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7天地本不全非人力所能為_隆萬盛世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隆萬盛世 > 1477天地本不全非人力所能為

1477天地本不全非人力所能為(1 / 2)

看著眼前朱紅色磚牆,魏廣德隨淮安府官員步行進入祖陵。

明祖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朱百六、曾祖朱四九、祖父朱初一三代的衣冠塚,據說也是其祖父的實際歿葬地。

位於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淮河鎮明陵村境內,東臨洪澤湖,南依寧宿徐高速公路,距盱眙縣城約10千米,明祖陵陵區總麵積約73公頃,始建於明洪武十八年。

在建成皇祖陵後,朱元璋就下達了祭祀命令,規定了皇帝和宗室及官員的祭祀流程。

除了當地官員需要定期祭祀祖陵外,過路官員也需要入內進行祭拜。

當然,繞路就可以避開,其實不少官員也選擇此法,稍微繞道幾十裡就不用過去了。

魏廣德從南京登船一路北上到了淮安府就下船,會和河運總督潘季馴、淮安知府前往皇祖陵祭拜。

倒不是他故意要表現出什麼,主要是此行規劃的任務就是了解黃淮治水最大的障礙——皇祖陵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從這裡出發去洪澤湖,再看黃河,能夠有個更直觀的印象。

雖然工部有微縮模型,但終究不夠真實。

皇祖陵延續中國傳統皇陵建造,明祖陵主要建築有玄宮、享殿、具服殿、金門、角門、紅門、欞星門、內禦橋、金水河、宰牲堂、井亭、神廚、神庫、燎爐、祠祭署以及陵前石象生等。

明祖陵其城牆即有3道,最外麵的羅城是土城,長9裡30步;中間為磚城,長4裡10步,神道石刻、金水橋、宰牲亭等均在城中;最裡麵是皇城,內有享殿及配殿等。

明祖陵內的建築有皇城正殿五間,東西兩廡六間,金門三間、左右角門二座,後紅門一座,燎爐一座;

磚城一座,內四門四座、各三間紅門,東西角門二座,外有先年東宮具服殿六間、直房十間,東西北三門、直房十八間,星門三座、東西角門二座,內禦橋一座,金水河一道,石儀從衛侍俱全,天池一口,井亭一座,神廚三間,神庫三間,酒房三間,宰牲亭一所,齋房三間;

外羅城內磨房一所,角鋪四座,窩鋪四座,磚橋一座。城外下馬牌一座,東南麵禦水堤一道,自下馬橋起,至施家崗止,共長六百七十五丈五尺。

外金水河堤添閘一座,城內東祠祭署一所,堂、廳、門、廊、齋房悉備,又署官私宅一區。

這些建築位於皇陵外,是守陵官員居所。

按朱元璋定下的製度,問道也進不了內城,隻能在外城祭祀,隨後就和潘季馴一起前往高家堰。

高家堰原名洪澤湖大堤,明嘉靖中始見記載,當時係指今江蘇省淮陰縣高堰村附近的一段淮河堤防,據傳是東漢陳登創建,是兩千多年的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堤壩。

