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
在這一個比較短的時間內,同樣也產生了一種極其驚豔的文化。
divcass=”ntentadv”這種文化,叫做元曲。
說到元曲,那就不得不提這四位大家。
“先說白樸,白樸是金朝官員白華之子。後來金朝被滅了,天下一統進入到了元代。雖然白樸聰明好學,中書右丞相亦舉薦其入朝為官,但白樸卻拒絕了。因父親與當時北方文壇領袖元好問交好,當時金朝滅亡之時,白樸亦是被元好問收留,視為己出。是以,白樸自小亦是繼承了元好問的天賦,在詩詞歌賦這一塊表現出色。”
“隻是雖然白樸善長詩詞歌賦,可國恨家亡,每每麵對著元朝,白樸也隻能感歎。為此,白樸便以詩詞歌賦為業,創作了許多發泄胸中不滿,以及揭露當時一眾社會黑暗,以及反應民間大眾感情的作品。他的一篇曲目《裴少俊牆頭馬上》,講的是男女獨自追求愛情的權力,最後以圓滿收官,被認為是元代四大喜劇之一。”
江寧稍稍的講了一下《裴少俊牆頭馬上》。
接著。
江寧卻是講下一位,也就是鄭光祖。
“相對於白樸,鄭光祖的身份地位明顯低了很多。畢竟,白撲雖然沒有當官,可是他家世好,而且自小又被元浩問養大,結交的一些親朋好友也是上流社會。可鄭光祖卻不一樣,雖然鄭光祖學習不錯,但科舉並沒有什麼功名,最後無奈,隻好當了一個小吏。小吏看起來好像也是官,但其實是官員的下屬,身份很低微,因為一但成為吏人,他們的後代就不能參加科舉了,也就不可能再取得功名,更不可能當官。”
之前唐伯虎科舉案,就是罰唐伯虎當小吏。
也就相當於剝奪了唐伯虎的功名,以及他後代的功名。
這是一個相當重的懲罰了。
所以唐伯虎最後沒有去當小吏。
反倒是徐霞客高祖徐經乖乖的當了小吏,但這也讓徐家三代以內沒有參加過科舉。
“因為本身鄭光祖就是小吏,身份不好,加之鄭光祖為人正直,不善於和官場上的人打交道。所以,當時鄭光祖哪怕是為小吏,他的生活條件也不好,官場裡很多官員看不起他。隻是雖然如此,杭州一帶的伶人,以及老百姓卻非常喜歡鄭光祖。至於原因,那就在於鄭光祖善寫雜劇。每每鄭光祖的新劇出現,一眾伶人都是爭相演出,同時也贏得一眾百姓的喝彩。”
“他的代表作《倩女離魂》,寫的是書生‘王文舉’幼時父母給他與張倩女訂下終身,但後來倩女母親以俺家三代不招白衣女婿為由迫使文舉赴考。王文舉啟程後,張倩女靈魂與軀殼脫離,身軀臥病在床,靈魂卻趕上王文舉並與之同居。王文舉一舉中第,帶倩女的靈魂回來,倩女的靈魂、身軀合而為一,皆大歡喜。”
這種才子佳人的故事在當時民間很受歡迎。
哪怕就是現在。
同樣的有很大的市場。
……
“第三位,馬致遠,他是一位漢人。但與張養浩不一樣,張養浩年少成名,後來還在元朝當了官。可馬致遠不一樣,雖然他出身還可以,但因為元朝並不重視漢人,所以馬致遠並沒有功名。不過雖然馬致遠沒有功名,可他卻非常善於詩詞。他的詩詞水平達到一個什麼樣的高度呢,我們可以用一首詩來做來評價。”
一邊說。
江寧一邊寫出了馬致遠的這一首詩作。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是的。
這一首詞。
正是天淨沙,秋思。
也是馬致遠的代表作。
“這詩水平可是相當的高啊。”
“不隻高,也很有境界,很有畫麵感。”
“隻是一聽,我都有一些醉了。”
閉上眼睛。
眾人腦海裡卻是浮現了一片世外桃園。
無數的粉絲恨不能馬上放下手頭的事情,往那小橋流水人家走一走。
“所以,也正是因為馬致遠善於詩詞。為此,馬致遠還向當時的太子寫過詩,據說太子看到馬致遠的詩後,馬致遠就當了幾年官。但在太子死去之後,馬致遠離開了京城。仕途上的不滿意,最終,馬致遠放棄了對於功名的追逐,開始投入到了戲曲的研究當中。他的代表作《漢宮秋》,當時一度被認為是元代最好的戲劇。”
“江寧老師,能講講漢宮秋嗎?”
