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1廢除徭役_隆萬盛世_线上阅读小说网 

1461廢除徭役(2 / 2)

他沒要數據核算過,但相信申時行肯定根據各地的定額進行過測算。

畢竟,田地不是統一一個標準征稅,分官田、民田,還有幾個州府征收重賦,這些都是要考慮進去的。

“大約四千一百萬石。”

果然,聽到魏廣德的問話,申時行馬上就說道。

魏廣德點點頭,看來傳言的可信度很高,應該是掌握數字的官員參與其中。

不過這也不算什麼,早晚也都是要公開的。

“我大明之前備受財政困窘之苦,既然有增加財稅的機會,當不應放棄。

何況據我所知,我大明田賦本就相對較輕,民田堪比前元。

如果以太祖定下稅基攤派,怕是民田隻用繳兩升就夠了,這也太輕了。

過輕,似乎也不利於百姓精耕細作,怕是反倒產量。”

這個問題,魏廣德前段時間聽到消息後就思考過。

稅這個東西,重了不行,過輕了也不行,得適中方可。

“藏富於民不好嗎?何況魏閣老所說怕百姓不精耕細作,也不過是一廂情願的猜想,當不得真。”

張四維馬上就反駁道。

他家雖然是商人世家,可也有不少田地,現在對外都自稱地主,他當然希望田賦輕點。

已經把土地交出來了,田賦輕點就能少繳稅,何樂而不為。

“子維還記得前朝舊事,前元稅輕,可結果如何?”

魏廣德笑道。

“那不一樣,前元雖然稅輕,可徭役重啊。”

張四維馬上反駁道,說出蒙元倒台的原因。

其實中國曆朝曆代中,元朝稅率是最輕的,即便考慮其把人分了三六九等,但攤薄下來,每畝田地收糧稅三升,真的沒有再便宜的了。

唐朝都收一鬥,元朝都是打三折收稅。

可以說,單從稅收角度,蒙元以寬容治天下的特點體現的淋漓儘致。

明初人葉子奇在《草木子》裡記載:“元朝自世祖(忽必烈混一之後,天下治平者六、七十年,輕刑薄賦,兵革罕用,生者有養,死者有葬,行旅萬裡,宿泊如家,誠所謂盛也矣!”

明朝修訂的《元史卷五十八》也記載:文宗至順元年,戶部錢糧戶數一千三百四十萬六百九十九,視前又增二十萬有奇,漢、唐極盛之際,有不及焉。

明末史學家談遷雲也記載道:“宋時畝稅一鬥;元有天下,令田稅無過畝三升,吳民大樂業,元統、至元之間,吳中富盛聞天下。

……蓋吳中之民,莫樂於元,莫困於明,非治有升降,田賦輕重使然也。”

由此可見,明朝人自己都認為明稅重,羨慕前元統治下百姓安居樂業。

甚至,連創立大明王朝的朱元璋都認為元朝滅亡的原因,“概因為太過寬容而失去天下”。

在其所著《皇明寶訓》中載,“朕觀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寬。昔秦失於暴,漢興濟之以寬,以寬濟猛,是為得之。今元朝失之於寬,故朕濟之以猛,寬猛相濟,惟務適宜爾。”

嚴格說起來明朝稅輕,輕在商稅,是商人喜歡大明。

彆覺得南宋是不是應該最為商人鐘愛,畢竟政治環境支持經商,實則不然。

宋朝中商賈,但對商賈征稅極重,而且宋朝插手商業活動,往往都是依靠政治權利壟斷上層利益,商人隻能分食下層蛋糕。

宋、元都不禁海,都支持商貿,但官府壟斷了各種關乎於民生的產業,甚至是官府還直接參與了航海、絲綢、茶葉、瓷器、酒類等等商業之中。

特彆是元朝,不僅僅是皇帝,還包括其他封君、地方官員,都有自己的“斡脫商”。

這些“斡脫商”不僅僅掌握了工匠、土地等第一手資源,他們還參與到放貸業和包稅業中。

就導致了一種畸形社會體係的出現,即繁華的商業背後,農戶、貧民階級苦不堪言。

所以當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對商人階級的打壓,是極為殘暴的,稅輕也是不得已在明初的需要。

隻不過他應該沒想到,明初過後商人實力死灰複燃,對朝政影響更大。

而在元朝,雖然天賦輕,但徭役過重,畢竟發展商業需要大量人工,何況從元朝起黃河也不安寧,所以後世也有說元朝是因為治水而失天下。

“記得一條鞭法裡可是準許百姓以錢糧抵徭役。”

魏廣德則馬上說道:“既然如此,為何不按太祖定下的田賦執行,而將超出千萬石稅糧看做百姓上繳抵徭役的銀差,戶部攤派徭役時減輕分攤。

之前商議一條鞭法時我就提出,朝廷應該取消力徭,改為朝廷就地雇傭百姓。

因此,役銀應該攤入各地田畝之中,百姓不再負擔徭役。

到現在,善貸依舊如此堅持,非如此不能減輕百姓負擔。”

魏廣德開口說道。

後世都說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把賦役、雜稅都攤入,其實不然。

一條鞭法隻是把天賦、雜稅和部分徭役攤入其中,丁稅和由丁稅形成的徭役依舊存在。

這也是為何到了清朝雍正時期,朝廷才推出“攤丁入畝”的原由,徹底把丁稅取消,攤入田稅之中。

魏廣德堅持的,就是把雍正推行的“攤丁入畝”加入其中,讓百姓徹底擺脫賦役,真正做到無地百姓不交稅,有地有財才繳稅。

魏廣德和張四維爭了幾句,張居正都是傾聽。

其實他最初清丈田畝,考慮的隻是補上失額,即所謂“明清丈之例,謂額失者丈,全者免。”

隻要地方上能足額上繳糧稅,其他都不重要。

隻是他也沒想到,清丈後田畝增加如此之多,反而生出紛爭,也就是到底按畝征稅還是按全額攤派。

毫無疑問,他希望朝廷財政富足,那按畝征稅擴充朝廷財源就是好事兒。

但如此做下去,百官那裡怕是阻力很大。

不說旁人,但就他老師那裡,擁有龐大田畝,還多是重稅田地,這交起來可不是個小數字。

鬆江府的田地,可是按照每畝八升征稅,僅此於抄沒的官田。

“善貸提議用增收的糧稅抵償徭役,確實可減輕百姓負擔,隻要把丁稅也編入,那失地百姓幾乎就不用再交稅了。”

張居正略一沉吟就說道,“失地百姓,本就生活無依,以糧稅抵償徭役倒也是良策。”

“可是如此,若朝廷興大工該如何?到時不還是得攤派徭役。”

張四維開口說道。

後世六七十年代,國家也主持興建大量工程,都是召集大量民眾,雖然算工分,但實際上還是類似於古代的徭役。

而這個時候,凡是朝廷有大工程,往往都會大肆征發附近百姓做工,解決人力難題。

“興大工時,朝廷依舊撥銀,雇傭百姓勞作就是了。

隻要做事,都該獲得工錢。

百姓其實苦的就是徭役,若是此事做成,我大明百姓將再不複因徭役而破家之禍。”

魏廣德開口道。


最新小说: 鬥羅:死遁歸來,修羅場裡當團寵 影帝他當眾抱走了死對頭 從十二形拳開始肉身成聖 京圈大小姐在敦煌搞數字化 現代曆史課,被皇帝們旁聽了 四合院:開局爆錘眾禽 靈泉空間,荒年帶娃找首長爹認親 入獄三年,歸來仍是大佬! 扶唐 哄我婚前試愛?閃婚哥哥死對頭他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