萬曆六年,潘季馴反複權衡,即便頂著工部的反對依舊堅持為綜合解決黃河、淮河、運河交會地區的問題,創修洪澤湖水庫而大修洪澤湖大堤。

黃河淤沙是最大的問題,也是工部始終無法解決的問題。

他提出的束水攻沙法雖然在工部試驗中效果並不理想,但工部自己也提不出其他有效解決辦法。

於是,明廷先是九卿會議,後又經過大朝會,召集朝中百餘名官員商議,最後才勉強接受潘季馴的法子。

不用,朝廷除了繼續修整沿河堤壩,其他什麼都做不了。

接下來的局麵當然就是重複當年,河堤修了潰,潰了修,官員隻能祈求上天憐憫,彆把堤壩衝垮。

修了,或許有效。

總之,就是死馬當活馬醫。

因為黃沙淤積河床抬高,黃河水高漲,其水位高於洪澤湖水位,黃水倒灌入湖之事,極為常見。

刷沙治河根本不可能長期見效,這樣一來,湖水入黃越來越困難,反而常被黃水倒灌。

惟有人為地提高湖水水位才能勉強地刷淤,就這樣,潘季馴所築的高家堰在一代又一代河臣們的努力下不斷地加高加固。

本來,即使蓄積全部清水已不可能把泥沙全部衝走,而有些河員對清水的分流,更加劇了泥沙的沉積。

反正才幾年的時間,高家堰都在不斷加高,為的就是洪澤湖水位高於黃河,既避免黃河倒灌帶來泥沙淤積湖底抬高水位,又有餘力以清刷黃。

洪澤湖,也就這樣人為的被製造成和黃河一樣的地上懸湖。

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黃河水患,反倒又給朝廷出了一道難題。

洪澤湖要保,旁邊就是皇祖陵。

以淮安官員的尿性,洪澤湖一旦有險,毫無疑問他們一定會人為掘開洪澤湖大堤,在皇祖陵相反方向放水,避免祖陵受到洪水侵襲。

死了百姓,他們可能被抨擊,或被彈劾,罷官去職,但皇祖陵有失,怕就是掉腦袋的大事兒。

其實禦史不是沒有因此反複彈劾,但還是那話,朝廷沒有其他辦法,隻能是選擇試錯。

其中,或許上天早就注定,黃河隻有改道才是最穩妥的解決辦法。

至少一次改道,能夠穩定相當長一段時間不至於水患頻發。

但此法凶險在於水勢無情,很難厘清新水道。

一旦泛濫,周邊猶如澤泊,不知道多少人家會因此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在後世歌頌母親河黃河的時候,卻不知道是否還記得黃河泛濫所釀成的禍事。

後世指責大明將治水、保運和守皇陵等要求混合在一起,不僅增加難度,還因為各自的要求不同,所以治水命令紊亂,沒有起到多大效果不說,似乎還加重了治水的難度。

一會兒要治水,於是抬高水位。

一會兒要保運,需要減輕水勢,於是搭建減水壩,保住航運。

皇祖陵受威脅,於是隻能考慮讓河水逐漸靠近,直至徹底淹沒泗州。

這種朝行夕改的治水方法,絕非改良,實乃改惡:沒有最壞,隻有更壞。

此時的高家堰已經經過一輪緊急加高,看上去工程確實宏大。

隻不過,魏廣德站在堰口也是直皺眉。

工部反複試驗早就說明,此法絕非良策,但魏廣德也不敢說放任黃河泛濫而不治的話,要被噴死。

或許,工部其實也明白,治黃根本還是尋找新的黃河水道才能解決,但也是不敢說。

人工挖掘河道,耗費國力還未必有用。

魏廣德不知道,在清末民國的時候,明朝治水工程就被噴的一無是處,體無完膚。

而延續明朝治水的清朝,從康熙到乾隆,全部都是不斷在高家堰上做文章,不斷堆積堤壩抬高水位,一樣被罵。

說到底,其實都是在耍流氓。

把他們放到這個年代,除了繼續為禍外,那就是冒著被千夫所指的危險說放手。

“沒有彆的辦法?”

魏廣德帶著潘季馴站在河邊,遠離身後的隨從,小聲問道。

潘季馴已經很老了,此時他沒有看魏廣德,而是盯著滔滔水麵出神。

“潘大人。”

再次輕喚一聲,似乎讓這位治水近二十載的老臣回神。

收回視線,潘季馴看著魏廣德說道:“彆無他法,還有就是放任不管。”

他其實何嘗不知道這樣做下去的危害,隻不過反複權衡後不得不這麼做。

最起碼在他看來這麼做了,黃河兩岸百姓大部分應該可以保住。

至於千百年後的事兒,誰還顧得過來,先管好眼前吧。


最新小说: 被冥王大人寵翻天後,我獨占一方 分手後,漂亮女總裁纏上我! 神雕之穿越尹誌平 仙界掃黑辦 鳳凰龍旗棄公主掛帥當女帝 被他吻時心動 全宗穿七零,我和崽崽們被團寵啦 民國文裡走劇情【快穿】【穿書】 這屆死刑犯的遺產過於離譜 六個陰鷙反派淪陷後,女配跑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