯失參與這場變革的機會。
就算有洋人出現在華夏,可國人眼睛被遮住了,看不到外麵的情況。
“你真認為金價還會漲?唐宋時期,金價也不過才五六兩銀子而已。
現在市價達到差不多八兩,已經不少了。
還有,我了解到,現在倭國也就六兩多銀子的價格。”
張居正顯然關注了錦衣衛現在的定期簡報,不僅有國內的消息,還有海外的情況,包括朝鮮、倭國的糧食和金銀價格。
可以說,魏廣德已經把情報工作做到這個時代的極致,通過物價推測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
“所以,我之前才建議運行商人前往倭國交易,否則利潤都被夷人賺走了。”
好吧,到現在,魏廣德還把在倭國出現大明商品的鍋甩給西班牙和葡萄牙商人。
現在的倭國市場份額,魏廣德手下的商船和夷人的商船大致是五五開,平分秋色。
不過魏廣德知道這樣的生意不能繼續做下去了,要麼就把水攪渾,免得之前他的商船跑倭國經商漏了馬腳,引出事兒來。
把水攪渾,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其他商船也去,不再讓水師封鎖海麵航道。
“夷商公然破壞我大明律令確實可惡,隻是,之前和他們代表討論,他們把事兒都推給商人,說隻要我們有證據證明他們的商人把大明商品買到倭國,我們大可決絕和那商人交易。
可這樣的事兒,我們上哪兒收集證據,都說捉賊捉贓,我們就算知道是誰,交易時間和地點,他死不承認,我們也沒辦法。”
張居正還是有品德的,乾不出不教而誅的事兒。
雖然魏廣德覺得大可不必,讓他們自己證明沒有和倭國交易大明商品就好。
不過,他不能這麼做。
大明有走私船交易商品的事兒,夷商也是知道的,賊喊捉賊可不行。
“適當放開,隻要限定去倭國經商的海船,回來要多交一筆稅金即可,必須用黃金繳稅。”
魏廣德笑道。
“你不是一直在打倭國金山銀山的主意嗎?拿點稅能有多少?”
張居正笑道。
“我大明雖說地大物博,出產豐富,可有些東西,還就是周圍蠻夷出產多而且質量好。
倭國的金山銀山,對我大明極具意義。
之前我就說了,如果有朝一日白銀流入減少或者斷絕,維持市場活躍就得靠倭國銀山出產。
倭國出產的金銀,屆時轉入一庫,仿常盈庫做法。
常盈庫儲銀乃是為戰時預留,而此新庫,則是為了維持市場穩定而留。.
朝廷若是能夠維持,還是以賦稅維持為好。”
魏廣德說道。
“好吧,我讓戶部繼續緩緩購入黃金,直到價格升到十兩銀子為止。”
張居正思考片刻還是點頭說道,“反正現在常盈庫也才換出三成多銀子,估計還能收兌二百萬兩黃金。”
“三百萬兩黃金,到時候怕就是市值三千萬兩,應付大戰也足夠了。”
魏廣德笑道。
“金價可是波動的,何況自古金價也沒有這麼高過。
如果常盈庫放出黃金兌換白銀,怕是銀價要跌。”
張居正皺皺眉,不認可說道。
“朝廷下政令就是了,就比如一兩銀子兌九百六十銅錢,不就是之前定下來的。”
魏廣德笑道。
之前製造大明通寶,朝廷開始鑄造銀幣後就下達了官府定製的錢幣價格。
一兩銀子十六錢,每錢當官方銅錢六十文,及一分為六文銅錢,並且嚴禁民間私鑄銅錢。
明製,一兩等於十六錢,每錢十分。
在魏廣德看來,既然可以朝廷定出銀錢和銅錢的價格,自然金錢也可以和銀錢掛鉤。
隻不過這的政策,也隻會在特殊時期頒行,就比如朝廷需要吐出黃金兌換白銀的時候。
至於其他時期,金價低於十兩,朝廷就會用白銀收兌黃金穩住價格。
長此以往,金價自然就很難在低於十兩銀這個價格。
如果,大明這能獲得倭國金山銀山,要維持還真不難。
最起碼,東西方金銀價差距不大,就不會出現金融投機者。
彆看西方金價依舊高出大明金價兩成,但彆忘記這是什麼時代。
這時代交通不便,這兩成價差可是擔著要命的風險。
何況,朝廷保底十兩,那金價就不可能隻值十兩,說不得會更高。
“白登登和金燦燦那個更吸引人,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