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
divcass=”ntentadv”江寧講完了《徐霞客遊記》流傳史。
隻是眾人雖然欣慰《徐霞客遊記》能夠傳承下來。
但今天的課程,卻是講的李時珍。
但。
對於大家來說。
李時珍似乎並沒有《徐霞客遊記》這麼好運。
《本草綱目》就要消失於曆史的長河當中。
“徐霞客要不是沒有這個私生子,恐怕徐霞客遊記我們也見不到。”
“是啊,有一些諷刺的是,當時李寄明明想回到徐家,但卻被拒絕。”
“這個怎麼說呢,畢竟是私生子,而且徐家當時也是富商,正房一般也不會允許這樣的私生子回來。”
不少人喃喃自語。
可是。
越是這麼說。
眾人越是可惜《本草綱目》的失傳。
“江寧老師,難道本草綱目就此失傳了嗎?”
一眾學子,仍是有一些不甘心的問道。
“我可沒說。”
“啊……”
眾人一愣,這才反應過來:“江寧老師,原來您剛才一直都在忽悠我們啊。”
這一說。
眾人恍然大悟。
如果真就失傳了。
那講李時珍又有什麼意義?
如果沒有這麼一部偉大的書籍,恐怕李時珍也會默默無聞吧。
“江寧老師,不帶這樣上課的。”
“是啊,江寧老師,剛才您這一說,搞得我們都要哭了。”
“江寧老師,您現在可是在大學講課,要嚴肅一點。”
眾人哭笑不得。
江寧攤了攤手,說道:“其實呢,我也沒有忽悠大家。之前說的這一些,我隻是想告訴各位同學。一部書籍要想傳承下來,他有多麼的困難。徐霞客遊記能夠流傳下來,都是經曆如此的複雜。更不用說,比之徐霞客遊記更為複雜的作品,他要想傳下來,更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所以,對於一眾能夠經曆幾百上千年傳承下來的經典,我們一定得善待。”
這也是江寧為什麼要講“李寄”的原因。
這同樣也是江寧所講第三集課的原因之一。
……
“我們繼續回到李時珍,回到本草綱目。本草綱目全書共有190萬字,還有幾千幅本草圖片。他對於印刷,出版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當時本土最大的書商考慮到經濟價值,拒絕了本草綱目的出版。但是,李時珍並沒有灰心,一直都在不斷的想辦法。”
“這個時候,李時珍兒子提醒說道,父親,這一些書商之所以不願意出版,這是因為他們覺得出版這樣的一部巨作耗資巨大,收不回成本。如果是這樣的話,不如請一位名人給這一部作品作序,以名人的身份加持,相信本草綱目一定可以得到出版。”
“李時珍覺得兒子的主意不錯,於是就想到了王世貞。王世貞不但是當時書法名家,而且還是天下文宗泰鬥。如果有他的推薦或者做序,則本草綱目一定可以得到出版。隻是雖然想到了王世貞,可李時珍與王世貞卻素未謀麵。更加為難的是,王世貞是朝廷命官,李時珍隻是一介布衣。一個普通老百姓去求一位名家,王世貞會放在眼裡嗎?”
眾人內心又是一下子被揪住。
“江寧老師,王世貞難道沒有理會李時珍嗎?”
台下一位學子又是情不自禁脫口問道。
江寧揮了揮手,說道:“不用急,我慢慢向大家說來。雖然李時珍想到了這個問題,不過,當時的李時珍也管不了那麼多了。他背上了自己的手抄版本,走了九天九夜來到了王世貞住處。幸好,這位文壇泰鬥並沒有看輕李時珍,得知李時珍前來,王世貞欣然接見了李時珍,並與其促膝長談。”
“兩人相見恨晚,李時珍把成袋的書稿交給了王世貞,向王世貞講述了他寫書的意圖和經曆,以及成書後無法出版的苦衷,並懇求王世貞為《本草綱目》作序。看著整整一袋子的書稿,聽完李時珍聲淚俱下的講述,王世貞深為感動,他留下了書稿,同意認真拜讀。”
“可是,他又說。本草綱目不同於其他文學作品,這是一部醫書。李時珍為什麼要修訂醫書,就是因為前人醫書上有比較多的錯誤,他要修訂以及增加。那麼,做為全新修訂的《本草綱目》是否也有錯誤?李時珍聽後,便說,本草綱目所涉內容龐大,恐怕也有可能會有出錯,於是他又背著本草綱目手稿回到家中修訂。”
“沒想到,這一修訂,李時珍三易其稿,又是修了10年。如果加之前27年編寫這一部作品的話,那整部《本草綱目》編著的時間,用時37年,將近40年的時間。”
整個課堂。
此時鴉雀無聲。
誰人都能想到,40年的時間編寫一部書籍的艱辛。
“當李時珍10年之後再見到王世貞時,王世貞大受感動,提筆揮就,為《本草綱目》作序。王世貞在序中寫道,上至墳典,下及傳奇。凡有相關,靡不備采。博而不繁,詳而有要。綜核究竟,直窺淵海。茲豈僅以醫書觀哉?實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籙,臣民之重寶也。隨後,王世貞又將金陵最大的書商請了過來,為《本草綱目》出版,這一版史稱金陵版。至此,《本草綱目》便流傳了下來。同一年,王世貞就此去世。”
講到這裡。
第3集課卻是講完。
一眾學子的眼睛,早已經濕潤。
漫天的掌聲,如潮水般湧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