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堂堂的蒙古左翼三大部之一的科爾沁為什麼早早的倒向建州女真?
其實,在原本的曆史上,科爾沁曾經是蒙古成吉思汗帳下最強戰力之一,其部族核心力量體現在怯薛軍中。
成吉思汗通過選拔哈薩爾後裔子弟組建了精銳的“怯薛”護衛軍,其中“科爾沁”作為特定兵種名稱,負責護衛汗權,其成員被稱為“豁兒臣”,即箭筒士,主要負責弓箭戰術訓練與實戰。
元太祖成吉思汗把二弟合撒兒分封在今額爾古納河、海拉爾河流域呼倫貝爾大草原、外興安嶺一帶的廣袤土地,成為“東道諸王”之一。
合撒兒為兀勒都赤,負責斡耳朵(大汗營帳)的警衛和警戒的重任。
“科爾沁”由軍事機構的名稱逐漸演變成合撒兒後裔所屬各部的泛稱,形成了科爾沁部。
不過科爾沁的位置實在太突出,在三方勢力的交界處,各方間征戰不休。
特彆是在女真部族開始和明朝貌合神離,多次發生衝突後,科爾沁開始和女真各部接觸,為他們提供戰馬,增強其軍事實力,自己也賺得盆滿缽滿,自然就成為大明的眼中釘肉中刺。
不僅如此,科爾沁此時還擁有較強的軍事動員力,能夠快速拉出一支數千人的騎兵部隊縱橫草原。
若是時間充足,則可以動員上萬人參戰。
故而,從萬曆朝開始,科爾沁或者說土蠻部,就一直是遼東明軍的大敵,李成梁數次討伐草原,針對的其實就是科爾沁。
在李成梁部連續攻打下,科爾沁部實力飛快下降。
這個時期,整個遼東地區,李成梁擁有絕對的掌控權。
不管是蒙古還是女真,在李成梁私兵麵前,幾無一戰之力。
也是因為被李成梁連番打擊,科爾沁實力大損之後,為了部族生存,其部選擇投靠建州女真。
而之後就是近百年時間裡,愛新覺羅家族“獨寵”科爾沁部女子,通過聯姻的方式,保住了科爾沁。
在滿清建立後,將蒙古劃分為四十九部,科爾沁為其中翹楚。
曆史,此時似乎不過是在重演而已。
隻不過打擊土蠻部的將領,已經從李成梁變成了戚繼光,努爾哈赤也沒有變成奴兒,還在他長輩麵前做乖寶寶。
但是,大明最終還是把目標鎖定在科爾沁頭上。
戚繼光現在的任務,就是在大草原上找到科爾沁的營地,包圍,剿滅他們。
而內閣裡,魏廣德已經把要錦衣衛辦的事兒詳細給劉守有進行了交待。
“這次科舉風波,錦衣衛做得很好,提前一日把消息傳到京城,讓我事前有了準備。
不過,平息這場風波,除了朝廷要進行一些政令調整外,也需要錦衣衛出手,將那些帶頭鬨事的,好好教訓一番.”
魏廣德還在交代,劉守有在下方垂著頭聽著魏廣德的命令。
等魏廣德話說完了,劉守有才抬頭,討好的笑道:“閣老請放下,末將這就下去安排,保證讓那些人閉嘴。”
錦衣衛的手段,魏廣德相信,於是點點頭。
就在準備寒暄幾句,就打發劉守有離開的時候,劉守有又拿出一張紙條遞上來,嘴裡說道:“魏閣老,這是倭國最新消息,中午剛送到我手上的。”
“哦,那我看看。”
聽到是倭國的消息,魏廣德麵容一肅,伸手接過翻看起來。
隻不過,入眼,魏廣德眉頭就是緊皺。
“明智光秀在山崎戰敗後被殺”
魏廣德簡直不知道該說什麼,都密謀造反,還成功了,怎麼這麼快就被人給剿了,難道事先就沒有詳細周密的計劃的嗎?
“根據那邊傳過來情報,此次明智光秀戰敗被殺,應該屬實,隻是其中也有很多蹊蹺”
劉守有還在開口說道,魏廣德已經出聲打斷道,“等等,我琢磨琢磨.
這羽柴秀吉不是帶兵在高鬆城打毛利家嗎?他怎麼會忽然回到京都,還帶兵擊敗明智光秀?”
魏廣德覺得不可思議,前麵和毛利家打仗,然後帶兵回去,毛利家不知道尾隨追擊的嗎?
“高鬆城已經被羽柴秀吉攻占了,據說城主自殺以換取織田軍不殺百姓的承諾。”
劉守有小聲提醒道,其實情報裡有提及,或許不惹眼,魏廣德沒注意到。
他更關注的還是結果,那就是羽柴秀吉帶兵剿了明智光秀,前後不過12天時間,好像織田家就將叛逆伏誅。
“毛利家的地盤就是石見地區吧,還中國大返還,嗬嗬,果然是中國之地。”
魏廣德被提醒,這才仔細看了情報後麵部分。
本能寺之變時,羽柴秀吉帶兵圍攻高鬆城,本來是等待明智光秀軍支援,好一鼓作氣拿下高鬆。
不過,事變發生前,剛好高鬆城主選擇投降,而明智光秀寫給毛利家的密信,也就是要毛利家不要投降,他已經在本能寺殺死織田信長,不日就會帶兵去高鬆城。
屆時兩家裡應外合,直接殲滅羽柴秀吉的大軍。
好吧,密信落到羽柴秀吉手裡,也就是在事變後兩天,羽柴秀吉就已經知道了京都發生的事兒。
於是,幾天時間裡,羽柴秀吉布置了掩護部隊,開始了所謂的“中國大返還”,趁著毛利家還不知道原由,脫離戰場,殺回京都和明智光秀決戰。
山崎一戰,明智光秀戰敗,逃亡途中落單被村民擊殺,人頭送到織田大營換了賞錢。
“沒想到,這場叛亂,如此輕易就被平息。
織田信長之後,誰可謂新的織田家主?”
魏廣德又看了遍情報,前後都未提到接替織田信長的人選,於是好奇問道。
“這個,可能織田家還沒有商議出來,應該會召集織田氏族人和主要家臣一起推舉吧。
畢竟,織田信忠已經死了,他是織田信長一直推崇的接班人。”
劉守有開口道。
“還以為明智光秀能夠攪亂倭國的局勢,沒想到他這麼不中用。”
魏廣德用滿是可惜的口吻說了句。
“魏閣老,此事其實也給我們一點提示。”
劉守有這時候忽然插話道。
“哦,什麼提示?”
魏廣德好奇問道。
“倭國太小,幾天時間,羽柴秀吉就能帶著兵馬從中國返回關西。
我專門看過倭國地圖,發現其不管從最北邊的北海道還是南邊的九州島,到達中國地區所需時間,急行軍的話不過半月。
其中九州、四國兩島,過海就到中國地區,而北海道需要經過關東和關西,也就是半個月時間。”
劉守有說道。
“北海道有兵嗎?不是應該主要集中在東北和關東地區。”
魏廣德開口道。
北海道那地方,地方是算大,可人口少。
彆說古代,到了後世也是如此,也就是靠旅遊和捕魚為主的地方,能夠有多少人口。
而這個時代,沒有人口就沒有兵源,沒有兵源就什麼都不是。
不管在那裡,都是拳頭說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