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老師這一次終於硬起了一回,真是可喜可賀啊。”
看到江寧沒有答應鸛雀樓那邊,一眾網友豎起了大拇指。
隻是沒等大家反應過來,江寧卻又是說道:“那個,鸛雀樓的朋友,暫時我是沒有時間去鸛雀樓。但那個啥,反正我在火車上也沒事,我現場給你們推廣下鸛雀樓,你看怎麼樣?”
“咦,這樣可以嗎?”
鸛雀樓那邊一愣。
但隨後一想,卻是立即點中北大學。
雖然不知道江寧搞什麼東東,但隻要推廣鸛雀樓,哪能不答應,又是補了一句說道:“江寧老師,隻要您能幫我們推廣鸛雀樓,我們的嘉年華少不了。”
“這個錢嘛,你們看著給就是了。畢竟,我也不是見錢眼開的人。”
這讓直播間眾人哭笑不得。
得。
這不去鸛雀樓了,為了拉生意,直播的時候都要拉上鸛雀樓。
還說自己不是見錢眼開的人。
眾人內心對於江寧豎起了一根中指。
不過這種事,大家也沒辦法。
畢竟江寧仍在火車上呢,他還真沒有去鸛雀樓。
再說。
這一趟去西安也要一定的時間。
在火車上也無聊,大家也樂意看江寧直播。
“那ok,我們開始。”
說著。
江寧卻是翻開了隨身攜帶的唐詩三百首,說道:“鸛雀樓位於山西,始建於北周時期。與其他名樓一樣,經曆歲月的洗禮,鸛雀樓經曆了兵荒,戰火,重修過多次。鸛雀樓原名並不是叫鸛雀樓,當時名為雲棲樓。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則是因為登上鸛雀樓有一種淩空而小天下的感覺。也就是說,鸛雀樓在當時是很高的。但後來因為黃河邊有一種叫做鸛雀的鳥經常停留在樓上,所以就改名為鸛雀樓。”
“相對於江南三大名樓,鸛雀樓的名氣並不是特彆知名。不過唐代有一位叫王之渙的詩人,他曾經卻是來過一趟鸛雀樓。在看了鸛雀樓的風景之後,王之渙便寫了一首五言絕句《登鸛雀樓》。”
江寧開了一個頭。
不過。
當江寧說到王之渙的時候,直播間有網友便說道:“江寧老師,好像王之渙沒寫過這一首《登鸛雀樓》。”
“隻能說,他們遺漏了。”
江寧說:“這位朋友說得對。其實在全唐詩裡麵,他並沒有收錄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甚至,後世還有許多人認為這一首詩並不是王之渙寫的。曾經,因為這一首詩,他還發生過一件極為尷尬的事。當時的武則天讀到了這一首《登鸛雀樓》,一時覺得這首詩寫得非常好,便問大臣這首詩是誰寫的?當時武則天有一位很信任的大臣叫李嶠,這時他卻是邪念生起,便說,這首詩是他的朋友朱佐日寫的。隨後,女皇武則天便叫朱佐日過來,給他賞賜了一眾金銀,並還給他封了官。可是此詩的真正作者王之渙,卻是默默無聞,反而沒有人知道這一首詩是他寫的。”
一邊說,江寧也是感慨:“大家看我手裡的這部唐詩三百首,收錄的就是一眾不知名詩人的作品。王之渙的這一首《登鸛雀樓》,就被這一部作品收錄了其中。並且,還被稱之為五絕之最。”
此前江寧講黃鶴樓,講過律詩之首。
黃鶴樓一出,便以一股無與倫比的氣勢,瞬間俘虜了眾人。
與之同時。
與這一首《黃鶴樓》一樣,武省的黃鶴樓也瞬間爆火。
這會兒。
江寧又來了一個五言之最。
雖然五言與律詩並不一樣。
但是。
能在一個品類裡做到第一的,哪怕他有爭議,仍然極具有代表性。
這不。
江寧一說五言之最,一下子,不隻是鸛雀樓這一邊的人無比期待,其他一些不是山西那的人,也跟著極為期待。
“江寧老師,我最為喜歡的就是五言詩了,我想要欣賞一下這一首五言之最。”
“我也很喜歡五言,反正五言絕句沒啥格律問題,寫得好不好,大家讀一下就知道了。”
不少人紛紛說道。
另一邊。
江寧也是拿起紙與筆,放在火車桌子上。
旁邊火車上有一個小朋友很是好奇,問道:“叔叔,您這是寫字嗎?”
“是的。”
江寧點頭:“叔叔這是在寫一首唐詩,小朋友,你喜歡唐詩嗎?”
“叔叔,我太喜歡唐詩了,我會背十幾首唐詩呢。”
“那太好了,今天叔叔教你一首你不會的。”
“謝謝叔叔。”
這一幕也讓眾人不時點讚。
江寧執筆寫出了第一句:“白日依山儘。”
江寧一邊寫,一邊的小朋友跟著念。
第二句:“黃河入海流。”
第三句:“欲窮千裡目。”
最後一句則是:“更上一層樓。”
這首五言詩很簡單,江寧一口氣直接就寫完了。
沒等大家反應過來。
一邊的小朋友則是拍著巴掌:“叔叔,這首詩太好了,我都能背出來。”
江寧點頭:“那小朋友,你知道這首詩的意思嗎?”
“知道。”
小朋友雖然隻有七八歲,但對於詩的理解能力還是不錯的,他說道:“這首詩告訴我們,如果想看得更遠,那就得站著更高。”
“對。”
江寧捏了捏小朋友的小臉蛋,然後說道:“諾,這首詩送給你,希望你學習更上一層樓。”
“謝謝叔叔。”
火車上發生的這一幕。
早已經讓直播間哄動了起來。
“媽啊,這詩牛逼。”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寫得真好。”
“是的,雖然道理很簡單,但卻寫得無比的有詩意。”
“我想說,鸛雀樓那邊的,還不趕緊打錢。”
還要說嗎?
就憑這一首詩,鸛雀樓就得火。
“對,鸛雀樓的朋友,今天你這是賺大了。”
“那是,黃鶴樓那邊據說給江寧老師1個億,你現在給多少,說吧。”
直播間,數十個嘉年華不斷的出現。
跟著進入直播間看熱鬨的朋友,也不斷的伸出大拇指。
這樣的推廣簡直牛逼的很啊。
正如現在。
哪怕江寧沒有去鸛雀樓,但鸛雀樓卻因為江寧這一首《登鸛雀樓》而火爆。
與之同時。
這一首《登鸛雀樓》,也將成為眾多唐詩裡麵無比經典的一首。
“哈哈,原本鸛雀樓雖說是四大名樓之一,但其實有爭議。”
“為啥有爭議?”
“因為第四大名樓,有的認為是蓬萊閣。”
“噢噢。那現在,估計是鸛雀樓了。”
“那絕對的是。”
有這一首詩坐鎮,那必需的是第四大名樓了。
眾人又是在直播間裡一翻熱聊。
……
“江寧老師,您這是金牌導遊主播啊。”
“呃,導遊我隻是業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