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廣德笑笑,隨口問道:“他叫什麼名字?”
“徐光啟,字子先,昨日隨他父親來過府上。
不過老爺事務繁忙,所以沒來得及引薦。”
章師爺說道。
“徐光啟,徐家彙”
魏廣德嘴裡輕聲念叨一句。
好吧,後世的記憶出現。
據說這徐光啟在崇禎年間可是進了內閣做了閣臣的,雖然重點是農業和科學技術一脈,但因為被放後世封為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廣德知道他,因為還知道他入了教會,跟隨傳教士學習西方科學,後世對他的傳聞多了。
甚至,後世魔都的徐家彙,其實就是他有莫大關係。
據說徐光啟後人聚居在徐家庫,後因地處肇嘉浜與法華涇兩水會合處,逐漸發展為集鎮後更名為徐家彙。
“老爺。”
見魏廣德出身,章師爺小聲呼喊道。
“嗯,無事,人來了沒有。”
魏廣德隨口問道,之後想想才說道:“以後他家的消息你記錄一下,特彆是徐光啟參加科舉的情況。”
魏廣德這麼一吩咐,章師爺就笑著點點頭。
好吧,秀才無用,但如果中舉,能得到老爺的青睞,徐家那小子以後可就飛黃騰達了。
這個事兒回去和徐思成說說,讓他好好感謝自己,否則老爺怎麼可能知道他家小子的事兒。
因為徐思成現在受雇於魏家,按照這個時代的觀念,徐光啟也算是魏家的人了,雖然還是有很強的獨立性。
所以,魏廣德在徐光啟中舉以後如果能夠伸手提攜一把,也是徐家的福氣。
最起碼,會試的時排名,還有殿試,魏廣德可都能搭把手。
章師爺還在尋思著一會兒送徐思成出去的時候,把這個臉賣了,多少也能從徐家弄點好處。
畢竟,關係到徐家的未來,徐思成應該不會小氣才是。
章師爺算盤珠子打的啪啪響,而這時候下人也把徐思成帶到了正堂。
魏廣德盯著看了兩眼,就招手讓他不必行禮,起來說話。
之後,魏廣德隻是和徐思成隨意聊了幾句,知道他也是考過秀才的人,之後科舉無望才轉行經商,也是一陣唏噓。
這年頭,但凡有條件讀書的,都會以科舉為主。
也就是實在考不下去了,才會轉行,或開私塾,或做生意。
而鬆江府,曆來有經商傳統,徐家也有條件,之是可惜世事弄人,最後落下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順帶著,魏廣德也問了徐光啟的學業。
“讀書總是好的,聽章師爺說起,來了點興趣。
回家讓他好好讀書,準備來年鄉試,如果能夠中舉,以後為國效力的機會多得是。”
最後,魏廣德也給徐思成吃下顆定心丸。
徐思成自然是忙不迭的感激涕零,他兒子如果中舉,雖然後麵還是會試,但如果能得到當朝閣老的看重,想來以後仕途會非常順暢才是。
不過鄉試,確實不容易。
談到徐光啟,徐思成不免又說起最近的煩心事。
對他來說,這事兒確實煩心,但對魏廣德來說卻是毫無所覺。
“是啊,之前也幫著我處理一些生意上的事兒,在港區見到一個夷人傳教士,不知怎麼子先就和他相談甚歡,最近時不時就往那邊跑。”
在徐思成看來,和夷人有什麼好說的,他們又不懂四書五經。
費那閒工夫,還不如在家多看看書也是好的,甚至教教學生也好過和那夷人交流。
蠻夷之人懂什麼聖賢之道。
雖然魏廣德不知道徐光啟什麼時候加入教會,但想到是後來的數學家、農學家,西方的天文、曆法、測量和水利等科學技術都有研究,也就不以為意了。
不和傳教士交流,他上哪兒學習這些東西去。
“其實,夷人擅長,許多也是我大明所缺失的,子先若是喜歡,讓他儘可學去。”
魏廣德笑著說道。
雖然心裡對魏廣德的話頗不以為然,但當麵,徐思成也隻是點頭陪笑。
等送走徐思成,魏廣德才驅散左右,一個人坐在官帽椅上發愣。
好吧,現在大明重點發展工商業這個政策,要不要適當調整,這可不是件小事兒。
矯枉過正
長期看,大明發展工商業肯定沒錯,曆史已經證明了,特彆是西方主導的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
魏廣德嘴裡忽然喃喃低語,如果以技術領先的優勢,還有大力發展大明的軍火貿易,歐洲人會采購嗎?
大明距離歐洲遙遠,火器質量似乎也沒多大吸引力,沒有技術優勢的情況下,歐洲人大概率不會舍近求遠,跑到大明來采購軍火。
不過,大明的優勢其實還是在於規模效應,那就是大明有龐大的工匠,能夠短時間製造大量的火器滿足歐洲戰爭的需要。
想到這裡,魏廣德忽然覺得還是有必要做點什麼,整合大明的軍工產業,兩京的火器製造局作為技術革命的先鋒,重點支持軍工發展,用最先進的技術,不僅可以武裝大明官軍,還有機會出口創收。
“來人,叫章師爺過來下。”
魏廣德吩咐一句。
很快,章師爺就被叫來,魏廣德吩咐道:“你記錄一下,調整行程。
之前計劃從鬆江府出海看看東番島的行程取消,我們去南京,你知會那邊。”
“是,老爺。”
章師爺急忙點頭答應。
“還有,讓崇明島給東番島送信,請俞提督平息事態後儘快回來,讓他直接去南京尋我。”
魏廣德繼續說道。
好吧,他知道的名將就那些,他覺得也隻有把事務托付給他們才放心。
所以,就算俞大猷也想退休,但魏廣德還是得先把剩餘價值榨乾了才能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