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對地理都不了解,看著倭寇肆掠閩浙,都以為那裡距離倭國最近。
誰知道這兩年鬆江開埠,更多的商船出現在鬆江府後,不管是大明海商還是夷船商人都說鬆江府距離倭國最近,交通甚是便捷。
為此,胡峻德還在知道消息後第一時間給京城魏廣德寫信告之此事。
“適當防備是好的,你做的不錯。”
魏廣德開口稱讚一句,懂居安思危,這樣的官員就很好。
看後世的民間版本地圖,會以為倭國距離天津似乎更近。
但實際上那是投點不同導致的,地球是圓的,實際上很多距離不是平麵地圖上所顯示那樣。
“現在碼頭區可同時供多少商船靠岸裝卸?”
魏廣德關心起鬆江府碼頭的情況。
“初時十餘條,現在可供二三十條海船靠岸。
因為還有許多內河河船來此,所以正準備在吳淞江口建造新的碼頭,主要供河船靠港用。
到時,這三十條大船泊位可全部停靠海船,裝卸量還能擴大。”
胡峻德答道。
因為開海的緣故,大明各地已經對海運不再那麼抵觸和禁止,內陸商人的貨物走河運運到鬆江府,而沿海商人則是海路直接往這裡送,所以每天幾乎都有海船抵港。
不止是浙江商人,還有淮安,甚至山東南部商人,也都是用海船把貨物送到鬆江府售賣。
“崇明島那邊的泊位,你知道情況嗎?”
魏廣德忽然問道。
長江口崇明島,朝廷在此建立了崇明守禦千戶所,而之前被南海水師向兵部奏報後,指揮權轉移到南海水師,水師在此建立了軍港。
現在魏廣德知道鬆江府距離倭國較近,自然考慮將此地作為大明官軍東征的出發地之一,另一路自然是山東登州水城出發。
調動的浙兵等部,在鬆江府上船,由南海水師護送出征,而北方大軍則在山東登船,隨東海水師出征。
不過倭國終究是太祖定下的不征之國之一,這樣的動作,朝廷也需要思慮再三,十分穩妥了才敢把消息透露出去。
於是乎,鬆江府就承擔起安排商船前往倭國貿易,暗中把錦衣衛探子送過去的任務。
此次魏廣德過來,就有向胡峻德暗示此事的意思。
問清楚鬆江府現在海港情況,魏廣德就把有商船從鬆江府出航,每季一次的事兒告訴了胡峻德,隻說是有商會找到他,希望能行個方便。
向倭國運送探子,自然不會告訴胡峻德,事不密則失身,魏廣德不想把胡峻德牽扯其中。
不過運送到貨物,魏廣德還是提了一嘴,就怕港口巡檢發現貨物特殊而扣船上報。
到時候胡峻德知道是他說的船,能夠放行。
前往倭國的商船,船上裝載自然和其他海船不同,都是針對倭國市場準備的貨物。
胡峻德一聽,隻是略微詫異就馬上點頭。
魏廣德知道,他肯定以為這些船是他的,是前往倭國貿易賺錢的。
不過,實際上這船還真就是他有股份,不過控股的是錦衣衛。
作為特殊的衙門,錦衣衛也暗中掌握了幾個商會,在分船引的時候拿到一兩張,通過這層關係,他們的人也方便搭乘其他商會的海船出海。
畢竟,大家都是做生意的,和氣生財。
“明白了,老師,以後我會照應的。”
胡峻德急忙答應下來,老師家的生意,肯定要照應,不僅會允許他們隨時出航,還會示意下麵的巡檢,給這船最優惠的稅率。
這年頭沒有報關的說法,也就是商人不會把自己船上運送商品的真實價格報給官府繳稅,要官府自己判斷。
因為非常麻煩,所以中國古代對海貿的收稅,都是按照船隻大小征收。
商人們自然會想儘一切辦法,把這筆稅銀從船上貨物裡賺回來。
這也算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做法。
實際上,月港已經在魏廣德暗示下進行了兩次加稅,但是海商們依舊願意承擔,可見這筆關稅對於船上的貨物能帶來的利潤來說,真的不值一提。
而鬆江府則是直接照抄月港的做法就可以了,沒道理月港商人能做好,鬆江府商人就做不到。
即便有規定,但下麵的人也是知道怎麼給自己謀福利。
稍微在登記的時候把船縮小一點,就可以讓船主少繳稅,而這部分他們會分潤一些。
隻不過這種事兒不可能做的太過火,控製權都是在官府手中。
胡峻德隻要表示對稅收不滿意,下麵就會馬上控製一二,增加碼頭關稅收入。
老師的稅,胡峻德自然不能不收,但絕對不會多收一錢銀子,給最大的優惠。
“來人,拿我的帖子,胡知府,你派人帶路,送到徐閣老府上,就說我明日前往拜會閣老。”
正事做完,魏廣德就吩咐道。
“是,老師,酒宴也準備差不多了。”
胡峻德急忙說道。
“好,我換身便服就出發,你先去安排人帶路。”
魏廣德喊人的時候,隨從就有人拿著魏廣德帖子站在門口等候。
魏廣德換衣服,胡峻德也安排身邊人給那隨從帶路,前往徐階府上投拜帖。
不是給徐階聖旨,隻是太後讓人挑些東西送去,自然不準備香案接旨什麼的。
小皇帝朱翊鈞也送了十壇宮廷藏酒,讓送到徐階那裡。
這裡既有徐階功勞大的緣故,也有張居正的原因。
“這些年長江水患不斷,你鬆江府地處出海口,也要加倍小心。
本身鬆江府水係眾多,特彆是黃浦、吳淞河勢已成,就按照海瑞的辦法治理。
如今鬆江府有這樣的形勢不容易,可千萬不能出事兒。”
因為黃河水患暫時消弭,張居正把工部治水經費拿去修荊江大堤,朝中非議不斷。
許多人都說張居正借此保自己老家而忽視長江南岸安全,不過張居正私底下和魏廣德溝通,說目的隻是為了隔絕長江和雲夢澤聯係,長期下去可將古雲夢澤圍成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