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很少用典,都是用大白話。
divcass=”ntentadv”但就是這樣的大白話,卻自成一家。
正如這一首。
哪怕江寧不需要解釋,眾人一看,亦是紛紛稱讚。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好吧,要說婉約,我實在是找不到有誰比李清照寫的詞還婉約的。”
“本姑娘看後也是無比喜歡呢,哈哈哈,曆史當中總算有一位女子寫出了我們的心思。”
“千古第一才女,越來越實質名歸了。”
讚許聲不斷的出現。
江寧則繼續念道:“再來欣賞這一首,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好,好詞。”
“這次弟,怎一個愁字了得。”
“好……”
與原本一樣。
公頻上一眾網友在看到這一首聲聲慢之後,又是無比的稱讚。
隻是。
稱讚之餘,有一些人,卻又感覺這首詞,好像不僅僅是好這麼簡單。
“兄弟們,我感覺這首詞。”
“這首詞怎麼了,你覺得不好?”
“好啊。”
“那你是啥意思?”
“我是想說,這首詞,好像比我們所說的還要好。”
“你這是啥意思?”
“我也不知道怎麼說,反正我就是感覺這首詞不是一般的好。要不,你多讀幾遍看看有沒有這種感覺。”
“嗯,你這一說,我也覺得這首詞不是一般的好。”
不少人似乎明白過來。
他們再繼續讀了幾遍。
“咦,好像還真是。”
“真是什麼?”
“越讀越感覺這首詞不簡單。”
“哪裡不簡單?”
“說真的,我也不知道。”
“不知道你還說。”
“我就是感覺,這首詞越讀越有味道,越讀越有感覺……”
事實上。
這不隻是少部分人。
當其他人多讀了這一首詞之後,也是越發覺得這一首詞有著與眾不同的味道。
“江寧老師,這首詞感覺好吊。”
一眾網友激動的與江寧互動說道。
“怎麼這麼說?”
江寧問道。
當然。
他自然知道這一首詞很吊。
不但吊。
吊得不行啊。
隻不過,他仍是這樣問。
“我也不知道,就是感覺這首詞很牛逼,不是一般的牛逼,簡直太牛逼了。”
“呃……”
“江寧老師,您幫我們解釋一下?”
“有啥好解釋的,都是大白話,難道大白話也要解釋?”
“不是,雖然是大白話,但卻覺得非常牛逼。我感覺,這首詞之後,沒有人再敢寫聲聲慢這一個詞牌名了。”
眾人又是將這一首李清照的聲聲慢讀了好幾遍。
讀到最後,有人都已經開始仿寫起這一首詞作了。
“這次第,怎一個牛逼了得。”
“江寧老師,彆在這裡裝傻了,趕緊評價一下這首詞,你彆以為我們不知道你在這裡偷笑。”
看著江寧表現出一幅啥也不知道的樣子,不少了解江寧的粉絲對著江寧豎起了中指。
江寧無奈,這些家夥真是太了解自己了。
隻好說道:“行行行,我就講一下這首詞。”
“怎麼說呢,從語言藝術上來說,聲聲慢可以說是這一首詞牌名的巔峰之作。比如,這裡麵大量使用的疊字,開頭一共14個疊字,後尾又是四個疊字遙相互應,這在藝術手法上就非常出色。同時,這在此前古人寫疊字方麵,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創新。哪怕之前古人也有用疊字的,但也是一兩個或者兩三個,但李清照,直接一來就14個,再加上後麵四個,一共20個疊字,簡直是前無古人,後來無者。不但打破記錄,而且意境十分的悠美,即有創意,又有極大的意境。”
“另外,我們知道,宋詞並不單單隻是詞,詞是與曲相合的。所以,詞不僅要重在詞意,還應該重在詞的韻律。而這一首聲聲慢,可以說是宋詞當中音律中的絕大成者。這裡的音律,不僅僅是押韻,而是體現在聲樂部分。比如我們現在多讀幾遍,大家會覺得這首詞哪怕沒有配上調,但卻感覺像唱歌一樣,甚至比之唱歌還好聽。哪怕我們沒有編曲,或者隨便給他編曲,唱出之後,都是十分的優美動聽。”
真要說《聲聲慢》寫得有多好,一時之間,江寧也不知道怎麼說。
在這裡麵,她不曾使用一個故典,不曾抹上一點粉渾,隻是一個曆儘風霜、感懷今昔的女詞人,把她的悵惘情懷如實地描繪出來。並且寫出來的,都是一些尋常言語,可就是這一些尋常言詞,卻使後人驚其“遒逸之氣,如生龍活虎”,達到了語言藝術的最高峰。
所以後來有人說,宋詞寫得最好的是誰?
有人說是蘇軾。
但有一些專家會說,蘇軾寫得宋詞並不是最好。
寫得最好的,是李清照。
為什麼呢?
這不是說李清照寫的詞就比蘇軾寫得知名。
因為李清照寫的才是真正的宋詞。
而蘇軾寫的很多宋詞,按規則上來說,是不符合宋詞音律平仄的。
這就好像出一個作文題,寫一篇800字的宋詞。
蘇軾寫成了800字的宋詩。
比如《念奴嬌,赤壁懷古》這一首詞,蘇軾就寫得不是很標準。
想了想,江寧又說道:“當然,上麵隻是從藝術方麵來分析。但說實話,上麵的分析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此詞一出,後人在評價李清照的時候,都會上用一句話。”
“哪句話?”
“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