“當然可以。”
江寧點了點頭,然後說道:“漢宮秋取材於漢朝的昭君出塞。當時西漢國力強盛,北方的匈奴這時也分裂成為了五個單於勢力。其中有一個單於叫做呼韓邪,他投降了漢朝,並說想成為漢朝的女婿。漢元帝非常高興,於是便挑了一位宮女賜給呼韓邪做為妻子,這位宮女,就叫做王昭君。”
“王昭君雖然不想去匈奴,但為了漢朝的和平,她還是答應了。前往匈奴之前,王昭君向漢元帝辭行。可當漢元帝看到王昭君的麵容時,卻是發現王昭君竟然長得美若天仙。漢元帝很想將王昭君給留下來,可金口玉言,又不能收回皇命。回宮之後,漢元帝越想越不對勁。這宮裡有這麼漂亮的女子,他怎麼會不知道呢?”
“隨後一查,漢元帝這才發現。原來,王昭君進宮的時候,因為沒有賄賂當時的畫師。所以,畫師就將王昭君的畫像上麵,多畫了一顆痣。結果,原本一個大美女,卻因為這一顆痣變醜了。當漢元帝想將這位畫師抓起來時,卻是發現這位畫師已經逃往了匈奴。最後無奈,漢元帝也隻能將王昭君賜給了單於,可雖然如此,漢元帝仍是無比不舍的在霸橋為王昭君送彆……”
可以說。
不說戲曲的形式。
光是王昭君的故事,他就已經無比的傳神了。
“我靠,我說江寧老師為什麼要搞話劇了,這幾部戲劇如果用話劇的形式表演出來,絕對要爆。”
“那可不,像《倩女離魂》,還有《漢宮秋》,都是非常出色。”
“江寧老師,你的話劇什麼時候搞出來啊,你這樣搞得我都想看話劇了。”
不少人聽得無比的入神。
笑了笑。
江寧卻是說道:“前麵我隻不過是介紹了一下,真正我想搞出來的話劇,並不是上麵這幾部。”
“那是哪部?”
“彆急,我慢慢跟大家講。”
江寧還是按著自己的直播節奏,繼續說道:“剛才說了三位元曲大家,那麼,我將介紹最後一位。最後一位叫做關漢卿。相比之前麵幾位元曲大家,那麼關漢卿就是一位正宗的以戲曲為生的大師。他出身於金朝末年,後來金朝滅亡,關漢卿便來到了元大都謀生。”
“當時元大都非常繁華,街頭酒樓娛樂場所林立。為此,關漢卿便專門從事起了戲劇一類的工作。在他工作期間,關漢卿創作了非常多的戲劇作品。如《救風塵》《望江亭》《魯齋郎》《單刀會》……等等。不過,其最為經典的,則是《感天動地竇娥冤》。這一則戲劇,又被稱之為元朝最為經典,最為光輝的劇本。哪怕就是拿到現在,仍然是震撼人心,沒幾部作品可以超越。”
“元朝最為經典,最為光輝……江寧老師,這個劇本說的是什麼故事?”
眾人內心一凜。
他們感覺。
一部傳世的劇本要出現了。
“這個故事說的是弱小無靠的寡婦竇娥,在貪官桃杌的迫害下,被誣為“藥死公公”,聞最終斬首示眾。”
“呃……江寧老師,這個故事好像比較簡單啊,說的隻是一個冤案嗎?”
“對。”
“一個冤案是不是太簡單了?要知道,幾千年來,我們不知道有多少冤案,大案。”
“簡單是簡單,但這個冤,那就不是普通的冤了。正如這個標題,感天動地。”
“感天動地……呃,江寧老師,還是有一些不明白。”
“沒事。”
“可您說這是元朝最為經典,最為光輝,甚至放到現在,也沒有幾部劇本能夠超越。”
“是的。”
“一個很簡單的冤案,又說最為光輝,最為經典,是不是有些矛盾?”
“是不是矛盾,到時候大家就知道了。”
江寧沒有繼續說下去。
到底這個劇本怎麼樣。
隻有看過才知道。
到底這部劇本是不是最為光輝,也隻有欣賞了才明白。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