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這篇檄文感覺很牛逼啊。”
“為什麼牛逼?”
“就是讀起來很有感覺。”
“那你知道寫的是啥意思?”
“知道一點點,不是特彆的知道,要不,你翻譯一下。”
“翻譯下來就是罵人了。”
“沒事,我就喜歡罵人的話。”
“那好,我來給你翻譯一下。”
相對於滕王閣序,這一篇駢文並沒有太多的典。
甚至。
他就是一篇罵人的話。
但就是這樣的罵人的話,他同樣很有氣勢。
“偽臨朝武氏者,說的是武則天篡位把持朝政,她不是一個溫和善良之輩。不隻不是善良之輩,而且武則天出身卑下。那麼,他的出身是如何的卑下呢。想當初,她是太宗皇帝的姬妾,曾因更衣的機會而得以奉侍左右。到後來,不顧倫常與太子關係曖昧。隱瞞先帝曾對她的寵幸,謀求取得在宮中專寵的地位。
選入宮裡的妃嬪美女都遭到她的嫉妒,一個都不放過;她偏偏善於賣弄風情,像狐狸精那樣迷住了皇上。終於穿著華麗的禮服,登上皇後的寶座,把君王推到亂倫的醜惡境地。加上一幅毒蛇般的心腸,凶殘成性,親近奸佞,殘害忠良,殺戮兄姊,謀殺君王,毒死國母。
這種人為天神凡人所痛恨,為天地所不容。不隻如此,她還包藏禍心,圖謀奪取帝位。皇上的愛子,被幽禁在冷宮裡;而她的親屬黨羽,卻委派以重要的職位……】
大白話。
那就是。
武則天出身低微,原本是唐太宗的妃子,可後來又勾搭上了唐高宗。
也就是先跟著老爸,後來又跟兒子胡搞。
這還不隻。
她還將後宮一眾妃子皇後殺得殺,毒的毒。
最後終於自己成為了皇後。
但這還沒有結束。
她還將一眾李姓血脈一個一個殺害,甚至連自己的兄姐也不放過。
而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自己當皇帝。
“我草……這檄文還能這樣寫。”
“這罵得那叫一個爽。”
“武則天估計被氣死了。”
“還好,武則天肚量大,沒有被氣死。看到這篇檄文,反而覺得駱賓王大才。但可惜啊……”
“可惜什麼?”
“可惜駱賓王的下場注定好不了。”
“你怎麼知道?”
“這個還要說,徐敬業就是叛軍啊,而且他還失敗了。駱賓王又是跟著徐敬業的,你說駱賓王會有什麼好下場?”
“呃,這是駱賓王站錯了隊?”
“不是站錯隊這麼簡單,駱賓王等於是也跟著造反。對於造反者,你覺得會有什麼下場?”
好吧。
不需要說了。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更或是未來。
最大的罪,估計就是造反了。
造反成功或許榮華富貴。
可造反失敗。
那就隻有一個死字。
“江寧老師,駱賓王後來呢?”
主持人董雨問道。
她這個問,自然也是幫大家問的。
“徐敬業討伐失敗之後,駱賓王最後沒有了消息。”
雖然駱賓王的檄文寫得是正氣凜然。
雖然從道義上來看,好像討伐武則天,也有一定的正義性。
畢竟武則天稱帝,本來就違天理。
更加不用說,原來這個朝廷是李家的。
武則天哪怕是稱帝,也是奪得李唐江山。
所以從道義上來說,徐敬業討伐武則天完全說得過去。
不隻是徐敬業想討伐,還有很多人都想討伐。
但可惜。
雖說武則天位置來路不正,但武則天卻通過自己的本事與手段,維護了國家的統治。
哪怕一眾討伐的再有道理,一但你輸了,你同樣離不開一個死字。
“可惜了。”
一眾粉絲歎了一口氣。
如此有才的才子,竟然就這樣結束了。
雖然江寧並沒有說駱賓王死去的消息。
但對於大家來說。
哪怕駱賓王沒有死,但與死也差不多了。
因為跟著徐敬業造反。
哪怕駱賓王沒有死,他也不敢再露麵。
就算是他再露麵,這世間也不會有駱賓王,也不敢有駱賓王。
所以。
這與死又有什麼分彆?
“看來老天都妒忌天才。”
“是啊,一個是王勃,一個是駱賓王。”
眾人這時想起了王勃。
與駱賓王生活在同時代的王勃,雖然他沒有參與造反,但死的也讓人無比的可惜。
“駱賓王雖然失去了蹤跡,但對於整個大唐來說,其實不算什麼。反倒是,像駱賓王與王勃這樣的初唐人物,他們的才華,他們對於文壇所作的貢獻,卻是啟發了後來無數的詩人。而也正是這一些些詩人的出現,才讓我們感受到大唐的風采。”
初唐雖然不錯。
但初唐畢竟隻是初唐。
初唐雖然湧現了一些人物,同時也出現了一些經典之作。
但對於整個唐朝來說。
這一些作品相對還不是特彆多。
同時對於唐詩來說,也還沒有達到一個燦爛的地步。
但初唐卻為盛唐的繁榮,打下了結實的基礎。
……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駱賓王為代表的初唐結束。
江寧這時一下了變得豪氣萬丈。
他快步走在西安古城牆上,一邊走,一邊背起了在自己腦海中從來都沒有忘切過的唐詩。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山驚山鳥,時鳴鳥澗中。】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儘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江寧一首接一首。
這一首首唐詩,如最美的音樂一般,不斷的刺激著眾人的內心。
“江寧老師背的唐詩是誰寫的?”
“我不知道。”
“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這每一首都是上上之作。”
雖然唐詩自小一眾網友都在讀,都在學。
甚至有的時候,還會覺得唐詩是不是太多了,有的還記不住。
但當聽到江寧一首又一首經典之後。
他們又一次陷入了唐詩的盛景當中。
“抱歉,剛才有一些激動了。”
看著直播間眾人無比激動的問道,江寧這才停了下來:“這些詩都是詩人王維的作品。”
“王維是誰?”
“王維是盛唐時期的詩人,他與李白是同一個時期的人物,人們又稱他為詩佛。”
“詩佛?”
“詩佛詩佛,與佛有關,那就代表王維的心性。他一直相當的佛係,正如他寫的詩一樣。他最為喜歡的不是做官,而是隱居。可是,有的時候,人生就是這麼奇怪。王維並不喜歡做官,但他卻一路官運亨通。他一直喜歡隱居,但卻一直求而不能。所以,也正是因為如此,王維才越為的追求那種隱居的生活。”
江寧簡單的向眾人介紹了一下王維。