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這個李清照還真是利害啊。”
“確實很有才華。”
“與蘇軾比起來如何?”
“當然比不上蘇軾了,在我心中,蘇軾是第一的。但……說她是千古第一才女,好像也當得起這樣的名頭。”
雖然中華幾千年。
曆史當中出現過一眾才女。
但說實話。
很多的一些才女也就是傳聞很厲害,真要說她哪裡有才,真不知道。
至少。
這一些才女沒有留下太多的作品。
哪怕有的流下來了,也隻是一兩首作品。
一兩首作品能不能證明這位人物有才華。
可以。
但要說千古第一,那就有人不服氣了。
可是。
李清照卻不一樣。
她的作品,她是一篇之後又一篇。
而且每一篇,都是經典的不能再經典。
此外。
李清照的人生與他的作品與蘇軾一樣,都能進行參照。
她有她的人生軌跡,同樣她的人生軌跡也反應在她的作品當中。
從整體上來說,或許李清照比不上蘇軾,或許也稍稍不如辛棄疾。
但除了這一些才子,你能找出哪幾位才女可以和她pk的?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好詞啊好詞。”
“這個李清照是不是天下第一才女我不知道,今天在我心中,她絕對是一位才女。”
“江寧老師,還有嗎?”
相比之此前在聽辛棄疾引起的胸口痛。
這時再聽李清照的生平,眾人卻是緩和了不少。
江寧點點頭,說道:“李清照確實是一位寫詞的好手,她的丈夫趙明誠同樣也是。據說,趙明誠有一次不服李清照,就想與李清照比比誰寫的詞好。於是,趙明誠就將自己最近寫得一係列好詞都寫下來,然後拿給了一位好友評價,問他這一些詞裡麵哪幾句最好。他的好友一看說,這裡麵的那句【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寫得最好,其他嘛,一般般。趙明誠一聽,卻是傻眼了。殊不知,這一句正是她老婆李清照寫,他隻是故意放在裡麵,有些不服輸罷了。”
說道這裡,眾人大笑了起來。
這一對夫妻也是有趣。
“隻是北宋末年雖然繁華,但盛景很快不在。北宋滅亡之後,李清照跟著丈夫往南逃到了杭州。但不久之後,丈夫趙明誠卻去世了。去世之後,李清照很無聊。但恰好在杭州有一位叫做張汝舟的年輕人,她比李清照小十來歲,對李清照很是仰慕。在張汝舟的追求下,李清照嫁給了張汝舟。”
“我去,可以啊,老牛吃嫩草啊。”
眾人一愣。
沒想到。
李清照的人生竟然有如此轉折。
隻是江寧卻是再次說道:“但令李清照沒想到的是,張汝舟對自己的追求,並不是因為仰慕她的才華,而是想謀取李清照的家產。因為當時很多人都知道李清照夫婦喜歡金石古玩字麵,並且當年也收藏了很多這一些古董。所以張汝舟就認為,如果將李清照娶了,那自己就發了。”
“但結果就是,雖然李清照夫婦年輕的時候確實收集了很多的古董字畫。但從開封一路南逃,大部分的字曆與古董遺漏的遺漏,被毀的被毀,到了杭州之後已經所剩無幾。張汝舟與李清照結婚之後一看李清照竟然沒幾件字畫了,一時便對李清照拳腳相向。李清照難於忍受,便向張汝舟提出了離婚。”
“江寧老師,宋朝女子可以和離嗎?”
“宋朝比之其他朝代更為開放一些,所以宋朝的女子是可以離婚的。不過,手續有一些麻煩。而且張汝舟還是一方官員,女子很難離婚。不過到底李清照並不是普通人,先不說她的才華,就是她的家世,一般人也不敢惹。而且,為了離婚,李清照還暴光了張汝舟貪汙等事。最終,張汝舟被貶,李清照也順利離婚。不過按宋朝法律,女子雖然可以主動提出離婚,但哪怕就是離了,仍要判處兩年2年徒刑。不過,在一眾友人的幫助下,李清照隻關押了9天就被放出來了。”
“呃,友人,啥友人,明明是我表妹夫秦檜厲害。”
“還關押了9天,估計在那裡喝了9天茶吧。”
“這樣的背景,也就意思意思。”
眾人笑了起來。
其實在古代。
關於女子的曆史是很少的。
很多時候一些女子,僅僅隻有一個姓氏,連名字都沒有。
更不用說她們的生平了。
但李清照卻不一樣。
她不但有名,還有字,更有號,還留下了這麼多的詞作,更有詳細的生平。
從這一點來看。
李清照就不是一般的有才。
如果不是這樣。
史書會記載她乾嘛。
一眾高官都有可能被正史無視呢,彆說是一位女子了。
“江寧老師,後來呢?”
“後來啊……”
江寧說道:“經此婚變,李清照再不相信男人。隻是這個時候李清照也漸漸年老,後來,就沒有太多有關她的生平了。不過,每年時不時,勾欄瓦子裡,都會傳出不少她寫的詞作。比如她寫的一首《臨江仙》。”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這首詞作是李清照南渡之後寫的。
此時丈夫趙明誠已經去世,倍感孤單寂寞。
正如最後一句。
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試燈是元霄節開始之前掛燈,就是為了迎接元霄節。
想想當年。
李清照還是少女之時,最為喜歡的就是元宵節。
但現在,連元宵李清照都沒意思了。
至於踏雪遊玩,更沒有了心情。
這般樸實無華的文體一出,眾人雖然感覺到詞作當中透露出的無聊,但卻覺得非常明媚動人。
“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哈哈哈,這和我們現代話說得一樣啊,很有味道。”
“想不到這樣的大白話也能這麼有詩味,我喜歡,我喜歡。”
“江寧老師,還有呢?”
江寧點頭:“還有。”
江寧繼續寫了一首:“比如這一首《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與之辛棄疾不一樣。
辛棄疾寫詞喜歡用典,讀起來大氣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