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看看史料,從清史稿當中我們可以發現。清史當中明確的記載,張獻忠屠四川民眾六萬萬人,六萬萬也就是六億。當然,六億是一個大概的數,可能沒有六億,也可能是五億或者是四億,但這都不要緊。反正就在六億左右,但事實上,當時的四川,哪裡有六億人。彆說是四川了,整個大明加起來的人口都沒有六億人。”
明朝人口最多也就在6500多萬左右,哪怕有一些沒有統計的,加上去最多1億左右。
就算是到了清,最高峰時期也隻有1億左右。
這裡殺的6億人,上哪去找6億人給張獻忠殺?
“當然,不隻是清史當中記載了張獻忠屠川。明史當中,也記載了張獻忠屠川。甚至,這裡麵還有大量的史料。從這來看,也不能完全否定張獻忠沒有屠川。”
畢竟是在大學府。
所以江寧在講張獻忠的時候,還是引用了一係列的史證。
“上麵是明史裡麵記載的,如果從清史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張獻忠還是殺了許多川民,但到底這裡麵是不是全部都是張獻忠所為,這就值得懷疑了。這裡麵,是否有清朝所為,這也是一個疑問。另外,明史是清修的。而張獻忠不隻是明朝皇帝的對手,同樣也是清的對手。對於張獻忠,這裡麵有多少水份,同樣值得懷疑。”
其實呢。
關於張獻忠是否屠川這個問題。
其實呢。
實際上。
“雖然張獻忠在前期的時候,在軍事以及領土擴張這一塊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在後期,張獻忠的軍事作戰就遇到了很大的問題。其實剛才也講過,張獻忠不隻是明朝的敵人,也是清人的對手。一方麵張獻忠要對付南明政權,另一方麵,也要對付清人。同時,張獻忠還得對付四川本土的地主反抗勢力。甚至,他還要提防闖王的部隊。”
一邊說。
究其原因。
可惜的是,由於時間太過久遠,曆經數個朝代的更迭之後,現在的錦江河道淤泥太深,同時受製於技術條件,錦江這一邊已經不太好開挖。
可後來通過現代科技證實,光緒帝頭發上,衣物,甚至是胃中,含有大量的砷。
明朝末期張獻忠的戰鬥其實有一些複雜。
可當時民間所有人都在傳,光緒帝是被毒死的。
“另外,為什麼一說到屠川就是張獻忠。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張獻忠本身就殺了許多人。他有沒有參與屠川,目前來說是有的。既然有,那就不能否定他沒有屠川。第二個,張獻忠名聲太差。一個是張獻忠本來就殺了許多人,再加上殺人的方式也很血腥,所以不管是誰,也都會將屠川這個惡名貫於張獻忠名上。還有一個,那就是不管是明朝人士還是清人,他們都討厭張獻忠,所以張獻忠也必需背這個鍋。”
可後來明朝滅亡,張獻忠也產生了矛盾。
並且指著彭山區的江口說道:“如果我預測沒錯的地方,當時的江口就是這附近一帶。”
而更為大部分的,則是在另一個地方。
其實人物還是同樣的人物。
divcass=”ntentadv”故事還是一樣的故事。
“這也不是我推斷的,其實呢,在四川民間,他就有一句關於張獻忠藏銀的歌謠。”
雖然這樣確實讓張獻忠的故事更為傳神,也更為讓大眾知曉。
前世張獻忠江口沉銀就是在這裡。
“還有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
而最為容易挖掘,前世已經成功發現的,那就是彭山的江口。
那就是張獻忠本身上名聲就比較臭,他比之闖王的名聲差多了。
江寧沒有爭論。
他就很喜歡在這一些曆史上麵,加入一大堆的野料,或者是自己杜撰出來的內容。
而這位吳偉業,他有一個本家叫做吳繼善。
也就是說。
……
“此外,從史料我們可以發現。哪怕就是張獻忠死後,清人攻陷重慶也用了13年之多。也就是說,在張獻忠去世之後,蜀地還有一眾百姓以及勢力與清人進行對抗。從這來看,清人都花了13年才攻陷重慶,顯然證明,在張獻忠死後,當地還存在著大量的人口。至於為什麼後來沒有了,那這與張獻忠就沒有關係了,與清人是否有關,那就是不是今天研究的話題了。”
為了使自己的金銀不被發現,張獻忠命令部隊把錦江截斷,並在其中挖了一個巨大的坑穴,然後將搜刮出來的財寶藏於其中。前世1943年的時候,就有川中將領,帶了上百人參與錦江挖寶行動。他們挖出了一條長達50米的河道,挖寶工程進行月餘之後,可中途卻突然下起暴雨,連續數天導致錦江河水暴漲,這一挖寶工程也被迫中止。雖然這次挖寶工程因不可抗力的因素而被迫結束,可並非一無所獲,一個多月以來,相繼挖出了人骨、血沙、石牛以及大順通寶的銅錢。
但也不見得野史就一定是假的。
但就算是研究過。
江寧今天講的,倒是與他的觀點不謀而合。
江寧在投影上麵放出了一張圖片。
江寧點了點頭:“這個問題也是我想與大家交流的。其實剛才說過,我們現在的明史還是清史,也都是清人修的。至於大家要問,清史不是近代人士修的嗎?但其實由於一係列的原因,清史到現在都還沒有修好。所以,大部分的清史資料,也還來源於清人。”
一邊說,江寧拿出了一幅地圖。
這是江寧所要講的重點。
江寧繼續說道:“我們從張獻忠控製的地盤裡可以看到。張獻忠建立的大西政權,初開始控製的地盤比較大,可這也隻是初期。後期張獻忠控製的地盤,隻在成都附近。也就是說,整個四川一直以來都是各類軍閥割據,張獻忠未能在長時間控製該四川。這樣的情況之下,張獻忠不可能,也沒這個能力殺這麼多人。”
有一位講師卻是向江寧提問說到。
“民間的歌謠也能信?”
這也讓一眾專家爭論了一百多年。
江口沉銀隻是其中的一部分。
隻是因為各類史料的缺失,所以這也造就大家對於曆史有著不一樣的看法。
說到這裡。
這時。
“如果大家不信,可以去江口那邊走一走。或許,說不定你就有所收獲。”
並沒有多少人敢公開發表對於張獻忠的問題。
“還有人問,為什麼要殺這一些讀書人?其實呢,這與張獻忠打仗的錢哪裡來的是同樣的問題?一方麵,是從老百姓那裡搜刮來的。但老百姓能有多少錢,就算是搜刮,也搜刮不到多少。更多錢的,來源於那些達官顯貴,那些讀書人,甚至是那些藩王。史料記載,張獻忠從明朝一眾官員手中,搜出了8000萬兩白銀,當然還有一係列金銀財寶。甚至,在他死後,這一些金銀財寶都還沒用完。”
因為這看起來就不太真實。
江寧拿出了當前四川的地圖。
江寧將這一句歌謠也給寫了出來。
不同於其他的學子。
江寧為的不是翻案不翻案。
這就便宜的清兵。
這是一座張獻忠的廟。
對於那些小說家,那些民間曆史研究者來說,無非就是想讓張獻忠的故事更為傳神罷了。
“什麼歌謠?”
雖然他覺得。
對於張獻忠,這位講師可是無比的了解。
宇宙裡麵是一位大將的雕塑,而這位大將,正是張獻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